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2015-10-21谭中明朱文瑶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谭中明 朱文瑶

摘要:由于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不景气,一直以来在国际市场傲视群雄的美元面临着贬值的风险,而欧元由于受到欧洲债务危机的拖累,前景也不乐观。目前,各国央行和金融机构正在努力寻求“更好的货币”。所谓更好的货币,需要满足如下条件,即具有强大的经济实体作为支撑基础,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支付本国的国际债务,币值稳定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和预期,未来的经济具有发展的潜力,而人民币目前恰恰满足这些条件。文章根据货币国际化的一般理论规律,结合各主要货币国际化的经验,联系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探讨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开放;汇率改革;离岸市场建设

一、货币国际化的概念与现状

(一)货币国际化的概念

国际货币的概念很宽泛,不同的国际货币在职能上有较大的区别。综合各国学者的研究,绝大部分学者都是从其货币职能在国际市场上的发挥来定义国际货币的。从狭义的角度看,货币国际化是指该种货币的某些或全部职能(包括计价、支付、流通、储备等职能)从一国的使用区域或原使用区域扩张到周边国家、国际区域乃至全球范围,最后演变为国际区域货币乃至全球通用货币的动态过程。从广义的角度看,货币国际化不仅包括各种货币职能的国际化,还包括货币作为资本所实现的信贷、投资职能的国际化,即货币作为资本获得利润的投资职能从一国适用区域或原使用区域扩张到周边国家乃至全球范围的动态过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已大量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和支付货币。人民币已经具备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国内部分可兑换和某些国家地区的国际化同时并存的多层次的可兑换性。但从衡量货币国际化的标准来看,人民币目前仍然不是一种国际化货币。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的加深,客观上也要求人民币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化货币。事实上,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正在加速,人民币正在逐步走向世界。对人民币承担国际货币职能现状概括如表1所示。

二、主要货币国际化的途径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主要货币国际化的途径

1. 由国际货币制度的中心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即美元式路径

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是依托全球性货币汇率制度安排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单位和与黄金具有相同地位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与黄金脱钩、失去制度基础后,依赖先入为主的存量优势在世界信用货币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其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美元巩固和发展了这种优势,使其继续充当国际货币的“领头羊”。

2. 通过建立区域内货币,继而发展为国际货币,即欧元式路径

欧盟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政府强势政策推动以及区域内各国协调合作的结果,是货币国际化路径的一种创新。欧元路径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欧洲货币体系,包括创立欧洲货币单位,建立汇率机制和欧洲货币基金;第二阶段: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分阶段实施单一货币的构想。

3. 通过对外贸易和投资推动本币成为国际货币,即日元式路径

日元国际化走过的是一条金融深化与发展的道路,通过外汇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经常账户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利率与金融市场自由化使日元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普遍使用的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分析

1. 强大的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无论是从经济总规模、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是国际贸易数量方面都已经具备了能够支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条件。

一是经济规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规模虽然同美国等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但是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从GDP 总量来看,2010年,我国的名义GDP为58,783亿美元,占全球名义 GDP份额的10.55%,分别为美国的40.1%,日本的108%,排名仅次于美国,列全球第二。

二是经济增长速度。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每年都以平均9% 以上的高速度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年6 月17日发布最新全球经济预测报告,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为4.3%,全球经济复苏很不平衡。其中,美国经济增长率2.5%,日本由于地震的原因经济增长率-0.7%,而我国经济增长率为9.5%,将再次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三是国际贸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在1980~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81.2亿美元增至29728亿美元,增长了164.06倍;尤其是2003年以后,我国对外贸易连续保持在25%~35%的增长速度。而且我国是贸易大国中唯一在该占比上保持持续增长的国家。

2. 日益完善的金融体系

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必然要求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資本市场具有足够规模和均衡的结构与之相匹配。从英、美、日等货币国际化程度较高国家的金融市场来看,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开放为投资者提供了众多的投资渠道,提高了货币的流动性,对该国货币的国际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市场改革不断深化,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我国在货币发行手段、供给保障机制及印制、储存、运输、损伤券销毁、防伪反假诸多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

3. 相对稳定的币值

从人民币的通货膨胀率的角度来看,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国的外汇储备在2006年2月超过日本,至今位居世界第一。币值稳定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前提。图1反映了2001~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情况。

4. 有利的内外部环境

从 2007年开始,中国在官方层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马拉西亚和阿根廷等6国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与8个国家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的结算协议。在外部环境方面,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国际社会对现行货币体系丧失了信心,危机后美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为重振美国经济,美国大量投放本币引起美元大幅贬值,使国际社会对美元的前景更加担忧,并开始积极寻找其他更具有保值、升值潜力的替代货币,推动世界货币体系走向多元化。

三、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要注重发挥人民币的正面效应,积极解决与周边地区的贸易摩擦和冲突,化解贸易壁垒,树立人民币在周边国家中的良好形象。努力发展亚洲区域内双边关系,通过官方交流,签订更为广泛的双边贸易人民币结算协议。现阶段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兑换开放速度仍然很慢,程度仍然很小,而货币互换协议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中国对资本项目下货币兑换的某些限制,当前应该继续深层次地推进。通过官方协商,争取让接受国允许中国用人民币到其境内进行直接投资和融资,也可以考虑允许周边国家用人民币购买中国的政府债券、商品和进行直接投资。创造条件促进人民币在中国与更多周边国家的大部分贸易中承担结算货币职能,为最终实现人民币在外流通总量达到一定程度创造条件。

(二)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资本账户开放过程是一个逐渐放松的资本管制,允许居民和非居民持有跨境资产及从事跨境资产交易、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的过程。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能提高资本效率,并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资本账户开放也能使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而不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总之,资本账户开放总体利大于弊。而且,中国目前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已经成熟。虽然中国接受IMF第八条款人民币经常项目实现自由兑换,但资本项目管制一直较为严格。一种货币如果不能自由兑换,也将成为一种高风险货币,这将会阻碍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自由兑换这一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三)继续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符合我国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缓解對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及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适当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贯彻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效果;有利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四)加强离岸中心建设

离岸金融中心是人民币对外流通的一个支撑点,没有离岸中心就没有人民币在海外的广泛流通。人民币在未来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资本账户的完全自由可兑换;二是成为在境外广泛流通、被用于国际结算、投资和储备的国际货币。离岸市场建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在建设离岸金融中心的问题上,我国大陆与香港的合作显得格外重要。与此同时,中国与亚洲的金融合作也进入到更高的层次,各方合作的目标和具体内容越来清晰。通过人民币的离岸市场业务带动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人民币成为国际通货、融入全球最现实的选择。离岸中心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意义重大。离岸金融市场能够增加国际化货币境外流动性,能够提供有效的国际化货币风险管理手段,为境内金融市场提高广度、深度和弹性提供参照。

参考文献:

[1]徐奇渊,刘力臻.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变化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郑桥佳.浅析人民币国际化[D].西南财经大学,2009.

[3]邓方姝.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思考[J].企业东方文化,2010(03).

[4]周鹏.人民币国际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09).

[5]央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基本成熟[J].中国金融,2012(05).

[6]韩文秀.人民币迈向国际货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7]夏侯青平.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

*本文为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编号:71271103)和江苏省软科学项目(编号:BR2011029)的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
深港通开启能助推股市上涨吗
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及其对策
关于中国国际储备需求问题的研究
“一带一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论述
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论“新汇改”及汇率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旅游业影响的对策分析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新常态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及发展探讨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