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集群式模块课程的探索
2015-10-21罗作彬
罗作彬
【摘 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产品流动越来越快捷方便,物流管理也逐渐凸显其重要性,应时代发展要求在各高校和职校中都相应的开展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在高职中该课程建设不能直接照搬其他老牌的专业。要结合中国国情,顺应发展潮流,引荐国外的双元制课程模式创新提出适合物流管理的集群式模块课程建设。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集群式;模块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0-0049-02
一、集群式模块课程的特点
在物流类专业中,尽管各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是在很多公共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基础课程上相近,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可以将那些基础课程放在一个必修的模块,提供给全院学生,这样就物流专业集群起来,而不是分散式管理,进行专业的整合和分流。
1.课程结构。集群式模块化课程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宽基础,活模块。在基础课程设计上,不仅仅是一个专业的学生,像政治思想方面的课程是全校必修的课程,这些课程内容集合了大学生必须掌握了解乃至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基础知识,可能比专业知识更能帮助你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为今后的就业发展做好铺垫。在活模块设计上,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专业课程,这些是以后特定职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像物流管理专业,必备的管理学知识,为将来在这一方面能有更好的作为打好基础。一个大的模块有包括许多小的模块,这些小的模块更加细化,针对某一流程和技术。
2.课程价值取向。现在社会竞争激烈,这就要求高校和职业院校必须能都培育出更具竞争力的学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职校必须能够提供给每一位受教者必备的知识和技能。集群式模块化课程设计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根据市场的要求调整专业人数以及适时增减专业,针对不同岗位要求,系统地编排组合课程,以保证该专业毕业生能适应市场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全面的人才。
二、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简单。目前的专业教学形式依然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是上课讲授,然后加上少许的企业参观,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是个人能力的提升,学生被动的接受,得到的知识也很有限,仅仅书中的只言片语。假如能在讲课的同时多邀请学者或者物流企业的成功人士前来讲授,效果会更好。不仅书上的生涩难懂的理论知识需要掌握,学会如何进行市场调研也是物流管理专业必备的技能。
2.教学方法单一。由于物流专业在我国高职开展比较晚,教学方法还是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主研究创新能力差,一般在课堂上完成讲学,课下基本不会自主学习。一般仅仅是理论知识和图片视频辅助,中间穿插案例教学。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发放任务,以任务驱动学习的积极性,这些方法基本上没有在物流专业上实践过。
3.教材陈旧。现行的物流教材,大都一个模板,同一类型的教材不同出版社出版内容几乎一致,就算是不同教材之间内容也有重复的,这样就很不利于老师讲授。现实情况中,这些教材也是一版再版,用的都是以前的老教材,尤其在物流这一块,变化日新月异,教材上讲的技术知识早已过时,跟不上实际发展的需求。
4.学科之间重复教学。在一些课程设计上,一些内容重复教学,不同老师往往不会和其他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这样课程内容重复讲解。这让很多学生分不清主次,教学体系也很繁杂,不清晰。在调查表中,大多数物流系的学生对自己专业的知识体系不甚清楚,只有大约五分之一的学生知道大概的结构,对于本专业将来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多学生也不清楚。
5.实验室资源建设相对落后。在物流专业学习中,不仅仅是理论知识上的学习,还需要进行实验模拟。然而在一些不是以物流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中,实验室资源方面的建设相对落后,局限在物流软件的实训上。
基于以上原因,在物流专业学习的学生,一般都很少获得在社会实践的机会,学校提供的少,同时自己也缺乏这方面技能。在课堂上也很难学到对自己有用的切合前沿的知识。
三、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实施
集群式模块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各种结合实践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运输与控制核心课程模块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实地勘察和分组研习的方式,老师循序渐进,组织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模拟实验,准确了解运输中各环节的控制。不同的模块主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人才培养计划确定后,进行集群分析,将不同的专项能力转化为想要的具体课程,结合以往的经验,形成一个个小的教学结构单元。根据物流管理的课程结构特点,可以将整个教学模块分为三个模块:①通识教育模块:包括文化基础课,基础政治,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②学科基础模块:包括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课程。③专业课程模块:选定不同专业后,像库存管理,运输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核心课程。
四、集群式模块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许多高職院校都采用了集群式模块课程体系,成效显著,但是依旧存在些许问题。
1.教学与实际脱节。在学校开启某一课程时,必须确定课程目标。通过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或者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尽全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更好的就业。现在的物流教学,教材知识的老旧,学生自主实践能力有比较差,这就导致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高校课程一定要本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仅要考虑近几年的专业就业情况,还要预测未来几年该行业的前进,适时的增减专业人数。有了课程目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物流专业重在实践上面的操作。
2.模块选择单一。在学分制下高职院校一般都会选择自主选课制度在模块学分的限制下选择自己所学的课程,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或者系统的不完善,每学期开的课程是固定的,而且一门课程只在一学期开,不能选其他课程,假如一名学生漏选一门课程,在以后的学期中这门课程也将选不上,学分的限制就逼迫学生选择该模块下的其他类课程。这就失去了集群式模块化的优点,而且课程相对较少,一种模块的学分必须修满才能毕业,在自主选课环节,学校也加以课程数量的设置,在一些相对简单课程学习阶段不能同时学习更多的课程,在即将毕业的学期还安排课程学习。这大大违背模块课程设计的初衷。在专业选择上,学生拥有自己的选择权,在模块学习上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而不是单一的课程,表面上可以选择,其实为了能够毕业只有唯一的几种可行的选择,失去了自主选课的意义。
3.没有处理好几种关系:
(1)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的关系。在物流专业中,宽基础的基础知识课程是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在物流行业,一般都要求物流人才具备扎实的基本技能以及优异的文化素质,很多物流专业的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只认为学好专业知识就能在物流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2)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关系。许多高职院校中轻视实践性的教学,往往实践性能力对一个人的帮助是最大的。理论是为实践打好基础,实践也可以反过来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在教学中应相应的增加技能训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选修课和必修课关系。诚然学好必修课是一个毕业生在社会立足的根本,必修课提供一个深而精的知识技能。但是以后要想进一步的提升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全面提升个人能力。
集群式模块课程作为适合现阶段中国国情的职校教育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课程方案,保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江华,刘桂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中国水运,2003,(12).
[2]柳和玲.物流管理专业集群式模块课程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编辑: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