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沙俄势力研究
2020-10-20杨富成
杨富成
摘要:沙俄在19世纪60年代已基本占领整个中亚地区,并逐步蚕食清朝西北边疆,侵占了中国伊犁以西的大片领土,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以条约的形式确立其统治的合法性。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占领了除伊犁以外新疆大部分地区 。1871年,沙俄趁阿古柏之乱出兵侵占伊犁,新疆危矣。然清政府经过“海防、塞防”之争后,最终确立收复新疆之决议。清军入疆后,迅速收复了除伊犁以外失地,此时,沙俄已侵占伊犁地区近10年。本文主要梳理和分析沙俄在我國西北方向的主要侵略力量,以及沙俄对收复新疆全境产生的威胁,致使清朝虽竭尽全力收复边疆失地,但仍丢失了部分领土。
关键词:沙俄;左宗棠;新疆
中亚以及我国新疆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和传递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地理位置绝佳,战略意义重大。18世纪初,沙皇俄国开始进军中亚,首当其冲的便是中亚北部的哈萨克汗国。至19世纪中期,俄国已基本控制了哈萨克全境,并建立众多军事堡垒,以便控制和进行下一步的侵略扩张。1864年,沙俄吞并我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至伊犁以西地区后,开始入侵中亚三汗国,即: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沙俄首先开始征服浩罕汗国,浩罕汗国东面与清朝接壤,北面为沙皇控制下的哈萨克汗国。在侵占浩罕之后,相继征服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并在占领区设立州、省等行政区域,划归俄国奥伦堡总督区和土耳其斯坦总督统治。自此,沙俄通过军事入侵,基本占领并控制了中亚哈萨克汗国和今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国领土,形成了对中国西北部的环形包围趋势。
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及侵占伊犁以西地区
沙俄侵占我国西北边疆时,正直俄罗斯帝国第十二位皇帝亚历山大二世时期(1855年3月2日-1881年3月13日)。他在位期间,在军事、社会、交通、司法、教育等领域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如,在军事上,俄罗斯开始实行全民义务兵役,而清朝后期实行的是地方募兵制,但驻防新疆的清军主要来源于关内。社会改革方面,加大对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投入,自1863年起俄罗斯的大学获得自治,学术氛围自由化。中等教育机构开始面向全社会接收学生,改变了此前只接收贵族子弟入学的做法,普通大众教育有了很大进步。清朝通过洋务运动在各省也开办了许多学堂,培养了一些科技人才,但人口众多的大清,较难达到大众教育的水准。交通运输方面,亚历山大二世走交通现代化道路,使落后的俄国进入西方强国行列。当时俄国全国铁路里程不过965公里。在俄皇的大力支持下,到他遇刺身亡时,全国铁路里程已达2.2万公里。铁路运输的发展,使俄国的经济活跃起来。中国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铁路总里程才2万多公路。政治改革方面,制定了把俄罗斯君主制改造为君主立宪制的计划。他推行的各项改革,大大加速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而奠定了俄国现代化的基础,俄国的综合国力大为提升。亚历山大二世在位26年间,依靠强硬的军事手段,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清朝我国西北部以中亚巴尔喀什湖为界,湖西面和北面为哈萨克汗国。沙俄侵占我国西北边疆始于19世纪40年代初。