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课外阅读

2015-10-14方蓉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网络课外阅读

方蓉

摘要:课程标准倡导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内外,体现了现行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借助网络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还丰富了知识积累,他们看到的是一条春光无限的大道。当学生真正把阅读当成了一种习惯,当成了一种快乐时,透过文字而传承的文化便会成为一条蕴藉心灵、温润生命的河流,潺潺地流着,两岸春花烂漫。

关键词:网络 课外阅读 春之美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011—02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诗歌、散文等,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倡导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内外,体现了现行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目前,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因时间少、资源少、指导方法不当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难以形成能力。要解决这一问题,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创造一种环境,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天地里受到感染,受到熏陶,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呢?

《春天在哪里》是人教版第二册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一年级学生阅历、见识有限,对春的理解片面、狭隘。多媒体让学生眼界大开,兴趣盎然,春之花灿烂满园。学生欣赏了春之美,学习起来轻松愉快。下面,我就这一内容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相看两不厌,春之花灿烂满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的动因。网络资源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成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视、听、读、写、做的创造性的、集成的学习环境,一下子抓住孩子们的心。形象的说“一张画胜过千句话,一个交互学习环境又胜过千张画”。这比单纯的文字阅读不知道要鲜活多少倍。孩子们年纪小,好奇心强,爱听故事、爱看美丽的画面。网络上有数不清的春的图片、描写春天的古诗、儿歌……动听的音乐,有趣的故事,鲜艳的春景,让学生沉浸其中,爱看、爱听。学生尽情倾听春的声音,习习的春风,颤动的小溪,流韵的丝竹,春雷的轰隆;学生尽情欣赏斑斓的色彩,桃花的红艳,梨花的雪白,油菜花的金黄,柳枝的舞动。春的美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真正是“相看两不厌,唯有春之美”。

教学中,在网络上欣赏一会儿有关春的信息后,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片段:找春天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春天在哪里》)。歌曲里的小朋友们是在什么地方找到春天的呢?为什么从这个地方可以找到春天?

生:从“红花”“绿草”可以找到春天,“红花”在春天里开放,“绿草”在春天里发芽。

师:你可以用上“因为……所以……”吗?

生:因为“红花”在春天里开放、“绿草”在春天里发芽,所以从“红花”“绿草”可以找到春天。

生:因为“黄鹂”在春天里歌唱、春天山林是绿色的,所以从“黄鹂”“青翠的山林”可以找到春天。

生:因为“黄鹂”很高兴,在春天唱歌,所以还可以从“哩哩哩”的歌声中可以找到春天。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谁能把同学们说的综合一下?

学生:因为在春天“红花”开放、“绿草”发芽,“黄鹂”歌唱、山林是绿色的,所以从“红花”“绿草…黄鹂”“青翠的山林”“哩哩哩”的歌声中可以找到春天。

师:刚才我们从大屏幕上看到了那么多春天的“礼物”,请问你在哪里找到春天?

生:我看到桃花、梨花。

师:请把话说完整(出示句子:春天来了,我在山上看到花开了。)

生:春天来了,我在山上看到桃花、梨花开了。

师:(出示桃花、梨花图)桃花、梨花是什么颜色,像什么?能把颜色和你的想象说进句子里去吗?

生:春天来了,我在山上看到粉红色的桃花开了,像天上的彩霞;雪白的梨花开了,像冬天里的雪。

生:春天来了,我在小河边看到金黄色的迎春花开了,像洒了一地的金子;粉红色的梅花开了,像小朋友的笑脸。

师:说得真好,现在谁能把这几种花连起来说?

生:春天来了,粉红的桃花、梅花开了,像天上的彩霞;雪白的梨花开了,像冬天里的雪;金黄色的迎春花开了,像洒了一地的金子;五颜六色的小野花都开了,像春天的眼睛。

师:你说得太好了,春天就像一幅美丽的画。

接着出示《迎春花》,配乐朗读。

爱因斯坦就曾说,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把课堂创设成为学生喜爱的世界,让他们置身其中,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产生“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冲动,从而“情动而辞发”,滔滔不绝,成为说的最佳情境。

二、万紫千红总是春,春之曲百鸟争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网络环境中的语文阅读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读、自悟,并带着学习所得的疑难和同伴、教师进行相互合作、相互探讨。学生可自由发表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观点,并能与其他学习者随时进行交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吸纳其他人的可取之处,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一个多维互动的交际空间,师生之间激情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形成了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氛围,使他们“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郭沫若语),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创造性学习的权利和欢乐。

教师抓住课堂这个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享受阅读的成果,使学生的阅读更有目的性。学生的展示也许还很不成熟,很稚嫩,但他们对春天的赞美发自内心,语言的表达逐步完善。

片段:唱春天

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春天。你能仿照歌曲《春天在哪里》编歌,当小小音乐家吗?(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寻找自己的好朋友,自由组合,共同创作。)

生: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桃花呀,这里有梨花,还有那美丽的迎春花……”

老师:除了春天的花,你还有哪些新发现?

生: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可爱的小动物里。这里有蜜蜂呀,这里有蝴蝶,还有那快乐的小朋友……

生:老师,现在蝴蝶还没有出来。春天有许多小鸟。他可以改成“这里有小鸟。”

师:你能动脑筋听,我很高兴。

生: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绿色的田野里。这里有庄稼呀,这里有蔬菜,还有那可爱的小山雀……

生:我觉得改成“还有那辛苦的农民”更好。因为农民让田野更美丽。

生:我认为“可爱的小山雀”也可以呀!因为山雀是益鸟,是我们的朋友。

师:你们的想法都行。春天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热闹的学校里。这里我们学习呀,这里我们玩,还有去野外植树……

师(鼓掌):你们唱的歌真动听,老师都听入迷了,个个都是小音乐家。

片段:赞春天

师:同学们,春天这么美,想对春天说几句赞美的话吗?

生(齐声):想!

生:春天真美,我爱春天!

师:可以用描写春天的词语。

生: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春天真美,我爱春天!

师:谁知道描写春天色彩的词?

生:春天,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姹紫嫣红,五颜六色。春天的色彩最丰富!

师:可以用带“春”的词赞美春天吗?

生:春光明媚,春风拂面,春风化雨,春色满园,和风细雨。一年之季在于春。

师:谁用学过的诗句赞美春天?

生:我知道描写春天的诗“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热烈地鼓掌)

生:我知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掌声又响起)

师:赞美春天、歌颂春天是个永恒的话题。春天的词、春天的诗写不尽春天的美丽。我相信春天的美丽深深印在同学们的心上。

不管学生是“赏春天”“唱春天”,还是“画春天”“赞春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尽管他们表达的方式、内容有些幼稚好笑,对于教师来说,“万紫千红总是春”,对他们谱写的春之歌自是赞赏有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借助网络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还丰富了知识积累,他们看到的是一条春光无限的大道。当学生真正把阅读当成了一种习惯、当成了一种快乐时,透过文字而传承的文化便会成为一条蕴藉心灵、温润生命的河流,潺潺地流着,两岸春花烂漫。

责任编辑 李翔

猜你喜欢

网络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