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化学教学目标的标准与设计思路

2015-10-08许燕红赵爽

化学教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设计思路评价标准教学目标

许燕红+赵爽

摘要:建立了有效教学目标的标准,包括定位的准确度、三维的整体度、特色的鲜明度、表述的具体度、层次的合理度。针对标准提出了有效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思路,包括教学目标初步定位、三维目标建立、三维目标优化、教学目标表述等,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教学目标;评价标准;设计思路;有效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7–0009–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它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调控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指导着教学测量及评价的制定和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推动和激励作用。目前,教学目标存在着整体性缺失[1]、陈述缺乏规范、层次错位[2]等问题,使得教学目标较为空泛,难以发挥自身的效能。因此,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有效教学目标的标准

有效的教学目标能够充分发挥其导向、聚合、评价、激励[3]的功能,实现自身价值,以促进教与学的顺利开展。换言之,教学目标功能的发挥程度是衡量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准绳。但由于教学目标功能的发挥程度反映于教学过程,体现于教学效果,而教学本身的复杂性,使教学过程及效果受到多方面影响,以致教学目标功能的发挥程度往往不易测量和评估。因此,笔者试图从可观测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出发,在影响教学目标功能发挥的因素层面上,制定教学目标有效性的标准,具体见表1。

2.1 定位的准确度

定位的准确度指教学目标设置的高低、难易的准确程度。准确的目标定位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前提,也是其导向功能发挥的前提。那么如何判断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呢?主要靠“三看”:一看教学目标是否紧扣课程标准。紧扣课程标准的具体表现为设计的教学目标从属于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标准紧密结合,并充分贯彻了课程的基本理念。二看教学目标是否基于学生情况。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基于学情的方法是看教学目标是否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是否能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技能、体验上获得发展。三看教学目标是否前后联系。课时目标之间应是前后联系,相互照应,逐层推进的。此时我们则需立足于单元整体设计,在系统分析知识脉络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前后的联系情况加以评判。

2.2 三维的整体度

三维的整体度指三维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程度。三维目标从表面上看是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预期变化的规定,但其实质却暗含着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教学各要素的优化、组织和协调,起到聚合的作用。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习得知识,训练技能,积累情感,形成态度与价值观的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是学生实现其他二维目标的动力所在,三维目标一旦相互孤立,就意味着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知识、技能、方法、情感)不相适应,教学载体错位,教师与学生共同体解除,此时,再谈教学目标的聚合作用就没有意义了。因此,教师在进行三维目标的设计时,应准确把握三维目标的内涵,充分理解其整体性能,避免三维目标相互脱节,相互割裂。整体性强的三维目标内部联系网络构架牢固,即三者之间有明显的联系点、发展点,且联系均符合逻辑规律,互为依托,相互促进。

2.3 特色的鲜明度

特色的鲜明度指教学目标彰显教师教学风格与特色的程度。教学目标聚合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主导和把控。教师若想实现教学目标,就需受教学目标的指导,而指导的前提是教学目标必须与教师的实际情况相符。在现实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逐渐简化为“复制”和“粘贴”的过程,但这样得来的教学目标常与自身的情况不符,以致教学目标常游离于教学实际之外。而经过教师自己设计,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的教学目标,虽然可能不够成熟,但至少比照抄来的要“合身”[4]。该如何判断教学目标特色的鲜明度呢?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发展均是以一定的活动或体验为依托的,教师在创设这些活动和体验的同时,无意间便融入了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因此,可从教学目标所提及的学习情境、学习环节、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入手判断教学目标特色的鲜明度。

2.4 表述的具体度

表述的具体度指教学目标表述明确具体,可用于观测、操作、评价的程度。教学目标的功能之一是能够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结果的标尺。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适时地对比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与教学目标所预设的落点、水平以及程度两者间的差异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评价,继而及时运用教学机智调整教学手段,以缩小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可见,教学目标必须是可操作、可观测、可检验的,以保证教学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具体的教学目标应包括明确的行为主体(默认学生,常省略)、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如:能够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行为条件),比较准确地(表现程度)表述(行为动词)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以及离子键的定义。

2.5 层次的合理度

层次的合理度指教学目标设置不同层次的合理程度。虽然学生的学习均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但每一个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能力、情感水平以及个人的兴趣、特长和个性等均不相同。为发挥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应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师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体现,也是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的保障。当然,并非所有课时都需要设置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即使是设置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也未必就是有效的教学目标,还应考虑该目标的层次数的合理性、层次梯度的适当性等问题。这主要可从设置的层次是否符合学生情况,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加以判别。

