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溶栓治疗早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的临床观察

2015-10-24张金瑞于治利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通率尿激酶溶栓

史 丹 张金瑞 于治利

(吉林油田总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尿激酶溶栓治疗早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的临床观察

史 丹张金瑞于治利

(吉林油田总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在6 h内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以近年来我院治疗的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20例发病在6 h内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时间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前组患者在发病2h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发病2~6 h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发病-就诊时间、就诊-溶栓时间和发病-溶栓时间分别为(1.2±0.84)h、(37.5±25.9)h和(1.8±0.87)h,对照组分别为(3.5±1.1)h、(59.9±26.1)h和(4.4±0.92),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病-就诊时间t<12.87,就诊-溶栓时间t<3.34,发病-溶栓时间t<12.50,P<0.05);治疗组患者的再通率为66.7%(40例),对照组为26.7%(16例),两组患者再通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70,P<0.05)。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 h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确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得以推广应用。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观察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冠状动脉血管完全、持续的阻塞[1],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急剧的供血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性缺血所致。流行病学调查表明,50%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常在发病后1 h内死亡,导致死亡的因素往往是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因此,探讨早期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作者以近年来我院治疗的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20例发病在6 h内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时间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推广应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近年来我院治疗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20例发病在6 h内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79例,女患41例;年龄38~87岁,平均年龄为(65.8±8.5)岁。将研究对象按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中男患39例,女患21例;对照组中男患38例,女患2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等影响研究结果因素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脏协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实验室和相关辅助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排除溶栓禁忌史者。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溶栓前均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300 mg嚼服,治疗组患者2 h内给予150万U尿激酶混合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30 min,12 h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5000~6000 U,每12 h注射1次;对照组患者2~6 h内用药,用药的剂量与方法同上。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适当的其他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7 d。

1.4观察项目和疗效判定:观察两组患者的发病-就诊时间、就诊-溶栓时间和发病-溶栓时间。通过酶峰值和心电图的变化[3],观察患者的四种情况:①2 h内ST段的抬高的回降率,>50%;②2 h内的胸痛症状基本消失;③2 h内出现再灌注的心律失常;④CK-MB的酶峰值在发病的14 h内提前或发病12 h内提前;若临床上发现满足上述两项或两项以上则被认为需要再通,但②和③同时出现时排除再通考虑。

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和百分数表示,分别同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均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发病到溶栓时间(h)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就诊时间、就诊-溶栓时间和发病-溶栓时间情况见表1。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发病-就诊时间、就诊-溶栓时间和发病-溶栓时间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病-就诊时间t<12.87,就诊-溶栓时间t<3.34,发病-溶栓时间t<12.50,P<0.05),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2.2两组患者溶栓后再通率的比较:经观察,治疗组患者的再通率为66.7%(40例),对照组为26.7%(16例),两组患者再通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70,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破,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腔持续堵塞,引起心肌坏死、缺血[4]。临床治实践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主张尽早通过药物溶栓或紧急血运重建术达到完全、快速和持久开通闭塞的血管的目的。及时迅速打通梗死的血管,恢复梗死的区域,使血液流通是治疗的首要手段,可以最大程度地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表1 两组患者发病到溶栓时间(h)的比较

尿激酶作为一种非特异性激活剂,可以直接转变血液中的酶原,将其激活成纤溶酶,无过敏反应和抗原性,对纤维蛋白没有选择性。因此,对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2 h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争取达到10 min内完成第一份心电图,30 min内开始溶栓治疗,尽量的缩短从发病到溶栓的时间[5],为确保治疗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研究通过对120例发病在6 h内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显示,发病2 h内患者的发病-就诊时间、就诊-溶栓时间和发病-溶栓时间分别为(1.2±0.84)h、(37.5±25.9)h和(1.8±0.87)h,发病2~6 h之间患者分别为(3.5±1.1)h、(59.9 ±26.1)h和(4.4±0.92),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病-就诊时间t<12.87,就诊-溶栓时间t<3.34,发病-溶栓时间t<12.50,P<0.05);治疗组患者的再通率为66.7%,对照组为26.7%,两组患者再通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70,P<0.05)。说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 h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改善了再灌注治疗效果,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机,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曹保卫,覃学美,覃自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808-809.

[2]张纪梅.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70-171.

[3]李萍,陈汉武.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0):168-169.

[4]刘明新,陶贵周,王守力,等.HTUPA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12):74-75.

[5]张晶.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31-132.

R542.2+2

B

1671-8194(2015)19-0105-02

猜你喜欢

通率尿激酶溶栓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运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