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课堂“动感教学”模式探讨
2015-10-14黄孝伦
黄孝伦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043-03
一、何为“动感教学”
2012年秋,经过一番研制,我们的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设想开始形成,并蹒跚学步。2013年春,我们以《广西小学学科课堂“动感教学”实验研究》为课题申报立项,被广西教科所确立为广西“十二五”教育科学B类重点课题。从此,我们简称的“动感教学”实验扎实开展,顺利推进。
“动感教学”就是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得到“感受”的教学。即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心动、主动、行动、互动、生动”,从而“受到感染,得到感受,令人感动”,使课堂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
二、“动感教学”实验目标
根据本县实际,我们给课题实验总的定调为:
(一)给课堂教学确定核心理念
小学课堂教学到底要做些什么,怎样做?虽然各学科课程标准已经阐述得很明确,但因内容繁杂,教师们一时不容易把握。为了实现课题研究目标,通过反复学习研究,我们从课程标准中摘录了很有代表性的一句话:“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作指导我们教学研究、教学实践的核心理念,让学校领导、教师对课堂教学明确努力方向。
(二)给课堂教学确定奋斗目标
1.让学校领导拥有引领教学工作的旗帜,学会正确引领课堂教学活动。
2.让教师学会上课,能够正确实施课堂教学活动。
3.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开展学习活动。
4.大家会评课,能够在一定的评价标准提示下进行教学反思,扬长避短。
(三)给课堂教学设计基本模式
为了让师生的教学活动能够体现核心理念,给实现奋斗目标提供有效的载体,我们建构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动感教学”的课堂基本模式,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思路明晰,条理清楚,方法得当,易于操作,有条不紊,以规范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避免习惯上的模糊不清,随心所欲。
三、“动感教学”基本模式的建构与探讨
(一)为何建构模式
经过多次深入课堂了解,我们发现,教师们的教学普遍存在目标定位、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模糊不清,教学活动随心所欲的现象。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举行了多次教学培训、教学研讨、教学指导、教学交流活动,但还是发现,教师们对教学的目标定位、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仍然似懂非懂,没有能够拨云见日,教学活动随心所欲的现象并没得到明显改观。
在与教师们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教师们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对于当前如火如荼、五花八门的课改理论、理念、方法难以甄别优劣,不知应该移植哪家哪派的做法。即使有活跃者看中了某一门派,将其课改成果移植入校,也因这样那样的原因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有的甚至走入了越改越乱的尴尬局面。而在教学培训、教学研讨、教学指导、教学交流活动中,我们能给教师们的往往只是只言片语,或者从各方面拼凑过来的一些理念、方法,没有能够系统、全面地给教师们的教学真正指点迷津,一一引领。教师们呼唤我们能够给他们拿出明确的、有效的教学模式,一步一步地指点他们的教学,衡量他们的教学,规范他们的教学,让他们有样可仿,有“法”可依,不再迷茫。因而我的“动感教学”基本模式应运而生。
(二)建构什么模式
经过不断的去粗取精,我们先给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分别建构了课堂基本模式。其中三个模式如下:
小学阅读课堂“动感教学”的基本模式(三)模式有何亮点
经过试点实验,随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我们发现,这些模式有几个共同的亮点,都对学科教学发挥了有效的引领作用:
1.明确提示课文教学任务
如语文科阅读教学课堂模式中的“教学任务”栏明示,课文一般的教学任务有七项:读准课文、读熟课文、读懂课文、品读课文、读好课文、背诵课文、应用课文。这些任务都是围绕“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这一核心理念设置的,突出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性。
教学任务的提示,给师生确定课文教学目标任务发挥了明确的导向作用,让师生很容易就明了课文教学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准确瞄对主攻方向,而不至于模糊不清而随心所欲,也不至于偏离航线而顾此失彼。
2.明确提示课文教学环节
模式中的“教学环节”栏明示,语文课一般有6个教学环节:初读、再读、细读、赏读、熟读、练习。数学课一般有5个教学环节:复习铺垫、问题导航、探究学习、练习巩固、总结提升。英语课一般有6个教学环节:热身活动、导入新课、教学新知、巩固操练、运用拓展、课堂小结。这些环节的安排突出了几个方面。
(1)大致涵盖了课文教学的基本环节。由课文的教学任务决定,课文教学至多安排5至6个环节即可,不必过于繁杂。
(2)大致明确了各个课时的教学安排。语文课的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安排2个课时即可,前后课时大致各需安排的哪些教学环节,在此都有明确提示。略读课文的教学另当别论,但也是这些环节的浓缩。数学、英语一般1篇课文只需1个课时。
(3)科学安排了课文的教学程序。一是教学程序的安排以教学任务为依据,而不是循着课文的写作思路,这样语文课可以围绕语言文字的训练需要组织教学,避免无休止的课文内容分析;二是教学程序的安排循序渐进:语文课从对课文的读准开始,一步步进行读熟、读懂、读好、背诵、应用的训练,适应了学生从课文获取信息,获取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的认识心理特征;数学课从复习铺垫开始,再一步步进行问题导航、探究学习、练习巩固、总结提升;英语课开始是热身活动,以后逐步进行导入新课、教学新知、巩固操练、运用拓展、课堂小结。
教学环节的提示,给师生确定了课文教学的基本程序,可以保证教学活动思路清晰,有条不紊,步步深入。
3.明确提示环节教学步骤
课文教学安排了几个基本环节,每个环节还要安排活动的步骤,才能使各环节的教学活动有条有理,扎实开展。在“方法步骤”一栏中,我们给主要的环节设置了4个步骤: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欣赏评析,而次要环节只设置自主学习、合作交流2个步骤。这样可以让教学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当然,环节的主要和次要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年级、课文教学需要而定。
4.明确提示环节教学方法
(1)突出学习的自主性。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欣赏评析4个步骤中,已明确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自我性、合作性。自我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是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向全班汇报,而后全班交流。当然,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要有教师的组织指导。
(2)突出了教学的活动性。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欣赏评析都是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使学习变得活跃、生动、有趣,同时也会因学生的快乐参与,积极体验,使学习变得扎实,有效。
5.明确提示灵活运用
这些模式是“基本模式”,就意味着它不是固定死板的,它明确提示“教学任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步骤都应灵活确定,灵活安排”。这样,它既可以基本规范师生的教学目标、教学行为,也可以给师生对课文的教学有灵活处理的空间,让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更有独创性,避免模式化、雷同化。
(四)模式起何作用
经过2012年秋后开始的一年选校实验研究,以及2013年秋后向全县的推广应用,我们收获了“动感教学”模式并给教学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广泛受到欢迎:
1.学校领导拥有了引领教学工作的旗帜,各校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正确引领。
2.教师学会了上课,能够正确而且轻松地实施课堂教学活动。
3.学生学会了学习,课堂学习活动有序、有效、活跃、扎实地开展。
4.学校领导、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教研活动积极I生大增,教师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
5.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表现力也大有改观。
6.课堂教学无须预习,不用导学案,教学进程一样顺利,教学质量一样明显。
7.大家掌握了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教学反思,教学交流更有深度。
责任编辑 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