沙俄西西伯利亚殖民当局不断派遣军队,越过我国边界,侵入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之后建立侵略据点,以此为依托,步步向东向西推进。1856年,沙俄政府竟宣称要在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成立西西伯利亚管辖的“阿拉塔夫区”,企图把这一地区并入俄国。清政府虽多次通过外交手段向俄国政府提出抗议,但无济于事。此后几年,清政府因新疆军饷不济等问题,减少了对西部边界地的巡查与管理。沙俄则步步为营,逐步占领伊犁以西的中国领土。1860年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通过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强行规定中俄西段边界,把历来属于中国的山河湖泊和在中国境内的卡伦作为边界标志。中国伊犁以西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侵吞。
二、沙俄入侵伊犁及殖民统治
1757年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伊犁成为新疆的政治、军事、地理中心。1864年签订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使得伊犁与西部边界的距离大为缩小,从此,伊犁失去了地理中心的地位。
1870年8月,沙俄出兵占领了穆素尔山口,扼住了天山南北路的咽喉。此时,英国也在向新疆渗透,并支持阿古柏势力,为了遏制亲英的阿古柏向北疆进一步推进。1871年6月,沙俄出兵准备攻取伊犁,7月4日,沙俄军队侵入伊犁,占领了伊犁九城及其附近的地区。沙俄把清朝一切机构全部撤销,对该地区实行殖民统治,还把占领的伊犁地区划归阿拉木图巡抚管辖,妄图“永世不归还中国”。
沙俄占领伊犁以后,没有实行寻找代理人的傀儡政策,而是采取了军事占领的统治办法。一是设置行政机构,用沙俄的地方行政机构取而代之,撤换伊犁的地方官吏,并将伊犁地区划归俄国七河省(巴尔喀什湖以南,伊塞克湖周边地区)驻军司令部管辖。同时,俄军方还迅速划定了治理范围,统计人口数量,丈量统治区域,从上至下各级官员由俄国军人担任,建立起严格的直接管控。
为了巩固军事占领,防止伊犁人民反抗侵略,沙俄统治者在占领区收缴当地官民的所有武器,清查异己反叛者,解除地方军队的武器,将伊犁两个火药厂的器械全部销毁,禁止火药生产。据统计,俄军收缴各式要塞枪359支,一般火枪1681支,长矛675支,大炮44门,小口径铜炮5门等。他们在伊犁地区大兴军事设施,从七河省的首府阿拉木图向东建立了17个军事驿站,一直延伸到伊犁宁远城。沿伊犁北塔兰奇山至宁远城安设了5个军事站台,还修筑了伊犁通往准噶尔盆地的咽喉果子沟要塞。俄军不断地向各要塞增派兵力,宁远城驻扎俄军数百人,处处设防安卡,同时,每过半个月或一个月骑马列队游行一次。俄军还封锁了各路通往南北疆的道路,只留伊犁西面对外开放。由此可见,沙俄在我伊犁地区统治牢固,坚不可摧,相比阿古柏在南疆的统治更为坚固。除此之外,沙俄在伊犁地区对当地百姓残暴统治,限制人身自由,征收各类杂税。据统计,沙俄仅从伊犁搜刮的白银就“年入百万”。
三、清政府与沙俄的谈判
在沙俄侵占伊犁之初,清政府就做好准备与俄政府谈判,首次中俄伊犁交涉,中方代表为伊犁将军荣全。谈判始于1872年5月,即沙俄侵占伊犁1年后。但由于俄方代表无任何诚意,再加之关内援兵未到,谈判不欢而散。俄方出兵占领我疆土,编造事实,这与清政府官员向俄军借兵镇压新疆起义叛乱事件有关。1864年6月,南疆库车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的起义斗争,是年10月起义波及伊犁地区,11月惠远城告急,义军攻占了惠远城外的俄国领事馆和贸易权,伊犁将军常清、参赞大臣明绪以此为由,联名致书俄国西西伯利亚衙门,请“暂借(俄)夷兵前来救援,并保护该夷,贸易圈地”,此种借外国之兵助剿的做法,无异于引狼入室,何况沙俄如同豺狼虎豹,后果将不堪设想。果不其然,在阿古柏入侵南疆时,俄国便以保护该国商民为由占领伊犁之后,久不归还,屡次以清军尚未有能力管控伊犁,大有要代守、代管之意。
