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2015-10-17车延梅

教育界·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数学

车延梅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课堂气氛活跃,最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数学     兴趣     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做这件事情,并有可能点燃创新的智慧火花。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激情。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更是与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分不开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因为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事物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要想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教师就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设计一个好的导入。例如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是这样导入的,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如下题目:3+3+3,7+7+7+7+7,8+8+8+8…+8(100个8)。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地把数字一个一个地相加,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巧妙转化应用题

教材中练习题的表述都显得短小精炼,有时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跟不上,导致小学生因为文字的表达而对习题望而却步,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巧妙转化应用题,使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华的前面有5个同学,后面有8个同学,这一队一共有多少同学?让学生解答,结果学生们不假思索地告诉我:5+8=13(个)。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神气的神态,我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兔妈妈带小兔们到草地上去做游戏。天黑了,兔妈妈让小兔们把队伍整理好准备回家。她认认真真地数了数,大吃一惊:“不好,丢了一只小兔。”她又仔仔细细数了一次,小兔却一只都没少。为什么14只兔子变成了13只呢?这时学生们顿有所悟,边笑边喊:“兔妈妈把自己都忘了数了。”也正是此时,学生们马上意识到刚才那道题存在的错误,纷纷表示怎么把小华给忘了。如此妙趣横生的数学内容,当然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此外,还可以组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算、一题多编等活动,显示出数学特有的内在力量,唤起学生对之产生强烈的兴趣。

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数学课程标准》建议“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学生通过对自己身高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这个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四、树立数学学习荣誉感

很多学生在生活中表现出不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前提,特别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社会,更需要自信。在数学课堂中,要利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利用层次奖励法,让学生充满自信地攀登思维高峰,逐步树立自信心。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其学习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他们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赏而引发荣誉感,为保持已获得的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一朵小红花,都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着重表扬,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五、组建数学学习型小组

组建数学学习型兴趣小组,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既打好数学基础,又开阔视野、开发智力。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型小组是自愿组合,自愿选择讨论主题,甚至可以跨组、跨班、跨年级地去交流解决问题的一种内化学习的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无穷无尽的潜能,是一种全新的高效的学习形式。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习型小组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自己组织学习。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数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