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操作误区与实践建构
2015-10-22张小琪
张小琪
[摘 要]当前,不少学校和教师都在开展“翻转课堂”研究,但从现状来看,存在着诸多操作误区。从“翻转课堂”的内涵本质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本土化实践,是走出误区的重要途径。在“主讲+助导”的总体框架下,构建翻转课堂的“四流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翻转课堂 主讲 助导 操作误区 实践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04
一
前段时间,我区围绕“翻转课堂”开展了几次活动,实践下来,效果并不理想,总感觉离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全校70位数学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真正能说清楚“翻转课堂”是怎么回事的教师只有15%,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尝试过翻转教学的不到2%,超过60%的教师认为“翻转课堂”实施难度较大。
对已有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翻转课堂”存在诸多的操作误区。
“翻转课堂”等同于练习课
以上的“导入+新授”环节,共用去15分钟,剩下的25分钟教师就进行大量的百分数练习,有写百分数,比百分数,选百分数,成语中的百分数,等等,将百分数这部分学生易错的和常用的题目类型都涵盖进去,课堂模式就是一问一答,整节课的含量之大,效率之高,看似一节非常扎实、充实的课堂。但是细细品味,这就是我们理解的“翻转课堂”吗?它与平时我们上的练习课有区别吗?难道翻转课堂就是节省出时间进行大量题型的练习?而且课堂上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符合翻转课堂的理念吗?尽管课前有了“微视频”、“学习单”的任务,但是它们对课堂学习的价值体现出来了吗?另外,如何检测学生是否观看了“微视频”?怎样评价学生完成“学习单”的情况呢?
“翻转课堂”等同于学生自学
有一位教师执教的也是“百分数的认识”一课,她课前也布置了学生观看微视频的任务,课堂上她讲了近5分钟,然后就让学生自主完成研究单,一直到下课,教师都没有参与课堂学习。看似很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但教师的“退场”让课堂陷入一种茫然无序的状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翻转课堂”绝不是教师的完全隐退,尤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没有疑问吗?不需要教师解惑吗?学生的个体差异怎样兼顾呢?怎样保证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另外,笔者还看到有的学校用“时间”来评价教师的上课质量,比如教师讲解不允许超过5分钟。用这样一个精确的数据来限制教师的讲解时间,是不是绝对化、极端化了?郑毓信教授说:“我们在经历了过去十多年的课改实践之后,应该牢记一点:任何一种形式上的硬性规定都严重地违背了教学工作的创造性。更为具体地说,相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究竟讲了多少时间而言,我们显然应当更加关注教师讲了什么,后者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又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必要指导的相互渗透和互相促进。”
“翻转课堂”等同于“微视频”
还有一种翻转课堂,整节课陷入“看视频——练习——再看视频——再练习”的循环状态,用微视频的讲解代替了教师的讲解,似乎教师也退出了课堂,学生参与到了课堂当中。但是,这样课堂似乎机械化了,缺少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的激荡。
亚伦·萨姆斯曾说:“翻转课堂并不只是视频录制,而是有效的课堂管理。数据表明,当教师使用别人制作的视频时,学生的积极参与率是40%-60%;当使用自己制作的视频时,学生的积极参与率是100%。因为教师使用自己的视频,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和互动。”
由此可见,翻转课堂不能等同于微视频,微视频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在实际教学中,一线的教师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制作微视频,在条件落后的学校,各个学生家庭情况不一样,不可能保证每个学生能有条件观看微视频。所以,个人认为在翻转课堂中微视频的使用还需要符合本土情况。
上述种种“翻转课堂”的操作误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对“翻转课堂”的本质认识尚显不足,尤其是与传统教学和新课程理念的对接显得非常生硬。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实施翻转课堂,不能也不应该脱离这样的课程理念要求。
二
“翻转课堂”到底翻转的是什么?我认为,是教学观念的翻转,教学时空的翻转,学习方式的翻转,学习评价的翻转,等等。综合这几个方面的翻转,我提出“主讲+助导”的总体思路。
“主讲”——学生做小讲师
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实践翻转教学的两年中,始终致力于让学生成为数学小讲师。数学小讲师的要求是: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声音响亮,回答完整,思维严密,干脆简洁,有效组织,及时评价。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实施途径,学生乐讲、会讲、好学、会学后,提问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数学综合素养也随之大大提高了。
“数学小讲师”创意,来自于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他认为在塔尖的“听讲”,是教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而在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虽然数学小讲师只介绍自己的想法,可是在合作交流中,每个人都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进行适当的评价。这样的互动学习是灵动的、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