注重体验学习,让初中数学课堂更有实效
2015-11-09徐建英
徐建英
【内容摘要】体验学习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被教师较多关注的教学方式,它强调从学生接受知识时的体验切入,通过多角度强化学习体验,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真实地感知数学,提升教学实效。结合理论与实践经验,对强化学习体验若干途径进行了总结,并在文中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体验学习 教学实效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意味着什么?是知识的累积?是能力的提升?这些都是不无道理的。但笔者认为,针对初中学生来讲,数学学习更多的是一种体验。体验,是从主观感受上对学习者的接受效果进行的描述。任何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都要被学生们从主观意识上予以接受,才可以说是教学活动落到了实处。因此,在单纯关注课堂教学是否完成了既定教学计划之外,教师还应当特别注重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的内心体验,这才是提升课堂实效的根本之道。
一、注重情境性,创设背景强化体验
一提到良好的体验效果,我们的脑海中便会很自然地闪现出“身临其境”这个词。的确,只有真正置身其中,才能得到最为真实和具体的体验。然而,数学知识不同于惯常的具体事物,怎样让学生们能够对这个抽象内容产生真切的体验呢?这便需要教师为数学教学创设情境。
例如,在开始教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一内容之前,我先运用多媒体的声光效果在课堂当中创设出了一个古埃及的大背景,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了一个古埃及的金字塔。我请学生们大胆猜想,金字塔的塔基可能会是什么形状呢?有的学生认为,是不确定形状的四边形,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正方形。接下来,我又操作电脑,通过动画演示剖开塔基截面,显示其确实是一个正方形。“在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经知道应用直角的知识了。你知道那时的他们是怎样确定直角的吗?”这样创设情境,使学生们在真实体验中展开了积极思考。
既然数学知识本身不具备让学生们进行直接感知与体验的切入点,我们就创设一个具体环境出来,将学生带入到问题思考的具体情境当中来,这就是注重体验学习中的情境性的关键所在。情境创设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需要而变化,既可以在课程导入阶段营造具体情境,也可以让问题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二、注重亲历性,身临其境强化体验
想要让学生们可能多地对于数学教学感到身临其境,仅靠情境创设还是稍显不足的。如果能够在注重情境性的同时,加入亲历性的关注,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真实体验将会显著增强。所谓亲历性,就是强调学生们对于所学知识内容的亲身经历。它既可以通过引用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场景予以实现,也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形成体验来实现。
例如,在教学“不等式性质”时,我先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有3个人,当中却有两对父子,这是为什么呢?马上有学生回答,是爷爷、爸爸和儿子。于是,我继续提问:爷爷70岁,爸爸40岁,怎样用不等式表示他们的年龄大小?学生回答:70>40。我又接连提问:5年后,爷爷和爸爸谁大?30年前,爷爷和爸爸谁大?x年前,爷爷和爸爸谁大呢?请分别用不等式来表示。学生们很顺利地依次答出了:70+5>40+5,70-30>40-30,70-x>40-x。由此,“当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正数或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这一性质便在学生们的亲身经历中得出了,大家接受起来十分容易。
为了让学生能够亲历数学学习的每个过程,笔者经常会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特征设计一些课堂活动,为学生们提供能够亲自动手操作来体验数学的机会。如果活动设计存在困难,笔者也会在引用教学示例时,尽量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取材,将大家亲身经历过的内容搬上课堂,为体验数学创造便利。
三、注重实践性,亲手操作强化体验
数学学习体验的增强,不仅表现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同样表现在知识学习完成之后,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学以致用”,将纯粹的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指导实践当中这一过程。一个数学知识,如果仅仅是在课堂学习时从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论角度进行接触,虽然可以了解得十分细致和深入,却无法得到近距离的真切体验。如果能够在理论知识学习之后,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当中去,学习体验的强化将是很大幅度的。
例如,在学生们学习过“全等三角形”的相关内容之后,我在课堂末尾设计了这样一个动手环节:请拿出一张纸,用剪刀剪出一个两边分别长4cm和6cm,且一个角为30°的三角形。操作完成后,我将几名学生剪出的三角形予以展示,大家便惊讶地发现,原以为只存在一种可能性,现在却出现了符合条件的多种形状的三角形。正当大家疑惑之时,我请学生们结合刚刚学习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进行思考,大家马上意识到,这就是不同判定方法产生的效果。如果将初始条件限制为边角边,大家剪出的三角形就是唯一形状的了。简单的操作,却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了全等三角形判定时应当注意和强调的条件。
数学知识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再回归到生活指导实践的。因此,为学生们寻找亲手操作来实践知识的机会并不困难。教师应当树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在进行每一次教学计划时,都习惯性地多想一步,想一想这个知识内容在实际生活当中是怎样运用的,能否通过课堂或是课后活动将这个运用过程予以重现,并由学生们亲自完成。富有实践性的数学教学,一方面,能够大大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对初中数学课堂产生兴趣与热情。另一方面,在知识实践的过程当中,学生们往往能够很自然地发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连接点,并且在实践的体验过程当中,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有时还会从中发现新问题,进行新探究,推动知识感知达到新高度。
四、注重合作性,思维碰撞强化体验
前文所述的几种强化体验的途径都是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入手进行思考的。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从另一种体验方式切入进行探讨,那就是合作。合作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形式,更是为学生增强学习体验的有效方法。一个人面对繁杂的数学知识毕竟是孤军奋战,很多问题想不到或想不通,都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限制思维广度延伸。如果在这时为学生增加一些学习伙伴,大家共同思考开展学习,所收获的学习体验将是全新的。
例如,学生们曾经遇到过这样一道习题:按照下图规律,用一定数量的小三角形拼凑成一个大三角形。请确定小三角形总数与三角形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这个问题让一些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而有的学生却逐渐找到了思路。有学生提出,可以先将两组数据分别列出来,寻找规律(如下表)。也有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分别描点的方式掌握函数的大致图象,从而尝试求出函数解析式(如右图示)。这样的思路提出后,其他学生立刻得到了启发,按照这样的方式逐步探究,最终成功得出了结论。
开展合作学习,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实现思维的碰撞。将几名学生组合到一起便会发现,虽然只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之间往往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想法和思路。这便是数学思维多元性的表现。而这个多元性,正是灵动学生思维,提升教学实效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学生们收获学习体验的珍贵来源。在大家共同思考、互相启发的氛围当中,学生们将会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思想交融,思维的拓展也就随之实现了。
通过上述若干途径的教学方式完善,学生们的数学学习体验得到了有效强化。在强烈真实的体验当中,学生得以更加近距离地感知并触摸到数学知识的内核。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步入正轨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将体验性学习引入学生头脑当中,对于其日后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另外,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增加一些灵活具体的体验,也可以灵动课堂、活跃气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意识,提升数学教学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曹石珠. 论课堂教学的体验缺失及其矫正[J]. 教育科学,2004(01).
[2] 王永强. 浅谈初中数学的“体验式教学”[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