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教学谈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
2015-11-09丁伯林
丁伯林
【内容摘要】对于一线语文教师而言,对于语文课程的价值认识应当以学科概念为基础,建立关于语言的学习、研究与运用的价值认知。通过对课程价值的理解,进行类似于撰写作品评论等“活用”手段,可以让语文课程的价值真正成为人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课程 课程价值
很多人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课程改革的对象是课程。很显然,课程是一个宏观概念,即使久站讲台几十年的教师,也未必能够对课程这一概念说出明确的意义。这倒不是说课程的概念不重要,而是因为日常教学中,课程是作为一种默会知识影响着教师的言行。当我们基于教学实践来理解高中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时,同样不必太纠缠于课程的概念,可以将目光直接锁定在课程的核心价值上。
所谓核心价值,笔者理解为,是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努力去实现的语文内涵。其首先体现在对语文这一概念的理解上。
一、理解课程的核心价值离不开学科概念
有研究者指出,语文一词最初由大师叶圣陶提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这样的通俗理解符合常规,却也容易为人所忽视。
然而,从学科概念本身去理解课程价值,对于一线语文教师来说,确实是一条“捷径”。研究语文概念的理解,发现其是面向“语言”的,只不过“语”强调听、说、读,而“文”强调写而已。因此,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其实落在语言这一概念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努力应当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以让学生生成学习语言的直觉,研究语言的意识与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样的理解将学生学习语文分成了语言角度的三个范畴:学习语言作为一种直觉,原本在母语学习中已经较好地形成,但到了高中并面临新的学习要求之后,这种直觉往往容易流失,而非直觉性的语文知识机械累积则容易抬头,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强调语言学习的直觉是必要的;研究语言更多地以一种隐性的形式存在着,无论是主动与被动,语文的字词篇章作为学生研究的对象,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也算是一种自然行为;而运用语言则有两个指向,即“语”与“文”。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作文),运用语言强调的是语言使用的逻辑性与准确性——两者相依存。
二、课程的核心价值实现在于课堂之教学
课程的核心价值有两种存在方式:一是理论上或者说理念的存在;二是教学实践中的存在。前者作为一种存在方式是必要的,是后者的基础,这就是理论先于行为的含义。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后者可能更具实践意义。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体现具体如何实现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与理解,略谈三点:
1.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理解离不开教学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对课程价值的理解必须源于课堂,这样的界定并不是否定专家理论的价值,而是强调所有的理论只有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成为一种价值诉求。语文强调的语言学习、研究与运用,高中语文追求的是一种基本熟稔的语言的学习、研究与运用,对这三者的理解,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生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认识。譬如教《辛德勒名单》,你就必须让学生去分析辛德勒作为一个纳粹分子,缘何在人性与兽性中作出正义的选择?而对于人性的探讨,就应当是高中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体现。
2.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本质上是语文之于学生的价值
从教学实践中掘取对课程核心价值的理解,一个重要的对象就是面向学生,只有课程的价值真正成为内化在学生内心的价值认识时,才能说课程价值真正成其为价值。同样在教《辛德勒名单》一文的时候,笔者跟学生一起探讨一个问题:课文名为《辛德勒名单》,其实说的却是作为纳粹分子的辛德勒在人性与兽性中作出的抉择。人们今天赞扬其伟大,实际上在引导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呢?又是在审视人性中的哪一种弱点呢?经过这样的追问,学生才认识到其实人性与兽性在不同的人身上都多少不同地存在着,要让人性的善良回归每一个社会个体,那就应当拥有一种超越兽性,直抵人性的价值观。
3.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阵地在课堂
研究可见,所有的课程价值实现都离不开课堂,只不过这里的课堂有外延的理解,语文课堂上对课程价值的追求与实现,第二课堂上对课程价值的探究与理解,归根到底都是课堂上所渗透的课程价值的适当外延。从这个角度讲,课程价值的实现场所,在于课堂上对课程价值的适时渗透。
三、显性的课程核心价值在于学生的“活用”
学以致用是包括语文课程在内的价值追求,课程价值追求的“活用”,并不是物化的,而是精神领域的。就高中语文教学而言,笔者以为课程价值的“活用”,指的是学生经由语文学习之后生成的一种透过语言理解作品作者内心思想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思想的行为。
具体来说,笔者期待的是学生在面对教材以外的文本时,能够以课堂之上获取的对语言、语文的价值认知,去判断一个作品的优劣(知道优在何处,劣在哪里),进而判断作者创作作品时内心的动机与价值观。笔者经常通过引导学生撰写作品评论的方式,让学生去评价教材内外经典作品,无论学生的观点如何,这都是一个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价值的有效途径,自然也是深化学生课程认识的重要途径。
总之,只有通过类似于此的“活用”,才能让课程价值真正成为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学东. 语言:语文课程的本体价值,《中学语文教学》,2015(3).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