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中治疗耳鸣耳聋经穴考辨
2015-09-18戴俭宇陈以国
戴俭宇,陈以国,苏 妆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沈阳 110847)
《针灸大成》中治疗耳鸣耳聋经穴考辨
戴俭宇,陈以国,苏 妆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沈阳 110847)
目的 基于知识发现技术,对《针灸大成》中治疗耳鸣、耳聋条文进行系统整理与数据挖掘,揭示古代医家治疗耳鸣、耳聋用穴规律。方法 输入“耳”等检索词对《针灸大成》全文进行检索,将检索出条文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逐一筛查,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分析等方法揭示数据中蕴藏的一般规律。结果 纳入《针灸大成》中治疗耳鸣、耳聋条文85条,见于23个篇章,其中治疗耳鸣辨证施穴的有28处,治疗耳聋用穴精要的有57处,耳鸣、耳聋应用共同腧穴治疗的有12处。结论 治疗耳鸣、耳聋选用经穴差异性小;治疗耳鸣、耳聋以局部经穴为主,循经取穴为辅;历代医家重视应用井穴治疗耳鸣、耳聋。
《针灸大成》;耳鸣;耳聋;经穴
耳鸣耳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病理机制不够明确,难于治疗。中医中药特别是针灸疗法治疗耳鸣耳聋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其独特之处主要在于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1]。古代医家诊治该类疾病辨证施穴规律性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待进行系统整理与挖掘。《针灸大成》由明·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公元1601年,是杨氏在早年撰写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已佚)一书基础上,进一步汇集了多种针灸文献编成,全书共10卷。本书全面地总结了明代以前历代医家积累的有关针灸的学术经验和成就,在临床实践和文献研究方面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2]。此书所承载的杨继洲的学术思想也一直被其后历代医家及针灸学者作为研究重点而继承[3]。本项研究以《针灸大成》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发现技术,对《针灸大成》中治疗耳鸣、耳聋条文进行系统整理与数据挖掘,揭示古代医家治疗耳鸣、耳聋用穴规律,进而指导临床实践。
1 资料与方法
1.1 《针灸大成》版本溯源 《针灸大成》自1601年刊行以来,翻刻数十次,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可查,目前存世的有79种版本[4],在这些版本中,张缙认为有5个较好版本,分别是赵文炳在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首刊本,李月桂的顺治丁酉本,李月桂的康熙庚申本,章廷珪的乾隆丁巳本,建国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根据首刊本(1601年)的影印本[5]。本研究以196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针灸大成》为底本,参照电子图书《中华医典》[6]所收录《针灸大成》进行数据录入。
1.2 检索策略 分别输入检索词“耳”“鸣”“聋”“无闻”进行检索[7],在检索结果中排除“耳”作为助词、语气词使用条目内容,得到有效搜索信息85条。
1.3 数据统计与关联分析 分别以85条有效信息的出处、主治病证、经穴、刺灸方法等内容为变量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统计与关联分析,关联分析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8]。在实际工作中,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这两个词经常混用,不加区分[9]。本研究以置信度为测量值进行计算,得出经穴配伍规律。置信度也叫置信水平或置信区间,是指含被估计未知参数的概率[10]。其数值通常用百分数概率表示,数值越大置信水平越高。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为特定实体,而b是待评价集合B中的任一实体。例如要查询经穴听会(a)与其他经穴的关联程度,如《针灸大成》治疗耳鸣、耳聋经穴集合B(包含两个元素b1,b2)。在语料中,a出现10次,并且a与b1共现4次,与b2共现3次。则confidence(a,b1)=4/10=0.4,confidence(a,b2)=3/10=0.3。
