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对偶”技法

2015-09-21周忠密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8期
关键词:春花秋月单音节对偶

周忠密

说到“对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六朝时期的“骈四俪六”,想到那些无休无止的对偶句。其实,六朝以后,骈文之所以没能成为主流文体,并且备受非议,是因为它囿于写景,刻意对仗,是形式刻板单一的自然结果。随手翻阅任何一篇汉语类语言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对偶”这一形式不仅一直常用于历代诗文,就是在现在网络文学滥觞、谁谁谁都可以成为写手的“轻便文学”时代,“对偶”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越来越受青睐和重视。可以说,充分体现了对称与均衡、和谐与辩证的“对偶”才是汉语的真正内核。作为汉语的学习者和使用者,不明了、不熟稔,绝对是很遗憾的事情。

一、古诗词

众所周知,中国号称诗歌的国度,从古到今,诗词名篇不计其数。古代诗词里,无论是诗词曲赋还是骈文,无不重视对偶,这是一个常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后,时间、空间对举;古人——来者,人物、虚实对举;悠悠——独,景、人对比,景、情对举。短短22个字,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悲愤一览无遗,靠的就是这种联想和对举,就是一一对应的对偶句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景物和季节时令相关;春花秋月——往事,物与事相关;了——知,动作行为相关;小楼——故国,眼前景、心中景相对,现实与往昔相对;东风—明月,景物对举;雕栏玉砌——朱颜,景、人对举;在——改,事物存现对举;愁——一江春水,情、景对举。一一对应式的联想,景和情在现实和往昔中交替闪现,高度交融,成就了这首赋愁诗中的名篇。究其根本,靠的仍然是对偶的思维形式和语言形式。

二、古代散文

由于不可避免地受到诗词的影响,在古代散文里,对偶的思维模式和语言形式也非常明显。这里单举一例,略作分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战国·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地——人,三种事物互相两两对举;三里——七里,数量对举;城——池,兵革——米粟,四种事物并列;得道——失道,两种行为对举;多助——寡助,两种结果连提;天下——亲戚,人员对比;顺——畔,两种行为对举。文章短小精悍,却又义理精微,对偶式联想的对比、对举起到了很明显的重要作用。

三、现代诗文

现代汉语与古汉语一脉相承,二者在文章写作思路和语言表达上无疑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和一致性。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这几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很多人都不陌生。其中,活与死的鲜明对比,鲁迅先生的高大、高尚和少数自私自利者的丑恶的极端对照,不着一词,高下立判。

四、其它用语

①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民间气象谚语)

②(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耳朵(真奇怪)。(儿歌)

③我选择,我喜欢。(广告词)

上述几例,或通俗、或精警、或庄重、或俏皮,但无一例外的是都运用了对偶的思维形式和语言形式,语言工整,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五、演变的对偶

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联合式短语最能体现对偶的思维模式。比如由单音节词“上”,人们想到了和它相反的“下”,组成了新词“上下”,“上下”又使人们想到了和它互补的“左右”,因此形成了四字格的成语“上下左右”;再比如,人们由“春”想到同是季节时令而又相反相对的“秋”,由春天的典型景致“花”联系到秋天的典型景致“月”,就组成了“春花秋月”这个成语。

汉语中修饰语的使用,也表现出对偶的特点。比如,“鸟高飞上了蓝的天”这句话,从表意的角度来说,我们都能理解。但是,怎么念,都让人觉得别扭。稍稍改一下,把一些词语换成双音节词,改成“鸟儿高高地飞上了蔚蓝的天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鸟高飞”,全是单音节词,顺畅;“鸟高高飞”,主语是单音节,状语是双音节,不妥;“蓝的天空”,定语是单音节,宾语是双音节,不称。这里的修改,考虑的就是音节的成双成对和均衡匀称的问题。

猜你喜欢

春花秋月单音节对偶
春花秋月望西楼
他把悲伤流成一江春水——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满天星
对偶平行体与对偶Steiner点
对偶均值积分的Marcus-Lopes不等式
对偶Brunn-Minkowski不等式的逆
听音训练对汉语单音节听感清晰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