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宏林:困难面前方显担当本色

2015-09-21张彦昌庞莉莉

中国石化 2015年12期
关键词:齐鲁石化裂解炉轻烃

□ 本刊记者 张彦昌 于 华 庞莉莉

朱宏林:困难面前方显担当本色

□ 本刊记者 张彦昌 于 华 庞莉莉

编者按:今年以来,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形势异常严峻。在这场保增长、保效益的攻坚战中,涌现出一批创新创效的先进典型。本期《人物》栏目介绍6位基层领导干部的事迹,展现他们务实严谨的作风、勇于担当的品质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难题不敢去碰,就永远解决不了。”

——齐鲁石化烯烃厂副厂长朱宏林

□ 朱宏林在现场指挥裂解炉运行。马岗 摄

增产乙烯,是齐鲁石化打好经济效益翻身仗的重要保证。作为烯烃厂负责乙烯生产的副厂长,朱宏林压力重重。

齐鲁石化化工效益曾持续低迷,今年市场转暖,化工产品利润较好。作为“打个喷嚏,齐鲁石化就要感冒”的乙烯装置,能否高产稳产并带动化工全链条效应,事关齐鲁石化能否打赢效益翻身仗。为此,该公司给烯烃厂下达生产指标:乙烯小时产量保持100吨并成为常态。

一边是“效益翻身”的期盼,一边是亟待破解的诸多难题,作为乙烯生产分管领导,朱宏林没有选择。

确保满负荷运行,关键是解决轻烃投入问题。轻烃质优价廉,增加投入比例,不仅需要充足物资,还要求装置有足够的消化能力,而朱宏林面对的难题正是有米下不了锅。齐鲁石化乙烯15台裂解炉中有5台轻烃炉,但由于储存能力和汽化能力不足,长期以来只有三四台运行,且运行周期短,两三个月就要切炉检修。朱宏林组织人员攻关,一面对设备进行技术革新,解决“锅”的问题;一面提出“巧用乙烷球罐调整轻烃库存”思路,解决了原料存储问题,最终实现4台轻烃炉同时长周期运行目标。

核心问题解决之后,朱宏林大胆尝试:一边指导技术人员根据原料情况及时组织裂解炉切换;一边大胆实施“5+5+3”模式,即5台石脑油炉、5台轻烃炉和3台尾油炉运行模式,投油负荷超出设计负荷5%~7%,使得每台裂解炉的裂解能力发挥到极致。在多台裂解炉突破传统运行模式的情况下,5号、6号、10号裂解炉分别以136天、116天和137天的运行周期刷新历史纪录,轻烃裂解炉平均运行周期达到100天。

裂解1号炉原设计是一台尾油炉,自从2001年改造以来,一直无法顺利投用加氢裂化尾油原料,运行两三天势必出现堵塞炉管现象,多次试验均不成功。时任裂解车间生产副主任的朱宏林带领大家精心分析原料指标,仔细研究1号炉工艺参数,经过一系列优化,终于将加氢裂化尾油成功投入1号炉裂解。10月,1号炉加工尾油6.5万吨,占原料投入总量的27.39%,创乙烯装置投入加氢裂化尾油的历史新高,既保持了乙烯装置高产,又维护了公司的生产优化大局。

要想乙烯高产,装置安全平稳运行是第一要务。齐鲁石化乙烯装置区域大、管线错综交叉,历经两次改扩建,新旧管线设备混杂,安全隐患增多,事故风险加大。而最挠头的是承包商管理。

承包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现场作业安全隐患巨大。朱宏林提出“两个一样”:对承包商的管理像对本厂员工一样,对不同承包商的管理像对同一个承包商一样。他们把承包商管理纳入厂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所有施工人员先培训再上岗;每月组织承包商负责人召开HSE专题例会,对他们实施考核。

乙烯装置平稳高产带动了齐鲁石化化工链条的整体运行,也使其成为全系统化工板块进步最大的企业。

面对成绩,朱宏林很淡定:“从事化工生产,尽职尽责是本分,要常怀敬畏之心,敢于担当,主动作为。”

猜你喜欢

齐鲁石化裂解炉轻烃
裂解炉节能优化改造探讨
中科炼化有限公司国产裂解炉实现工业应用
油田轻烃分馏产品的深加工技术要点
优化铁路运输组织,提升轻烃运输效率
优化铁路运输组织,提升轻烃运输效率
裂解炉高效运行优化
齐鲁石化的“共享经济”
提高轻烃产量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USC—176U型裂解炉蒸汽空气烧焦工艺的研究与优化
心理辅导凝爱心——记齐鲁石化公司关以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高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