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军:中俄相处,不要忘了列宁的一句话

2015-10-16王克己

领导文萃 2015年19期
关键词:中苏关系克己沙俄

清朝与沙俄:两个王朝相继结束之后

王克己(《同舟共进》记者):1840年以后的中俄关系是怎样的?

牛军(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从1840年一直到1917年,这是沙俄对中国造成严重损害的时期。

首先是沙俄参与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活动,对鸦片战争以后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里的各种权利,沙俄也要一体均沾。其次是对中国领土进行了贪婪的掠夺。清王朝被迫签订了《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通过这两个条约,沙俄不但获得了其他列强的特殊权利,还割走了中国大片领土,这与当时其他列强非常不同,或者是其他列强做不到的。这反映了俄罗斯的特点,自从沙皇俄国建立后,这个王朝的特点就是无止境地扩张领土。

在沙皇俄国扩张时期,中国的边疆治理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即沙俄经常支持居住在边疆地区的民族中一些人搞分裂活动,这既是它的扩张手段,也是它削弱清王朝的手段。

此外,沙皇俄国经常把中国作为它同列强斗争的地缘舞台,尤其是在东北、新疆、蒙古等地区。它利用自己对中国一些地区的控制,同其他列强争斗或根据自己的利益做交易,这种殖民主义统治的特点非常典型。后来苏联也部分继承了沙俄的做法。

1950年2月中苏建立了同盟,双边关系看上去很好,但两国并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互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的影响。

独特时期:苏联不满, 蒋介石不满,中共也有不满

王克己:按理说,苏联是一个意识形态特别强的国家,但它在外交上却毫不带意识形态色彩,完全以国家利益为中心,在跟中国打交道时显得特别实用主义,既帮助共产党,又帮助国民党,还跟冯玉祥有关系。为什么会这样?

牛军:苏联建国一段时间后,最初的革命理想主义在消退,国家生存是很现实的问题,而扩张又是这个民族的本能,所以必须是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现实利益等都照顾到,怎么有利,就怎么做。

1937年七七事变后,苏联转向支持中国抗日,成为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最多的国家,还向中国派遣了军事顾问。转向支持中国抗日后,苏联采取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就是要求中共改变过去的反蒋抗日策略,转变为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联合抗日。但毛泽东认为蒋介石一直有消灭共产党的企图,中共应该在抗战时期坚持独立自主,保存并壮大实力。苏联在支持国民政府抗日时,把王明派到延安执行它的联蒋抗日政策,王明和毛泽东之间的斗争由此开始,结果王明失败。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到1941年6月基本结束,由于德国的入侵,苏联没有精力管中国的事了。这时苏联和中共之间出现了更大的问题。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7月上旬,苏联给中共发了一个电报,说他们收到情报,日本想配合德国在东方向苏联发动进攻。中共根据自己的情报断定日本没有这样的企图。但斯大林希望中共倾尽全部兵力在华北对日本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把日本准备进攻苏联的力量牵制在华北。毛泽东接到苏联这个电报后,觉得有两个问题:第一与中共得到的情报不符;第二就算中共把自己所有的军事力量都搭进去,也起不了那么大的作用,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中共被日本消灭。所以,毛泽东就告诉彭德怀说,还是坚持原来的方针,不要发动大规模作战,但可以培养一些会俄语的参谋人员,同时也向苏联人要点军事装备。因为这件事情,斯大林后来对中共非常不满。

这段时期的中苏关系千丝万缕,主要特点有两个,其一是苏联对中国内部事务的深度介入;其二是苏联分裂中国的行为从未中断,这是沙俄在历史上的一贯做法。

日本投降后苏联的三个承诺

王克己:美、英、苏三巨头雅尔塔会议,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和中国都有很大影响吧?

