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应以服务发展为宗旨

2015-10-21樊亚蓉

职教通讯 2015年23期
关键词:办学模式服务能力就业导向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的分工和精细化越来越深入,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在办学思路和学生培养模式上调整创新。

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导向;服务能力;办学模式

作者简介:樊亚蓉,女,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3-0035-02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體系。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其发言中指出,建设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模式、教育机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体系建设全过程;构建开放内外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用市场的力量来办学。

目前,我国就业岗位确实不缺,但缺乏的是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解决这一问题,不是让大学生去填补用工荒,而是提高教育质量,利用人才优势去推进行业革新,从而创造对大学生的有效需求。提高服务业比重,需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而发展的服务业,可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这应该成为我国教育和就业发展的基本战略。2014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阐述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时,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一语道破了职业教育的“长生”之道。因此,职业院校要顺应这一社会需求,以服务为宗旨,调整办学模式。

一、以就业为导向,创新职业院校的办学思路、办学模式,提高办学的服务能力

职业院校办学的关键是要走与国家发展和群众致富相结合的道路。职业学校有义务承担起这份责任,坚持以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为目标,紧盯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加快职业教育结构调整,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为社会发展培养输送更多实用人才。[1]

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就要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1)创新办学思路,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突出办学特色;(2)创新办学模式,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联合招生、定向委培、联合培养,不断扩大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积极做好就业服务;(3)创新办学机制,推进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密切产学研合作等工作,设法使企业与学校联合教学、提供实习基地、接纳学生就业。据估计,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49万人,比2014年增加了22万。[2]加快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尤为迫切。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创新。可以实行工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着力推进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模式。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大力推行“引企业入校、前校后厂”等办学模式。同时,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稳妥地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

二、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能力为宗旨,创新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模式

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提高学生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水平和能力,以此来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竞争力,这是职业教育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教学内容上,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毕业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内容先进、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3]这就应加强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相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

(一)重视企业与学校共同办学主体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企业是现代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主体要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企业也是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职业技术学院在现有条件下,尝试由“校企合作嵌入式发展”向“校企合作一体式发展”转变。实现校企深度互动人才培养可持续性,教学场地与生产环境一体,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一体,教学内容与项目开发一体,“三维一体”的人才培养环境,将生产与教育高度契合。企业与学院、与职业教育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产业和专业的认识、促进了教学内容调整和教学方式的改革,直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服务能力。

一些专业如旅游、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专业通过与一些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场景货场化,课堂组织企业化”,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4]通过对传统职业教育体系的突破创新,实现企业依托学校成长,学校依托企业办教育,“仿真实训”变成“真实实践”,“教学标准”即“行业标准”,立体化培养学生过硬的实践技能,从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打开学生优质就业之门。

(二)规划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体系,夯实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基

职业院校可以建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管理测评体系》,这个体系由职业道德规范、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发展规划四大模块构成,引导学生全方位参与学院素质培养工程,通过对学生自主规划、自主提高的过程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满足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和个性发展需求。

职业院校可以从专业特点出发构建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训练体系,从课程教学、校园综合训练、企业实践、社会服务四个渠道,将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落实到传统文化、职业礼仪、职业心理、信息收集处理、外语、沟通、创业实践等训练中,形成职业综合能力的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就业素养。

(三)创新课程体系,将就业导向贯穿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涯

大胆探索,创新课程体系。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可以将就业指导课程分为: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就业实战指导三大板块,构筑就业指导全员化、全程化、系统化轨道,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就业导向的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高职生学习的全程。通过学习让学生成为职业规划的真正主人,去思考、记录大学生活,引领学生探索思考自己的未来。以二课堂为载体,通过不断地自我认知、自我调整,把学习、生活、职业规划融为一体,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全覆盖创业教育,培训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重视就业实战指导,提高学生择业技巧。大三开设就业实战必修课,主要针对自荐材料编写、模拟面试、职业礼仪等内容进行切实有效的实战演练。

总之,职业院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与发展现代农业、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示范省建设、扶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曹荣誉.对高等教育构建发展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3):31-33.

[2]刘素芬,段交泰.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68-70.

[3]吕希奎,周小平,刘博航.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2):51-54.

[4]梁国民.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改革[J].企业导报,2010(6):213-214.

[责任编辑秦涛]

猜你喜欢

办学模式服务能力就业导向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探讨
坚持市场化办学 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综合服务能力探究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关于加强党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的思考
基于“中德深度校企合作”高职办学模式的探索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