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性指导拙见

2015-09-22华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阅读语文教学

华莉

【摘 要】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与人格形成的主要途径。因此,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新课标要求构建互动课堂教学和多角度阅读活动,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就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它既能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课外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1-2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等。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首先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然后是学生之间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参与后,则是学生、教师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因此教师首先是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即对课外阅读教学环节作出整体设计以及对课外阅读和对话活动进行必要的组织协调。在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小学语文新课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笔者在这里谈几点肤浅的个人看法与尝试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由“听”入手,撩起阅读欲望

读书由“听”书开始。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精彩有趣的童话故事不仅给孩子们一片幻想的天地,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还为孩子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低年级儿童,识字量少。要想引导学生读书就得依靠老师或家长的帮忙。“听”给了孩子一个世界。一年级时,我利用每天中午早到校的时间,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读一些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书,浅显的儿童读物,或者利用录音机、多媒体播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为孩子们补充精神食粮。利用每周的一节阅读课,让学生也尽可能地看文本读,这样,可以让学生多认识汉字,刺激其阅读的欲望。通过听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优美文字带来的愉悦,体验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样的循序渐进,同时随着识字的增加,孩子们对书的兴趣慢慢地由“听”迁移到“读”的上来。教师便可以诱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

二、设立班级图书角

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让每个孩子为图书角爱心捐书,每学期开学,每个学生都会带一本他们喜欢的课外书来学校,这样不同风格、种类的书籍不仅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丰富了孩子的阅读范围。一个孩子阅读完手上的书后,再传给下一位同学读,以此类推,一学期里图书角的书基本上能让所有学生都阅读一遍。进行好书漂流看活动之后,学生阅读的范围更广了,阅读的效果也更好了,那种看别人的书的愉悦感更促使孩子不断地去阅读、阅读、再阅读。平日里,老师也有意、无意地对孩子渗透一些阅读的名言:“书是我的好朋友!”、“我阅读、我成长!”、“我喜欢阅读”……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作用也谓是“润物细无声”。

三、营造阅读氛围

1.保障课外阅读时间

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外,但把所有任务都放到课外是不合适的。因为低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通常是无法保障的,他们自我约束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实在太弱了。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挤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交流。如每节课课前三分钟对古诗、《德道经》进行诵读;每周的一节阅读课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好书推介等活动。

2.常规制订

阅读是终身学习理念的一个支撑,要引导孩子养成这个好习惯,就要制订一些常规活动,我在自己班制订的阅读要求是:①每天家庭作业中必须留给孩子阅读整本书的时间,并要求家长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阅读,让孩子沉浸在书的海洋里;②每周的一节阅读指导课,开展读书心得交流;③每月必须进行整本书阅读;④每月根据阅读评比栏中的书标粘贴量评选读书明星。这些要求的布置和落实一经展开,定期反馈。

四、教会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孩子掌握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一开始课外阅读,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学习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要求不宜过高,贵在养成习惯。

(1)圈圈画画。内容可以是优美的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感兴趣的知识、成语、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好的开头结尾等;方法可以是用“横线”、“波浪线”等不同的符号划出优美的词句,用“三角形”等自己喜欢的标志标出重点字词等。其实这些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先头工作。因为低年级孩子会写的字词不丰富,所以对孩子读书摘记的书面要求要尽量少些,切不可因此让孩子对阅读望而生畏。教师可以通过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段、讲书中的故事、优美词句大接龙等形式,督促、鼓励孩子“眼记”、“耳记”、“心记”。

(2)读读想想。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要尽量引导其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呀?什么地方懂了?什么地方没明白呀?什么地方有趣?为什么好看啊?不一定要有答案,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尝试去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增强语感。

(3)不断提高孩子的阅读速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而快速阅读最有效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默读,而孩子默读能力的养成和提高有赖于识字量的不断扩大和阅历的积累。此外,还有一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读封面、浏览目录,了解读物概要,了解读物构架;书本与眼睛保持一尺,既扫视拼音又看清汉字,一目双行;集中思想,聚焦质疑,快速寻找答案,一目十行等。

五、及时评价——用成果鼓励学生

少年儿童的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及时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仅对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是个鼓励,对于还没养成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为此,每周班级将对学生的阅读书标进行检查和统计,凡周内阅读完一本书的同学就将评为本周的“阅读之星”,每次有85%以上孩子获得。再将“阅读之星”的名单以小喜报的形式告知家长。这样孩子心里就有抑制不住的喜悦。在班队课上隆重地被命名为“小书迷”,其照片在明星墙报栏里张贴,成为全体同学学习的榜样。这样的活动,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规范了学生的阅读活动。在平时,我还密切结合语言激励(“你真会看书”、“你看得很细”)、动作激励(摸摸小脑袋、亲亲小脸蛋、伸出大拇指等)、物质激励(一颗小星星、一朵小花)等方法,充分激发孩子阅读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在阅读中体验成功,产生自信,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用科学的态度剖析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阅读,让孩子在“我很棒”的心态中愉快学习,得到健康的成长。

总之,在阅读这块有待开发的神圣领地里,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积累和摸索,让我们把人类精神上的食粮带给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都能找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更找到课外阅读的钥匙,那就从低年级孩子训练开始吧,有了好的开端,一定会带来喜人果实的。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要相信孩子,不断创新、充实、改善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孩子们更轻松快乐地学习、阅读、成长。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阅读语文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