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2015-10-22吕茂
吕茂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外活动
设计方法 实施步骤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24-02
纵观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一味注重学生对知识结论的识记,想方设法提高答题正确率,从而更好地提高数学成绩。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当今初中数学教学的盲目性,没有达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合理应用的意义。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而课外实践活动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课外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搭建了有效的桥梁,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看到真实的数学现象和数据,激发问题意识,并学会运用知识理论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实践能力。下文笔者从课外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法、实施步骤、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展开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一、科学的设计方法
(一)课外实践活动的原则
一方面,课外实践活动要遵循“师为导、生为主”的活动原则。教师在活动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重在对学生进行整个活动方案做出方向性的引导,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课外实践活动要采取“自由”和“统一”相结合的活动原则,即以活动形式自由,但活动主导线统一的教学原则。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教师不应给予过多的束缚,而应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其创造力,充分挖掘其潜力。但是,也不能太过于放任自由,否则整个活动就达不到有效教学的目的,那么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对活动进行有效的“统一”,时刻注意学生的活动是否偏离了教学目标,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达到有效活动的目的。
(二)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
活动内容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以教材为基本点,对教学内容全面地剖析,发现可供探索的教学成分,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并要遵循个体差异性存在的客观原则,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分层次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内容。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中心对称图形》时,笔者进行了如下课外实践活动内容的设置。
在以上过程中,笔者挖掘到“中心对称图形”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了解到学生们对绘画感兴趣这一爱好,分层次设置活动内容,各层次的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按要求收集、设计了各式各样的图形,有效达成了活动目标。
(三)课外实践活动形式
初中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个体型、组合型、集体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特点,有效地选择最适宜的形式进行实践活动。个体型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活动内容;组合型的实践活动要求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自由组合,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灵活地进行分工合作,如调查、收集、计算等,最后共同完成活动任务;集体型的实践活动主要针对任务量较大、内容较复杂的活动,如《解直角三角形》中要进行“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这一课外实践活动,这就要采取全班集体参与完成的形式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把全班平均分为三个小组,第一小组在测点A处安置测倾器,测量旗杆顶部M的仰角∠MBC;第二小组量出测点A到旗杆底部N的水平距离AN;第三小组量出测倾器的高度AB。各小组明确分工,各成员做好本职工作,准确测量出以上各组的数据,便可得出学校旗杆的高度。
二、精巧的实施步骤
笔者在课外实践活动教学的探究中,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主要为问题引入—实践探索—交流讨论—发现总结—拓展巩固。详细的操作流程为:首先,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目的,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将学生引入到活动中来;其次,实践探索为活动的主要环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取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和数据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其操作方法作出相应的指点;第三,学生大胆表述在活动过程中的思路、想法、问题,师生之间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时机,有效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然后,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分析、挖掘、整理、概括,最终形成方法结论,进而解决问题;最后,通过在实践探索中获取的知识结论,进行更深一步地挖掘和思考,促使学生用实践的结果再指导实践,进而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以便更好地实现创新。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时,笔者进行了如下的课外实践活动。
问题引入:老师最近买了一台电脑,可是令老师苦恼不堪的是,不知道选用哪种网费缴纳方式才是最划算的。
实践探索:学生以三人小组到电信局调查具体的收费方式,根据老师的实际情况,计算出最佳的上网缴费方式。
交流讨论:
生A:现在有两种上网收费方式:一种是无论每月上网时间多长,均为120元;另外一种是计时收费,每小时2元。
师:很好!调查得很准确。那么,老师应该选择哪种缴费方式更划算呢?
生B:看老师实际的上网时长而定。
生C:长的话就选第一种缴费方式,不长的话就选第二种缴费方式。
师:如何界定时间长与不长呢?
生D:这个应该要有具体的计算才能得出界定的时间。
发现总结:
可以把两种收费方式整理成关于Y(费用)与X(时间)的一次函数:
Y=120
Y=2X(0则每月上网时间如果大于60小时,那么采用包月缴费比较划算;如果每月上网时间等于60小时,那么两种收费方式一样;如果每月上网小于60小时,采用计时收费比较划算。
拓展巩固: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最主要是找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抓住基本量,用含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出这些基本量的相等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在以上过程中,学生通过调查活动,了解到了具体的网费缴纳方式,并且利用已学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成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当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了。
三、适时的评价机制
适时的评价机制是保证课外实践活动顺利展开的必要前提,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活动评价机制的制订和实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从学生的情感态度、活动参与度、实践方法、活动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用主体评价和客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的“饥渴点”(即当他们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感到挫败感时),通过鼓励性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对学生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给予肯定,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表扬其创新性的操作方法,并对他们努力获得的成果做出适宜的点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的最大、最小值》时,笔者展开了“到超市进行调查”的活动,要求学生到超市了解果蔬销售如何定价,才能使总利润最大。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但少部分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内向,不敢大胆地走进超市进行调查交流,笔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开导,其中有个叫王华的学生问题比较突出,笔者和他进行了如下谈话:
师:王华,你为什么不和其他同学一起到超市进行调查呢?
王华:我……
师:有什么问题大胆和老师说说(笔者用坚定的眼神看着他)。
王华:老师,我……我怕……(一副担惊受怕的表情)
师:你怕什么呢?(笔者用手抚摸下王华的肩膀)
王华:我不敢和别人讲话,我怕自己说错话,别人会笑话我(王华低下了头)。
师(温和、委婉的语气):王华,现在的社会中,不善于交流会丧失很多良机,再说了,你还没和别人沟通,怎么就知道别人会笑话你呢?要不你大胆地去尝试和别人沟通试试。
王华:可是,老师……
师:没事的!你放开手脚去和超市的销售经理沟通一次(笔者拍拍王华的肩膀)。
通过笔者的开导,并运用一系列的肢体语言,王华最终大胆与销售经理交流,最后顺利完成了活动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饥渴点”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有效激发学生大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得教学得以顺利展开。
总之,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必要环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新时代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