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酸梭菌联合乳果糖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2015-10-27张建立辛克北卞孝平
张建立 辛克北 卞孝平 杨 娟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郑州 450052)
酪酸梭菌联合乳果糖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张建立 辛克北 卞孝平 杨 娟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郑州 450052)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联合乳果糖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的MHE患者100例,利用抽签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C1组)50例,采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乳果糖治疗;对照组(C2组)50例,单用乳果糖治疗。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进行数字连接试验(NCT)并检测血氨和内毒素水平,统计治疗过程中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结果 完成治疗后,NCT、C1组血氨及内毒素明显低于C2组患者(P<0.05)。C1组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2组(P<0.05)。结论 酪酸梭菌联合乳果糖治疗MNE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氨浓度和血内毒素含量,减少NCT连接时间,并有效降低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率。
酪酸梭菌;乳果糖;轻微型肝性脑病
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是指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临床缺乏肝性脑病的表现,精神和神经功能常规检查正常,按4级分类法不属于肝性脑病范围,而用严格的智力心理学测验和(或)脑诱发电位检查则表现异常,它可发生于各种急慢性肝病患者,主要见于各种类型的肝硬化(常见于病毒性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等)及各种门体分流术等。但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当前认定的一种可疑因素为患者体内的小肠细菌生长迅速,导致患者体内的内毒素水平增高[1]。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100例MHE患者,研究采用酪酸梭菌结合乳果糖对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疗效,现将具体的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NCT最终确诊。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41~66岁,平均年龄(50.9±1.2)岁;患者肝硬化的类型为: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90例,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10例。所有MHE患者均未出现脑转移或精神疾病,均未使用镇静及抗精神病类药物,无消化道出血、感染和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利用抽签法完成所有患者的随机分组,组别名称分别设定为C1组与C2组,所有患者的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C1组患者采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商品名:米桑)联合乳果糖(商品名:杜密克)治疗,酪酸梭菌每次口服1.20 g,1日2次,分别于早晚服用。乳果糖一次口服30 mL,1日3次;C2组患者单用乳果糖治疗,治疗方法同C1组[2]。
1.3疗效判定:患者用药前对患者进行精神及神经系统检查,排除具有临床肝性脑病的患者。NCT主要指的是将数字随机进行排列,之后按照1~25的数字顺序进行连接,并且改正错误的时间也全部包含在内。将>66 s的患者定为入选的患者。针对患者共需观察14 d,在准备用药的前1 d以及用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NCT测定以及血氨浓度有效测定。(正常人血氨值在6~25 μmol/L)[3]。
1.4统计学方法:针对本组试验的数据,统一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利用卡方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2 结 果
完成治疗后,分别对C1组与C2组患者进行NCT试验以及血氨与内毒素的测定,结果发现在上述任一方面,C1组患者都优于C2组患者明显(P<0.05)。见表1。
对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于C1组患者没有出现肝性脑病的情况,而在C2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临床肝性脑病的情况;由以往的分期方法对患者完成分期后发现,处于Ⅱ期的患者3例,处于Ⅲ期的患者2例。对此类患者临床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最终患者的体征全部消失,完成治疗最短时间为10 d,最长时间为20 d之后,所有患者全部出院。经过比较发现,在出现肝性脑病的概率方面,C1组患者要明显低于C2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29,P<0.05)。
在出现的不良反应方面,C2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程度有所不同的腹痛以及恶心症状,利用将乳糖进行稀释后的一倍剂量完成治疗(口服),最终患者的症状得到了缓解。对于C1组患者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并且C1组与C2组MHE患者都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讨 论
表1 C1组与C2组患者准备治疗前与完成治疗后NCT以及血氨浓度的具体情况()
表1 C1组与C2组患者准备治疗前与完成治疗后NCT以及血氨浓度的具体情况()
组别 NTC测定(s)血氨测定(μmol/L)准备治疗前 完成治疗后 准备治疗前 完成治疗后C2组(n=50) 85±25 81±28 58±22 54±20 C1组(n=50) 88±29 51±25 60±21 36±12 t 5.596 4.985 P<0.05<0.05
酪酸梭菌结合乳果糖对MHE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发挥极其显著的效果。针对患者充分发挥抑菌的功效,对患者肠道内毒素的发展可以进行有效控制,防止细菌快速的生长与繁殖,成功对患者尿素的肠肝内循环进行有效抑制,进而将患者体内的血氨浓度有效降低,避免对患者大脑具有的生理功能造成一定的伤害,保证患者所患有的MHE能够快速恢复,有效将患者出现肝性脑病的概率降低。酪酸梭菌+乳果糖除了能够有效将患者体内的血氨浓度降低之外,针对患者对于蛋白质饮食具有的耐受度也能够有效增加,成功将患者小肠的pH值降低,将患者的渗透压也能够有效增加,能够充分发挥缓泻的功效。并且能够将患者食物中没有完全消化的多肽成分有效排出患者体外,抑制患者过多的吸收毒素,最终将患者针对蛋白质具有的耐受程度有效提高[5]。
除了上述的一些功效之外,乳果糖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智力,因此针对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除了能够有效将患者的智力水平提高之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
针对患者对比采用酪酸梭菌+乳果糖的方法与单独采用乳果糖的方法进行治疗,联合用药效果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的效果(P<0.05);并且在内毒素的吸收方面,C1组患者也显著低于C2组患者(P<0.05);在用药后,C1组MHE患者没有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在出现临床肝性脑病的概率方面,C1组患者也显著低于C2组患者(P<0.05)[7]。
总之,针对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采用酪酸梭菌+乳果糖进行治疗,能够显著将患者体内血氨浓度以及内毒素含量降低[8]。对其进行NCT测定时也能够有效减少连接时间,降低患者出现肝性脑病的概率,成功将MHE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贾林,张美华,杜洪,等.双歧三联活菌对鼠轻微型肝性脑病模型的实验治疗及机制[J].中华消化杂志,2012,9(9):226-229.
[2]贾林.我国轻微型肝性脑病的研究现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5(6):156-159.
[3]祝谌予,张育轩,董振华,等.“牛麝散”代替安宫牛黄丸抢救肝性脑病及高热昏迷的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11,7(7):326-329.
[4]王宁.HepG2-GS-3A4细胞应用于人工生物肝脏以增强安定与氨的代谢[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2.
[5]李立新.肿瘤坏死因子α对暴发性肝衰竭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的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1.
[6]崔莉.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对人类肝癌Bel-7402细胞的存活及白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3.
[7]王景宇.16排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肝硬化病变程度的评价及其与肝性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2.
[8]何宝杰,李巍,吴宏.应用食醋灌肠的量及浓度对肝性脑病病菌血氨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2,9(10):568-569.
R747.9
B
1671-8194(2015)28-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