是年7月,清政府总署王大臣弈祈提出折钟方案,将原来的“先交后议”改为“边交边议”,规定两国地方大员就近在边疆继续谈判,但谈判地点的问题俄方并不赞同,认为在京谈判便于给清政府施压,可以获利更多。后清政府派大臣崇厚前往俄进行谈判,而崇厚在没有朝廷的准许下擅自与沙俄订立《中俄条约十八条》,丧权辱国,在举朝舆论的强大压力下 清政府最后决定将崇厚革职治罪,定为斩监候,并照会沙俄政府,崇厚所议条约,“违训越权……室碍难行”同时另派驻英、法大臣曾纪泽兼任驻俄大臣,赴俄国谈判改订条约,又再次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赴新疆统筹军务,调兵备战,并加强东北边疆的防务。沙俄闻讯中国惩办崇厚,拒绝承认“崇约”,恼羞成怒,在伊犁附近集结了14个步兵营、二十个哥萨克骑兵中队、四个炮兵营。在海上,沙俄派遣一支由23艘军舰组成的舰队驶至中国海面,对清政府进行军事威胁。中俄关系趋于全面紧张。 直到《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再次割地赔款,做出了让步才收复伊犁。
四、清政府割地赔款的自我因素与沙俄因素
(一)清政府自身惧怕列强,畏手畏脚
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失败之后,清廷受到重创,清朝最后一位有实权的皇帝咸丰帝抑郁而终,年幼的同治帝继位。清朝虽在同治年间出现了政治上较为和谐稳定,借此大兴洋务运动,与沙俄政府一样,发展军事、科技、教育等事业,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史称“同治中兴”。但因受到两次鸦片战争的沉重打击,也见识了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力,在与西方多次交战中,总是败下阵来。因此,不敢与列强轻易开战。同时,清政府本身并无与沙俄决裂的信心和决心,崇厚签约事件后,在沙俄军事讹诈和英法德美诸国军事压力下,于6月“暂免”斩监候监侯之罪,为表示和解诚意。清政府将主战派的将领左宗棠调离新疆,不久又释放崇厚,中俄双方才重归谈判。1880年10月,派曾纪泽赴俄谈判,此时的形势对谈判非常不利,因之前崇厚与俄擅自订立《中俄条约十八条》事件,使清政府处于被动。但在谈判中,曾纪泽据理力争,坚持“力争分界,酌允通商”的原则,1882年在彼得堡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俄方本意在北京谈判订约,以获取更大利益,并在海上派军舰以做后盾。就在条约签订前,俄派驻华公使布策来京谈判,清廷就十分担心其挟兵船来华榨取权益这一列强侵华故技重演,当时,总理衙门对形势总的估计是:“布策挟兵船而来,必且于十八条之外更多无理要求,应之则贻患尤甚,拒之则兵衅立开”。深恐大局不可收拾。当曾纪泽在谈判中有所退让时,俄外务部认为这是俄国舰队起了作用。中国人不愿意在我国舰队大炮的威胁下进行谈判。可见,沙俄已知我心。
(二)沙皇俄国对我国西部边疆的侵略扩张蓄谋已久
征服中亚,占领印度,将俄国势力扩展至印度洋,这是自彼得大帝以来俄国历代统治者的既定目标。早在彼得一世的时候,这个“向自己的继承者指示种种侵略方针的帝王”,听说我国叶尔羌地区盛产黄金,分别在1714年、1716年、1717年,先后三次派出了大规模“考察团”,远征希瓦汗国,寻找叶尔羌河,虽然计划失败,但开始一步步侵略中亚。长期以来,侵吞中国边疆领土是沙俄侵略中国的基本政策。据《我在西西伯利亚服务的回忆》(〔俄〕И.Φ.巴布科夫著;王之相译)中记载,1831年,沙俄的西伯利亚和亚洲问题委员会就讨论决定,沙皇俄国要将边界推进到斋桑湖(中国境内),直到卡伦线,但要“渐渐使他们(中国)理会到……(这些地方)都是属于俄国的”如果中国人想用武力迫使俄国放弃这些地点,俄国的部队“不得退出这些地点”。
俄国在贸易方面早已觊觎新疆,在新兴的俄国资产积极推动下,沙俄政府积极推行对外扩张的经济策略。沙俄首先从中亚渗透,占领中亚后,大肆掠夺占领区贸易产品。而在中国西北边疆,沙俄派间谍潜入新疆搜索情报,其中在伊犁和喀什噶尔活动的伪装成商人的俄国人将得到的情报反馈给沙俄政府。从1847开始,沙俄政府多次要求清政府开放新疆的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三地通商,清政府虽然起初拒绝了,然而,在1851年屈服于沙俄的压力,与沙俄派往伊犁的卡瓦列夫斯基上校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沙俄获得了向中国免税倾销商品的权利,并在其地设立居住地、市场、货栈等特权。沙俄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不容忽视。
