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背景下作文评价功能的多样化
2015-10-14陈运英
陈运英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应充分发挥作文评价的多样化功能,而不是仅仅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写作、快乐写作的欲望;倡导学生多种形式地写作,让学生在写作的实践过程中抒写自我的心灵感受;通过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实现学生作文过程中人格与能力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作文评价 多样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2-7661(2015)10-0024-02
作文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人们往往更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但是作文训练的目的不应仅仅指向一个好的分数,作文评价也不应只是为了选出一些好的作文,应充分发挥作文评价的多样化功能。
所谓作文评价功能的多样化,就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作文创新评价机制,从注重甄别与选拔向激励与调整等方面转变,从关注结果向更加关注写作过程转变,激励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激励学生张扬个性、重视创新,进入至真至善的人生境界。就作文教学本身而言,学生的写作只有言真心、说真事、抒真情,才能摆脱套话,远离千人一面的雷同,才会有个性、有生命力。作文创新评价强调让作文成为学生表现生活、抒写心灵、表情达意的必需。作文教学中多样化评价功能的定位,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从被动、无奈的写作心态中解脱出来,更有利于从凑字数、说假话、抄文章的写作现象中解脱出来,回归到自己要表达、想写作的愿望上,而且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表白”的过程中审视和调整自己、培育自己,引导学生在交流、交心、交融的写作过程中彼此互动、互补,从而张扬和优化学生这个写作主体的个性与生命。在写作教学的实践中,实现作文评价功能多样化,不仅是一种对理念的认同,而且必须自觉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一、创设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写作、快乐写作的欲望
我校去年选了两个班级加了一个国家级研究课题——“云学习”作文专项训练,整个学习过程十分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评价功能多样化理念。其教学组织方式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通过信息网络在固定的全国性教学实施平台展示一个个的写作画面(即导学案),由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画面发挥想象,写成一篇作文。写出来的作文面向全国发表在这个网络平台上,称之为“晒作业”。晒出来的作文不仅是同班同学进来点评,班级实验老师亲自点评,还有外校的、外省的同学进来浏览互评,还会有网络平台的陪练老师点评。有好几位同学因为作文写得新颖鲜活被评价次数多而被排在首位,大大激励了他们的写作热情。教学平台上的导学案中十分丰富多彩,学生可写的范围、思维大大拓宽,学生可以从中任选自己感兴趣画面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一篇主题作文、日志或随笔,有的学生甚至还会受这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导学画面启发,从生活中自己选择主题来书写作文,非常活跃。“云学习”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另外,在作文评价中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中出现一些偏颇的认识、过激的表述甚至不健康的思想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老师和同学不会抓辫子、打棍子,不会嘲笑、羞辱,关键在于学生能虚心听取意见,勇于修正错误,不断审视和调整自己,完善和提高自己,从而使其放下包袱,大胆写作。其次是要给学生表达自我精神世界的广阔空间,尊重学生的心灵体验,尊重学生的情感,乃至他的隐私,让学生能够在一种安全表达的空间里轻松自由地写作。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上标记号,以区别需要老师保密的范围。标记一颗星,代表此文内容不愿让其他同学知道,二颗星代表不愿让其他老师知道,三颗星代表不愿让家长知道,四颗星代表不愿让班主任知道,五颗星代表不愿让包括评阅教师在内的任何人知道。“五星级”的文章让同学们用订书机钉上或用透明胶纸贴上,封存起来。我们之所以建议采用这样的形式,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自己与自己心灵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的自我审视与调整的过程,是真情流露与个性张扬的过程。在形式上虽然没有交给老师批阅,但达到了作文训练的目的,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这种形式的激励便于引导学生在写作上的真正回归,有利于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二、倡导学生多种形式地写作,激励学生“随意写”
作文教学一个最普遍问题就是无法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作文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的写作状态中,一打开作文本子就脑子一片空白,觉得无从下笔,无话可写,最后以凑字数结束,写出来的作文空洞乏味,无真情实感。为此,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如何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尽快进入写作状态中,从而达成培养写作能力的目标。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倡导学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写作,激励学生随意写,或口头交流,或网上聊天,或发送短消息,或感悟记录,或读书旁批(笔记),或札记随笔等都可以作为特定的作文形式,有意识地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写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比如,我校八年级2班学生参加“云学习”作文专项课题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导学案十分丰富多彩,写作方式又不固定,学生可写的话题很多,他们往往很轻松就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如2班的陈忠乔和董小眯从来都不愿写作文,参加“云学习”平台的教学实验后,第一个月就实现了“零”的突破,完成三篇“预想”,尤其是陈忠乔一口气就连着发表了五篇预想,其中《那一年错过的道歉》还被“推首页”,他们的任课老师在自己的总结中写了这么一段话:“课后,我一次次的点击着学生们的作业,一次次地被他们的文字感动着,虽然他们的文章语言表达不够顺畅准确,标点符号用得也不够贴切,错误的字也不少,但他们那些酣畅淋漓的情感,那些祝福与鼓励,那些怀想与感伤,却一次次地打动了我,让我一次次不能自己……”这种激励学生“随意写”的写作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写作的被动状态,学生能够随时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倾述自己的心声。就写作训练而言,无论是句、段、篇都可以是写作成品,从而破除学生心中对写作的神秘感,随时轻松地进入写作状态。这样,有利于学生写作心态由沉重变得轻松,由苦恼变得愉快,由被动变为主动;有利于学生作文由平淡变得充满激情,由平庸变得充满灵气,由雷同变得富有个性和创意。
三、通过评价主体多元化,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实现学生作文过程中人格与能力的和谐发展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比如在“云学习”网络教学实施平台的“晒作业”,使得作文评价主体从同班同学的互评,班级实验老师对同学的点评拓展到了网络陪练老师的专业点评,外校同学,甚至外省的同学、老师也参与到评价体系,实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布鲁姆把学生受到激励去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称做“先决情感特点”。尊重主体、尊重个性、尊重差异的激励评价机制就是通过激励力求将这种先决情感特点尽可能变成影响学生写作的一个主要变量。因此,无论是学生自评、生生互评,还是教师、家长的他评,我们都强调在评价过程中要“宽于称道”,要以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即在评价过程中,我们的评语都是要首先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和进步,然后再以探讨的方式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和关爱。教师欣赏的是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创意,关注的是学生文章的立意、见解、取材、构思以及表达中的任何一点进步,任何一个亮点。比如我校八年级2班的实验老师点评他们班同学的作文的评语十分令人感动,“虽然你这篇预想很短,但从中我看到了你的渴望进步和不甘落后,这令我极其欣慰!”“看到你如此的努力,如此的认真与执着,我的内心,突然特别的感动,真希望时间能就此停驻……”多么美好的评语啊!充满了尊重,充满了欣赏,充满了关爱!此外,写作教学应倡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加强交流,资源共享,成果分享,而不能局限于在写作之后“互阅互评”。比如,在写作之前,分成写作小组,小组成员相互“侃提纲”“侃想法”“侃资料来源”,然后展开讨论,让同学们都来出谋划策,提供资源。这样做,对于“作者”来说,可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完善作文的构思和立意,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也会在这一过程中激活思维,获得写作养料。在写作中期,特别是遇到写作障碍时,不妨停下笔来,与同学与老师聊一聊议一议,这样做,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打开写作思路。
总之,倡导合作性写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师指导的单一性和写作过程的封闭性,充分发挥写作过程的教育功能和学习集体的教育优势,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和写作水平。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并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和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过程,实现学生作文过程中人格与能力的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 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