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胰腺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探讨

2015-10-21刘兴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急性胰腺炎

刘兴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诊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通过多层螺旋CT做诊断,同时以临床诊断为对照,分析CT诊断的具体情况和诊出率。结果:在检出率上,CT的总检出率为92%,其中水肿型检出率为66.3%,出血型检出率为33.7%,同时按照Balthazar标准分级,A级为6例,B级为19例,C级为28例,D级为19例,E级为20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有效的对急性胰腺炎做诊出,同时可以判断其类型和具体严重程度。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多层螺旋CT;水肿型;出血型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73-02

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高发的急腹症,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胰腺无法得到充足的供血,胰管出现阻塞或者胰内压上升,其中有部分患者会存在胆道疾病。而胰腺炎分类可以划分为出血型与水肿型,其中出血型会导致严重病变甚至坏死、休克等。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集中在恶心呕吐、腹胀、反跳痛压痛和上腹部疼痛,肠鸣音弱化甚至消失,血尿淀粉酶提升等。该疾病的死亡率较高,约为40%至50%,而其并发症则高达90%至100%,因此及时诊断治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诊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男性为56例,女性为44例;年龄范围为33岁至82岁,平均年龄为(56.3±12.4)岁;临床表现上,恶心呕吐25例,上腹部疼痛为100例,肠鸣音弱化甚至消失为34例,血尿淀粉酶提升为83例,腰肌紧张者为48例。其中饮食习惯上,暴饮暴食者为34例,嗜酒者44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多层螺旋CT机,让患者在检查前保持空腹4至6h,在检查前的半小时进行2%~4%泛影葡胺溶液500ml的口服,检查室采用仰卧位,扫描前再口服2%~4%泛影葡胺溶液300ml,服用该溶液的功效主要在于让胃十二指肠得到充盈,从而减少对显影的干扰。扫描范围从膈肌顶端开始到胰腺。扫描参数:视野为512mm×512mm,螺距为0.6mm,间隔为0.6mm,扫描的厚度为1mm。扫描结束后,分别重建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层厚、层间距分别为5mm。增强扫描时,首先进行碘海醇造影剂80至120ml的肘静脉注射,速度保持为2至3ml/s。注射后0.5min进行扫描。

1.3 CT表现

胰腺弥漫性增大以及局限性增大,因为正常胰腺大小有很大差异,所以对轻度弥漫性肿大,确诊会有困难,因而CT表现正常,不能排除本病。胰腺内的低密度坏死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特征性表现,也是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急性胰腺炎出血,当胰腺内出现高于正常或从大片低密度转变为高密度,表示有出血存在。急性胰腺炎的扩散,周围脂肪组织炎症时密度增高,脂肪组织内条絮状高密度影,炎症加重往往伴有腹膜后积液和肾筋膜受累,主要表现为左侧肾前间隙、肾周间隙及肾后间隙积液,肾前筋膜的增厚,肾前筋膜的增厚为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标志,在胰腺本身改变不明显时,可出现肾前筋膜的增厚,但它并非本病独有特征。

1.4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急性胰腺炎Balthazar标准分级以及水肿型、出血型划分,同时分析其检出率,与临床诊断做对照。其中Balthazar标准分级中分为A至E五个标准。其中A级为胰腺状况正常,显像没有异常;B级为局部胰腺扩大,弥漫性胰腺,胰腺的实质产生变化;C级为胰腺存在轻度渗出液,胰腺实质与附近组织有炎症;D级为胰腺附近与实质有个别液体集聚,同时渗出液明显;E级为存在胰腺脓肿或者脂肪、胰腺的坏死,胰腺内外有显著的积液。其中A至C级保持在轻症状态,D、E标准为重症状态。

1.5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到的数据经由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做检验,以p<0.05作为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 结果

表1:不同诊断方式对急性胰腺炎诊出情况对比

分组 出血型 水肿型 诊出率

多层螺旋CT 31(33.70) 61(66.30) 92%

临床诊断 35(35.00) 65(65.00) 100%

注:两组对比,p<0.05

表2:多层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诊出具体分类

分组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出血型(n=31) 0(0.00) 0(0.00) 4(12.90) 7(22.58) 20(64.52)

水肿型(n=61) 6(9.84) 19(31.15) 24(39.34) 12(19.67) 0(0.00)

总计(n=92) 6(6.52) 19(20.65) 28(30.43) 19(20.65) 20(21.74)

注:两组对比,p<0.05

在检出率上,CT的总检出率为92%,其中水肿型检出率为66.3%,出血型检出率为33.7%,同时按照Balthazar标准分级,A级为6例,B级为19例,C级为28例,D级为19例,E级为20例。具体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常见急腹症,病理上划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其中水肿型表现为胰周脂肪坏死、胰腺水肿,但是不存在胰腺的实质坏死;出血坏死性型则表现着为胰周和胰腺脂肪组织广泛性的坏死,同时存在胰腺实质的出血坏死。根据资料显示,胰腺血供丰富,但是存在静脉丛和血窦的缺乏,因此在增强扫描时表现为迅速的增强与减弱,静脉期不显著,而动脉期则尤为显著。在动脉期期会呈现增强不显著,而在靜脉期会呈现增强显著。在坏死区范围内因为血管受损而导致阻塞与断裂,造影剂无法进入该区域,因此动静脉其皆无增强效果[1-2]。

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上,轻度情况上表现为胰腺体存在体积增大,但是一般为局限性弥漫性增大,其密度会表现为正常或者轻微的降低,轮廓存在不规则状。而重度患者则表现为胰腺体外形的明显的全部弥漫性增大,同时也可能是局部的肿大;同时会有不规则片状的低密度且边界模糊的状况,CT值在10至20HU范围,坏死表现为片状、弥漫性的点状、灶状等。如果胰腺中有片状或者点状的高密度病灶,其CT值在60至75HU范围,会存在出血情况。胰腺渗液会白傲雪为胰周脂肪间隙不清晰,肾前筋膜异常增厚,膈下和脾周呈现片状积液,由于胰周没有完整性的包膜会导致渗液会向腹膜后与胰周区域广泛的扩散[3]。不同的急性胰腺炎情况在影像显示上会有有效的鉴别特性,有效的发现病灶并对病灶定性。在诊断上要较好的做不同病灶形式的区分,找出各自病灶类型的特异性,提升诊出率与漏诊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赵军志. 急性胰腺炎的螺旋CT诊断分级方法及临床意义[J]. 吉林医学,2015,02

[2]曹文彬. 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2014,06

猜你喜欢

多层螺旋CT急性胰腺炎
循证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探讨X线腹部立位平片、多层螺旋CT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细节护理的可行性研究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应用价值研究
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对比研究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