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常见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2015-10-27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8期
关键词:氯丙嗪利培阿立哌唑

唐 腾

(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 怀化 418000)

几种常见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唐 腾

(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 怀化 418000)

目的 分析几种常见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三组。A组患者采用氯丙嗪治疗,B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C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B组、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氯丙嗪、利培酮、阿立哌唑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均可获得一定的疗效,其中阿立哌唑治疗效果更佳,不良反应更少,具有满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氯丙嗪;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有效性;安全性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率和复发率均较高。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虽然可有效控制精神病性症状,但其不良反应的危害也不容小觑。因此在临床选择抗精神病药物时既要重视有效性,又要重视安全性[1]。本研究分析了氯丙嗪、阿立哌唑、利培酮等三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的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评分≥3分,处于疾病发作期。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内分泌疾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认知障碍、癫痫、未成年人、妊娠期、哺乳期女性、近3个月内抗精神病药物用药史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A组患者30例,包括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8.74±8.22)岁;体质量48~87 kg,平均体质量(62.35±11.24)kg;首次发作22例,复发8例。B组患者30例,包括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8.45±8.12)岁;体质量49~88 kg,平均体质量(62.63±11.30)kg;首次发作20例,复发10例。C组患者30例,包括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8.12±8.25)岁;体质量48~87 kg,平均体质量(62.32±11.41)kg;首次发作21例,复发9例。对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在年龄、体质量、性别、初/复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并获得患者监护人知情同意。

表1 三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比较[n(%)]

表2 三组患者安全性比较[n(%)]

1.2治疗方法:A组患者采用氯丙嗪治疗,初始剂量为25毫克/次,3次/天。每隔3 d增加25 mg,最大剂量不超过600 mg/d[2]。B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初始剂量为1毫克/次,2次/天。隔日增加1 mg,最大剂量不超过8 mg/d[3]。C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初始剂量为10毫克/次,1次/天。2周后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30 mg/d[4]。随访6个月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

1.3评价指标:根据治疗前后PANSS评分减分率评定疗效。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痊愈:减分率>75%;显效:减分率50%~74%;有效:减分率25%~49%;无效:减分率<25%[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将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有效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B组、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安全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用药期间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易复发,患者常需长期用药,易导致糖脂代谢紊乱、嗜睡、肝肾功能损害、锥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选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6]。

氯丙嗪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表药物之一,为中枢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躁动、紧张、幻觉、妄想等症状,但对于忧郁症状、木僵症状的疗效较差,对Ⅱ型精神分裂症无效,甚至可加重病情。其不良反应较大,常见的有口干、视物不清、嗜睡乏力、胃肠道不适、心悸等,而泌乳、闭经、体质量增加等较少。大剂量口服时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阻塞性黄疸、肝肿大等肝功能受损症状,一般停药后可恢复。由于氯丙嗪可阻断多巴胺能纹状体黑质传导途径,产生震颤麻痹综合征、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等锥体外系反应。过敏反应也是氯丙嗪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包括皮疹、接触性皮炎、剥脱性皮炎、过敏性哮喘、紫癜等。本研究中使用氯丙嗪患者治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嗜睡、椎体外系反应、肝功能损害为主。

利培酮是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与5-HT2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不与胆碱能受体结合,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其伴发的焦虑、抑郁等情感症状。利培酮对中枢系统的5-HT和多巴胺拮抗作用的平衡使其锥体外系反应大大减少。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椎体外系反应、嗜睡、消化道不适、泌乳素水平升高、焦虑、头晕、便秘、鼻炎、皮疹等。本研究中使用利培酮患者治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嗜睡、椎体外系反应为主。

阿立哌唑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对DA能神经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与D2、D3、5-HT1A、5-HT2A受体均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明显效果,同时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的情感症状,降低复发率。阿立哌唑不良反应轻微,患者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以嗜睡较常见,体质量增加、锥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较少。本研究中使用阿立哌唑患者治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嗜睡、椎体外系反应为主,未发生肝功能损害。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氯丙嗪、利培酮、阿立哌唑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均可获得一定的疗效,其中阿立哌唑治疗效果更佳,不良反应更少,具有满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兰胜作,陈明,江昆伙,等.不同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年复发的随访[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3):189-190.

[2]石文杰,王从杰,周娟,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作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5):340-342.

[3]施小平,庄开岺,张其荣,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四种抗精神病药对血脂代谢影响的差异[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2):20-22.

[4]张盛,熊枝繁,胡亚荣.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830-2832.

[5]郭红梅,白爱萍,王军.丙戊酸镁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的疗效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2):117-118.

[6]刘薇,熊吉东,唐月,等.八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4,48(4):305-310.

R749.3

B

1671-8194(2015)28-0058-02

猜你喜欢

氯丙嗪利培阿立哌唑
氯丙嗪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代谢差异研究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西药盐酸氯丙嗪的药理药效及临床合理应用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氯氮平和氯丙嗪维持治疗的效果分析
猪肉中有安眠药?
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和血糖代谢影响的比较
利培酮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临床效果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