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学生走出“被练习”的困境
2015-10-22许建荣
许建荣
[摘 要]传统的练习方式是教师设计练习题目,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步骤开展练习,这种机械的、习惯性的“被练习”严重阻滞了学生自由、主动发展。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尝试改革练习方式,带领学生走出“被练习”的困境。
[关键词]被练习 参与设计 自主选择 合作演绎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64
练习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习题的解答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巩固应用,进而熟练技能,提升能力。传统的练习方式是教师设计练习题目,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步骤开展练习,这种机械的、习惯性的“被练习”严重阻滞了学生自由、主动发展。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尝试改革练习方式,带领学生走出“被练习”的困境。
一、学生参与设计习题,弱化“被练习”意识
主动参与是学生发展的前提,要弱化学生“被练习”的思想意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习题的设计,给学生一种主人翁意识,形成“我需要,我设计,我练习”的思想境界,进而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练习,从根本上提高练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一课时,在学生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后,为了加强学生对计算器的了解和使用的熟练程度,我预先设计了练习题,准备供学生练习,可是当学生练习了两组我设计的练习题后,感觉简单没劲,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变方式,邀请学生设计题目,指名一位学生现场出题,大家一起使用计算器计算,比一比谁的计算速度快、正确率高。接着,我又让他们小组内互相出题,扩大学生设计习题的参与面。学生自行设计练习题目,无拘无束,轻松有趣,练习的积极性更高,当然学习的效果也更好。
这样,学生参与到习题的设计中来,淡化了“被练习”的意识,突破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套路,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效率更高。
二、学生自主选择习题,强化“活练习”意识
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心预设,离开预设的教学将毫无章法,因此教师课前必须对课堂练习中所需要的习题做精心设计和安排,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和需求,可以分层设计,多设计一些不同梯度的题目。在课堂练习中,要走出按部就班的局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层次,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考虑到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单:1.看图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量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计算出面积;3.测量自己佩戴的红领巾的底和高,计算出它的面积;4.画出2个形状不同、面积都是8平方厘米的三角形;5.在下面平行四边形(图略)中画出一个最大的三角形,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出该三角形的面积。这个练习单中的几道习题的难度有所不同,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为了因材施教,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让学生开展分层练习,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练习内容,不必全部练习,也无需由前往后进行练习。如对于一般水平的学生,只要能够达到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条件明显的简单题目就行了,如选择第1、2、3题的练习就可以了。而对于优秀学生,就会去选择思维性较强有挑战性的题目,如第4、5题。实践证明,学生自主选择习题不仅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提升了练习的目的性,使得练习效率更高。
学生依据自己实际学习需求自主选择习题,体现了练习的开放性和有效性,跳出了“被练习”的框架,是一种有益的“活练习”。
三、师生合作演绎习题,塑化“同练习”意识
要淡化学生“被练习”的意识,教师也要积极参与练习,给学生一种“练习不只是学生的任务,而是共同的需要”的想法,教师的参与让学生感到习题不是教师为他们设计的圈套,更不是他们的牢笼,教师的引领促使学生的主动,塑化一种“同甘共苦”“同进共退”的“同练习”意识。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后,我和学生共同练习,如我先给学生出示这样一道题:小敏今年10岁,我比她大32岁,小敏n岁时,我多少岁?我和学生各自写出表达式,然后和学生共同揭晓答案并讨论结果,学生发现自己的答案和我的答案相同,非常高兴。接着,我又出示了一些习题,和学生开展练习比赛,比一比谁的速度快,谁的正确率高。我故意将其中一道题写错,制造了学生超越老师的机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胜过老师,博得学生的开心,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和学生共同合作演绎习题,形成一种同学习、共获取的气氛,让学生不再感到练习的孤单与枯燥,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舞,塑化一种“同练习”的意识,提高练习的内驱力。
课堂练习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解放了“被练习”的束缚,学生将走出“被练习”的困境,练习的动力更足,学习的效果更高。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