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浅谈

2015-10-24曾喜荣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效教学新课标初中数学

曾喜荣

【摘 要】新课标下,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教师首先要学会建立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坚持贯彻快乐的教学理念,多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其次是多研究教学技巧,夯实学生数学基础。其三是设立可行性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策略

高效教学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基本原则,能采取有效的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之中来,并产生较高效率的教育教学活动。高效教学理论与新课标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完全吻合,从一定程度上讲,探讨高效教学实质上就是探讨新课标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探讨新课标也绝对绕不开探讨高效教学。本文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在初中教学数学学科的教师,在本文中拟谈谈如何实现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的问题。

一、转变师生关系,实践快乐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教师处于主要地位,学生处于次要地位,教师完全主宰课堂,严格控制着教学的进程与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行为都要合着教师的法度,否则就会被视为异常举动,而受到教师的指责。处于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学习并没有心理与情感上的认可,只是在教师的威严下进行机械而被动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可以说是劳累的,是一场苦难之旅。现代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与情绪,提出快乐教学理念。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我们必须要转变这种对立紧张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认同感,对数学学习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与积极的学习行为,以正面的情感与情绪来引发学生一系列积极的学习行为,让学生愉悦而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一次愉悦之旅,成为一种需求、一种享受。一是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学生是与教师一样平等的个体,他们有着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他们需要得到成人一样的尊重与认可。我们要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为平等的学习体,而自己则作为平等中的首席,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动意识。二是信任学生,对学生充满期待。学生有着巨大的学习潜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这个实力与能力,为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预留空间,让学生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以释放,潜能得以挖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加强双基教学,夯实学生数学基础

素质教育更为关注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这既是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新课程形势下,我们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更多的空间,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教学的种种限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这样的认识当然是正确的,但是许多教师片面地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双基教学对立起来,认为传统教学的双基教学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向一些高难度的题目挑战。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是无法取得成效的。传统教学的双基教学在任何教育形势下都是必需的。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地基是关键。在数学这座大厦中,基本的数学概念与定理就是地基,如果地基不牢,数学这座大厦是根本无法竖立起来的。因此在新课程提倡创新教育的背景下,加强双基教学仍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只是在进行双基教学时,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过于强调学习结果忽视探究过程,强调记忆忽视运用的教学法,而要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再现数学真理发现的全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学生达到对这些概念与定理的深层理解与全面把握。这样在以后的解题中,即使遇到题目复杂、富于变化的题目,学生仍然能够透过纷繁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正确选用与整合知识点顺利解题。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全新方向与重要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与操作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来解决教材上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用活动,达到活学活用,知行统一。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数学教学与生产生活结合起来,既要使学生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定理,同时还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设计一系列与现实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所学来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既可以增强题目的生活气息,增强教学的亲切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将学与用结合起来,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掌握、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思维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要加强学习与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总结,以总结出更多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数学教学改革,让数学教学更富有活力、魅力,更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吴永刚.浅谈初中数学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J].未来英才,2015,(1):202-202

[2]关小林.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研究[J].未来英才,2015,(1):15-15

[3]王再彬.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76-77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效教学新课标初中数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