(三)从地缘上沙俄具有一定优势,出兵更加迅速便捷
清军在新疆的本土力量薄弱,从人口数量上看,经过19世纪初张格尔叛乱至中后期浩罕阿古柏残暴统治新疆十余年之久,再加之沙俄占领北疆伊犁地区,诱骗当地居民加入俄籍,在伊犁建立非法机构,专门负责迁移中国人口,胁迫迁移中国居民至俄境内达10万之众。新疆人口锐减严重,1864年-1878年,北疆地区人口较集中地区为乌鲁木齐和巴里坤,人口从约34万减少到10万。南疆地区以维吾尔族为主,人口从110万减少到90万。初步估计,新疆在阿古柏动乱时期总人口约为100万出头。而在与新疆接壤的中亚,俄国在占据了中亚以后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有计划地实施了向中亚人口迁移的计划。18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俄国对中亚的移民主要以军事移民为主,19世纪中期以后,伴随着军事移民,疆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吸引了大批中亚农民从俄罗斯腹地和西部地区迁来至此,遍布中亚各地。沙俄在中亚的移民政策增强了其统治力量,为殖民统治带来了便利。从地缘上看,新疆离中亚的距离较近,离关内较远,清军的后勤补给和兵员输送困难。這也为俄军不断蚕食我西北边疆创造了条件。
俄国在我伊犁地区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沙俄对华军事部署的重点在伊犁地区及新疆境外。1880年3月,俄军在伊犁及周边地区的军队由七河省驻军司令兼伊犁事务特别办公室首脑科尔帕科夫斯基将军指挥,主要有以下部队组成:“为了对抗与中国的战争,总计集中了:45个步兵连(7644把刺刀),33个哥萨克骑兵连(3689把马刀),及46门大炮,8个火箭发射架和4门白炮”。俄军虽在军队人数上不占优势,但武器装备较清军先进。清军在总数上虽有优势,但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不足万人的列强军队就能击败清军的教训,甚至攻入北京皇城的事实,使得清政府没有把握战胜俄军信心。
总之,经过几代沙皇的对外扩张与战争,虽然沙俄面临向多个方向侵略发动战争的局面,但仍能够得心应手,取得最终胜利。而面对中国晚清政府表现出蛮横无理,咄咄逼人,也正是把握住了清廷的软肋,兵不厌诈,一次次吞噬我东北西北疆土,靠着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强盛,以少数的兵力打败了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马克思、恩格斯斥责沙俄割占中国领土。沙皇俄国通过政治讹诈和军事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144万多平方公领土,这在国际关系史是骇人听闻的无耻掠夺。列宁曾说“沙皇政府比任何专制魔王更厉害地掠夺和压迫其他民族”。这足以说明,沙俄以其强盗逻辑,采取残忍的军事手段,欺压我边民,横征暴敛,抢夺领土的卑劣行径,值得世人反思。
【参考文献】
[1](俄)捷连季耶夫(М.А.Терентьев).征服中亚史[M].商务印书馆,1980.
[2]赵春晨.沙俄侵略我国西北边疆简史[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
[3]厉声.中俄伊犁交涉[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4]李娜.近代沙俄对中国新疆的侵略史实概括[J].昌吉学院学报,2003(03):57-60.
[5]王治来.中亚近代史16-19世纪[M].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
[6]白建才.俄罗斯帝国[M].三秦出版社,2000.
[7]蓝琪.论沙俄在中亚的统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7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