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2016-07-12许晓丹
许晓丹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行业的迅猛发展,物流行业近几年来发展势态喜人,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供需间的失衡,职校学生在学校内所学实用性技能较少,与用工需求不匹配。通过对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弥补学生在实操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 物流管理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
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近年来,物流行业保持持续高速地发展。2010年全球物流市场规模为7.7万亿美元,2014年发展至8.9万亿美元,同比上涨15.6%。2015年全球物流市场规模达到9.2万亿美元,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而这一数字在2016年将达到新高[1]。国内物流业也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而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对物流行业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对物流行业从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人才成为紧缺型人才,但与此同时,却能看到物流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并不理想,供求失衡使得这个矛盾日渐突出。
1.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物流成为新的第三利润源,很多企业看到了物流行业隐藏在冰山下的可观利润,物流人才成为十二类紧缺人才,各大职业技术学校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这里面不乏未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地方需求盲目跟风开专业的学校。从师资角度看,大多数老师都是从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经过短期培训转变成物流管理专业老师,或者从高校毕业的比较侧重理论学习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大多有实践经验不足的短板,所能传授给学生的大多是书本里的理论知识,缺乏实操教授。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情况不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并不能很好地模拟实际工作环节。学生在学校里面所学的更多的是理论知识,但企业更需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这就导致企业用工和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和不匹配。从物流企业的角度看,我国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物流公司的业务更多的集中在运输、配送环节,大多数人进公司后都是从基层做起,对单、送货、打包等机械重复的工作会让物流专业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择业期望值高,不愿意承担辛苦的工作,不愿意到偏远的地方,在毕业的时候没办法找到跟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潜意识里不准备进入这个行业,而企业也更愿意招收社会上有物流实操技能的技工而不愿招收职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
所以,尽管物流行业急需专业人才,职业院校每年给社会输送了大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但是两者之间很难达到供需平衡的一个理想状态,这成为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归结起来是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之间的不匹配。如何衔接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是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首要考虑因素。建设实训基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必经之路,学校和企业若能通力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将为学校学生也就是未来企业人才培养提供新途径。
2.实训基地建设对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实训基地旨在为学生提供职业岗位的仿真训练环境,实现专业知识向职业技能的转化,强化实践操作技能,提升专业素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具备较强的适岗能力。同时,基地可以为物流行业助理物流师等相关职业资格的考证培训工作、教师科研、学生课外活动等提供服务。
2.1实训基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人”意识。
物流实训基地可以模拟企业实际生产运作,营造严肃的工作氛围,学生可以在实训中找寻到职业人的意识,通过体验进而产生职业责任感。物流工作分为多个环节,每个环节之间彼此衔接,这就要求从业者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信息录入环节对拣货、打包等环节产生影响,进而对配送产生影响,实训基地可以提前把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连环错误在模拟的环境中展示,促使学生提早进入职场状态,培养职业意识,形成危机感和责任心。
2.2实训基地锻炼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现代物流实训基地以供应链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以物流系统平台为载体,以条形码、RFID、电子标签、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系统、GPS等现代物流技术与设备为实现手段,构成一个系统化、先进、实用、经济的现代物流综合实训环境,尽量还原实际的物流工作。老师可以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更好地内化课本的理论知识,同时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特别是信息录入环节,如果在实训室模拟整个录入单据环节,学生对单据录入的格式或者快捷键的使用将更容易上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带来一些实际工作案例,相信对学生的实操技能培养会有很大的帮助。
3.设立实训基地,促成职业教育扬帆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学校教学和企业用工的更好对接,应该建立好物流实训基地,并且寻求多方面合作,用好实训基地,实现效益最大化
3.1校企合作,共建物流实训基地。
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指导方向是为企业输送物流实践性人才,如果仅仅凭借课堂教学而与企业方面没有交流,学生出去找工作很可能面临空有理论无实践能力的尴尬。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会成为职业教育的诟病。而校企合作能在教学环节引进用工单位的参与,了解用工需求,在实训环节侧重教学,使学生体会在“做中学”的乐趣,快速培养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场能力,从学生身份过渡到企业员工的时候不会显得不适应。另外,学校教学受限于场地和资金的不足,若引进企业的资金、技术,将弥补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的不足。而与企业的交流过程中,若根据用工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培养出能更快上岗上手的员工。与此同时,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在寒暑假期间作为企业的员工户外培训基地,有良好合作的教师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对于企业和学校,是一种双赢。
3.2重视信息化教学,打造现代物流实训基地。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全球化、多功能化、系统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的特征,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现代物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行业界限,通过供应链建立起对企业产供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而实现物流信息化,即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水平的目的[2]。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物流行业不仅对速度提出了要求,更对从业者的信息化操作能力提出了标准。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让《物流信息技术》这门课在实践课上得到展示。通过仿真软件、模拟操作等设备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大环节是如何运用的,最好跟企业同步,所用设备、软件系统跟企业实现零对接。像单证录入实训模块,模拟整个货运代理业务单据的录入,审核;像仓储实训模块,仿真现代物流仓库,模拟仓储进出货物,补货等环节中的现代化信息设备的运用,使学生尽早接触企业实际的工作内容,掌握自动化仓储运作流程;又如叉车实训模块,可以提供学生在硬件场地条件不过关的情况,通过模拟叉车仪器练习叉车运作,熟练地在指定路线排除故障,顺利将货物进行移位,增强职业能力。
除了课堂常规教学外,学校应该借助实训基地开展多形式的教学。通过“以赛促学”的理念参加一些物流专业竞赛,也可以通过和企业联系,跟企业的员工进行竞技切磋。在这整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能从比赛中总结提升很多,而竞赛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对进入残酷的职场会带来一定的适应能力,从而更好低就业。
参考文献:
[1]速途网.2015年国内物流行业分析.http://www.sootoo.com/ content/659012.shtml.2015-12-04.
[2]百度百科.现代物流(新型的集成式管理).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yDrmQnVJ0gNLtQrLRxMflPiCRrC7aliAzo
PVv958U5p6h1owg80GYT_CGtHwKIzTB2Jryg9Ai5Ndrc47aY7Ngg-njWXupyrsQw3I9EsF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