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5-09-21曹家云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8期
关键词:长方形解决问题意识

曹家云

现代数学教学理念认为,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人的思维品质表现为思维活动的教学,即思维的灵活、敏捷性、独创性等等。为了使我国在现代社会拥有持续的创新人才资源,必须从小抓起,从素质教育抓起。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胜心强,兴趣广泛,好奇好动,什么都想知道为什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探求知识的学习氛围,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对新知的学习,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留有“求异、创新”的余地。例如,设计一个游泳,长50米,宽30米,深2米,如果要设计这样一个游泳池,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不同的学生提出问题就会不同,可能会有以下问题:

(1)占地面积。(2)最多能装多少升水?(3)挖多少立方米的土,如果一次运3立方米,一共要多少次运完?(4)四周和底部贴上边长2分米的磁砖一共要多少块?(5)游泳池四周每隔2米种一盆花,共要多少盆花?(6)游泳池里有1500000升水,水深是多少?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全班同学因疑生趣,从而激发他们去积极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引导迁移变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迁移,变通,引导学生大胆设疑,拓宽思维空间,寻找多种有效解题方法。例如,测量某班某组同学的身高时发现:其中两个同学的身高为155厘米,一个同学身高为153厘米,两个同学身高为149厘米,还有两个同学身高为148厘米,求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按一般思路解题:即用这组同学的身高总和除以这组同学的人数,但他们的身高都在150厘米左右,因此,解题时可以把它作为基数,即:

150+(5?+3-1?-2?)鳎?+1+2+2)=150+7?=151(厘米)

这种变式思维能化繁为简,学生就可以在求异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洁方法,并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进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动手动脑,培养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掌握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如:认识长方形,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想办法知道长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的学生通过沿着两条长或两条宽对折,发现了对边相等;有的学生沿对角线剪一次,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把这两个直角三角形重合在一起,可以看出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宽边也相等……这样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活动,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

叶圣陶说过:“学习一定要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多。”数学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了周长计算,让学生实际测量操场、花园、圆形水池的周长;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表面积,让学生制作各种纸盒。在实践活动中,特别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自己去研究,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发明或发现,教师都应大胆的予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地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一个简易花店,標上“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菊花,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请你帮助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求知欲大增,学习兴趣高涨。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的意识和实际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猜你喜欢

长方形解决问题意识
我爱长方形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