牛军: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几乎满足了斯大林在东方问题上提出的所有要求。美国想要的,就是苏联按时出兵对日作战,以尽快打败日本。1945年4月,苏联驻华大使找蒋介石谈判,协商战后问题。双方在谈判过程中有很多争论。谈到外蒙古现状时,中方的理解就是按照25年前的协议,中国还是外蒙古的宗主国。但斯大林说“现状”就是外蒙古是一个独立国家,它在1921年就宣布独立了。也谈了东北铁路的问题,大连行政权的归属问题,还有旅顺作为军港的问题,等等。最后国民政府基本上都接受了苏联的条件。

中苏开始第二轮谈判不久,苏联即对日宣战,日本也很快宣布投降。在这样的背景下,斯大林告诉宋子文等人,如果不签条约,共产党就会进入东北。蒋介石等在重庆经研究,接受了苏联的多数条件。苏联则做出三个承诺:第一是不支持新疆独立。第二是东北的行政权全部交由国民政府接收。第三是承认国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不支持共产党。对于外蒙古问题,则由那里人民公投决定。当年年底外蒙古就经过公投独立了。

中苏同盟是怎样破裂的

王克己:是否可以这么说,自从王明被清理后,苏联对中共基本上就没什么影响了。

牛军:对。延安整风以后,苏联对中共党内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了。建国以后苏联也没能再从内部影响中共。有人说高岗事件跟苏联的影响有关系,现在看来,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毛泽东对苏联插手中共党内事务一直非常敏感,但也曾受斯大林的影响。

王克己:中苏关系是怎么变坏的?

牛军:最初是因为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做了揭露斯大林罪行的秘密报告。毛泽东最初并不反对,只是觉得赫鲁晓夫有点冒失。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引起国际共运的大动荡。到11月,南斯拉夫的铁托发表讲话,说各国都应把斯大林主义者清除掉。这引起毛泽东的敏感,他把反斯大林看得非常严重了。

1956年,中苏分歧还局限在对斯大林的认识上,到了1957年11月的莫斯科会议上,赫鲁晓夫感到苏联的老大地位受到中国的冲击,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的威望有可能压倒苏联。1958年夏天,中苏关系出现严重裂痕。先是因为军事援助与合作项目问题上,毛泽东认为苏联在搞大国沙文主义。赫鲁晓夫本人亲自赶到北京解释,但毛泽东的态度使赫鲁晓夫感到对他很不尊重。

后来中苏尖锐对抗了20年,直到1989年5月,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两国关系才实现了正常化。

应该如何与当今俄罗斯相处

如果将中苏关系正常化与中美关系正常化相比,其突出特点是中国并不谋求与苏联建立针对第三方的战略关系,新的中苏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不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纵观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全过程,可以说中国决策层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形成和丰富起来的外交新理念,已经在超越冷战思维的一些基本框架。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新的特点,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国能够相对平稳地使中苏关系过渡到中俄关系,后来又逐步形成了双方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应该如何与当今的俄罗斯相处?从历史经验的角度回答,核心其实就一条: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无论何时何事,都应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尤其要警惕为了意识形态斗争而误读当今俄罗斯政治及其对外政策的本质,这既不合情理,也不可能得到中国公众真诚和长期的支持。因为中俄尽管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但毕竟严重缺乏社会基础,俄罗斯的发展远不像一些国家那样同中国公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

从200年大历史时段观察,俄罗斯目前只是一个地区性国家,而且还在“走下坡路”,在各项科技和经济指标上,完全无法与美欧和正在成为世界性大国的中国相比。就直接经验而言,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甚至看不到俄罗斯产品。这绝非简单的贸易问题,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罗斯仍处在衰落过程之中。

中国有足够的理由发展与俄罗斯的健康关系,不过,基于该国目前状态和选择的发展路径、方向等,还是有必要保持警觉,避免被牵引得偏离中国现代化的战略方向。何况中俄关系到底会亲热到何种程度并不确定,毕竟历史上中苏有过亲密无间的“兄弟关系”,但最终一度反目为仇,兵戎相见。所以,不妨用已经消失的苏联创始人列宁的话作为结语:“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句话适用于处理当今的中俄关系。

(摘自《同舟共进》)

猜你喜欢

中苏关系克己沙俄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沙俄势力研究
解放战争时期中苏关系演变原因分析
20世纪以来苏联西北援华物资通道研究综述
人人培育“克己”根苗撑起法治蓝天
抗日战争时期中苏关系的历史走向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三姓地区赫哲族的安边政策
中俄伊犁交涉清廷成功原因探析
驳“经济问题政治化”
孔子道德论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沙俄第一届国家杜马解散原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