3 有效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

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使其功能得到尽可能的发挥,可参照上述指标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设计思路可用图1表示。下面以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以下简称“甲烷”)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例,对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进行具体说明。

3.1 教学目标初步定位

对教学目标进行初步定位就是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并确定学习内容的深广度,它是教学目标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应以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为基准实施定位,以明确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内容之间的关系为手段落实定位。

首先,通读课程标准,从整体上认识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及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采用一一对应定位的方法,寻找与课时内容相对应的内容标准,将其作为该课时学生需完成的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其次,吃透教材,将教材中包含的知识内容依据学习任务进行组合,并结合课程标准明确同一知识点在必修、选修教材中的不同要求,分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归纳出课标与教材对学生本节课学习的要求,完成教学目标的初步定位。“甲烷”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甲烷的结构及性质,对该课时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分析见表2。

3.2 三维目标建立

依课标和教材对教学目标进行定位是初步的,从表2中我们不难看出,归纳出的学习任务基本停留在学生知识发展的维度上,但学生的学习应是在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上全面发展的。为确保教学目标定位的准确性,需对之前确定的学习任务进行适当调整和合理拓展,建立起三维目标。

建立三维目标可通过解决与学生相关的四个问题来实现。第一,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什么?系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情感水平和心理状况,以此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第二,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哪些?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不仅由课程标准决定,也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决定。若课标要求的知识内容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就需要补充或扩展一些辅助知识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台阶,以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若课标要求的知识水平距学生的学习起点较近,那么可通过适当加深学生知识学习的程度,使学习任务更具“挑战性”。第三,学生该怎么学习?应思考学生的学习障碍是什么,以此确定学生在本节课应采用或需学习的学习方法,随后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个性特长等,参考课程标准中提供的活动与探究建议预设出学习活动和过程,继而形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第四,学生能够受到哪些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的情感水平是在与学习环境的交往体验中提升的,经历的学习过程不同,则受到的思想情感教育则不同,因此可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与自身情感发展的内在联系来解决问题,进而确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四个问题环环相扣,逐步推进,使三维目标之间互融共进,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互为依托的有机整体。

此外,需要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对目标进行分层的做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做法是在确定学生学习起点时,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那么随后三维目标的确定同样也是分成对应层次的,这种做法适合于知识能力水平层次区分明显的班级。第二种做法是依据班级学生的总体情况设置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目标(目标水平不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为有潜能有特长的学生设置发展性目标,这种做法适合于知识能力水平相对平均的班级。

在全面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可结合表2中的“内容标准”与“知识内容”确定“甲烷”第一课时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三维目标的确立分析见表3。

由此,可将“甲烷”的三维目标初步设置如下,见表4。

3.3 教学目标优化

教学目标优化主要是指教师依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及教学特长对设置好的教学目标进行微调,使其更符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彰显出教师的教学特色。如对于表4中预设的“利用模型了解甲烷的空间结构”的学习过程[5],其中的“利用模型”是指学生对模型进行观察,还是对模型进行组装,还是亲自制作模型?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思考,也会有不同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是教师自我风格、自我特色的反映。但无论如何,最终确定的教学过程应是自己能够驾驭得了的,最有利于师生共同体的形成并有助于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思想赋予教学目标以灵魂,教学特色赋予教学目标以特质,只有融入了教师教学思想与特色的教学目标,才能为自己所用,教学目标也才不至于成为摆设,其落实也不至于成为纸上谈兵。

3.4 教学目标表述

经过以上步骤,教学目标已基本成型。此时可对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使教学目标包括四个基本要素(主要针对知识与技能目标),具体见表5。

最终“甲烷”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可确定,见表6。

4 结语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升教学目标的有效性,使教学目标不流于形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的问题。目前,关于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的理论已经趋于成熟,但在实践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邓阳,王后雄.从孤立到整合化学教学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J].化学教育,2013,(8):16.

[2]林能顶,陈美智.新课程化学教学目标编制存在的问题及矫正建议[J].化学教育,2012,(7):17~20.

[3]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63.

[4]陈献忠.当前中学化学教师对教学目标认识的调查[J].化学教育,2010,(11):31.

[5]刘存芳.新课标下化学教学目标的叙写[J].教学与管理,2008,(7):58~59.

猜你喜欢

设计思路评价标准教学目标
基于人本管理的企业薪酬体系设计思路探索
小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状及对策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