2 结果
《针灸大成》中有23个篇章记载了耳鸣、耳聋及其主治经穴,其中治疗耳鸣辨证施穴的有28处,治疗耳聋用穴精要的有57处,耳鸣、耳聋应用共同腧穴治疗的有12处。
2.1 耳鸣、耳聋大同小异,辨证施穴差异性小 耳鸣与耳聋在临床上常常伴随或先后出现,其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原则也基本相同,因此,中医历来将其视为同一种疾病[11],《针灸大成》中治疗耳鸣、耳聋的腧穴及刺灸方法基本一致,同时,体现出穴少力专的特点。
2.2 治疗耳鸣、耳聋经穴数目多,分布经脉广 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经穴使用频次明显偏高。《针灸大成》中出现用于治疗耳鸣、耳聋的不同经穴共有54个,按使用频次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最常应用的前12个穴位,见表1。
表1 《针灸大成》治疗耳鸣、耳聋高频次应用经穴一览
从治疗耳鸣、耳聋高频次使用经穴来看,以阳经穴位为主,特别是手三阳经和足少阳经穴位最为常用,这与经脉循行密切相关,“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可见古代医家对耳鸣、耳聋的认识是以经络辨证为主的。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耳鸣、耳聋较少论述,如“上气不足,脑转耳鸣”“肾虚耳鸣”等未作针灸治疗的重点内容。可见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经络辨证多于脏腑辨证。
2.3 治疗耳鸣、耳聋以局部取穴为主,远端循经取穴为辅 耳周经穴听会、翳风、听宫、耳门得到了高频次的应用,表明“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理论的应用在治疗耳鸣、耳聋这类疾病时更为重要。《针灸大成》所载治疗耳鸣、耳聋首选腧穴为听会,共出现16次,刺法当以张口直刺1.5寸,针感至耳内,效佳。同时,穴位配伍置信度分析结果也同样表明治疗耳鸣、耳聋病证当以局部腧穴为主,远端循经取穴为辅,见表2。
2.4 治疗耳鸣、耳聋,井穴作用凸显,为古代医家高度重视 《针灸大成》治疗耳鸣、耳聋远端配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井穴应用频次高,作用凸显,颇有启发深意。井穴应用频次,见表3。
表2 《针灸大成》中治疗耳鸣、耳聋时听会穴配伍情况一览
表3 《针灸大成》治疗耳鸣、耳聋常用井穴一览
此外,井穴应用配伍规律的深度分析表明,井穴最常与井穴搭配使用,以商阳穴为例,其配伍置信度见表4。
表4 《针灸大成》中治疗耳鸣、耳聋时商阳穴配伍情况一览
3 讨论
3.1 耳鸣、耳聋是针灸适宜治疗疾病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论述,且治疗的关键在于辨病、辨经、辨证的有机结合[12]。《针灸大成》中对耳鸣、耳聋的相关论述可谓是有分有合,相得益彰,23个篇章分布相当分散,有理论探讨,有临床实践。理论探讨层面《经络迎随设为问答》《刺热论》《缪刺论》等篇阐释耳鸣、耳聋病机,实践方面不仅大量歌赋记载了耳鸣、耳聋的经验取穴,更专设《耳目门》,在其中列出“耳鸣、重听无所闻”等病证的详细取穴。从理论到实践的详细阐述,证明古代医家对耳鸣、耳聋疾病的针灸治疗效果是充满信心的。
3.2 经络循行“入耳中”是治疗耳鸣、耳聋取穴依据杨继洲临证重视经络理论,师古而不泥于古,善于总结和创新针刺手法[13]。研究结果显示《针灸大成》所载治疗耳鸣、耳聋经穴集中在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这些经脉的共同特点是循行“入耳中”。耳鸣、耳聋病位不在耳廓及耳周,而是深层的耳中,提示耳周经穴不但要重点针刺,更要深刺,正如《素问·刺要论》所言“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但这一研究结论与《针灸甲乙经》主张治疗耳鸣耳聋耳廓旁腧穴不可深刺观点不尽一致[14],印证了杨氏大胆创新针刺手法之举。
3.3 治疗耳鸣、耳聋,井穴作用凸显,与杨继洲学术主张相契合 井穴位于四肢末端,为经气始生始发之源,阴阳交接之处,是经络根结理论中的“根”,与临床治则“从阳引阴,从阴引阳”相契合[15]。《针灸大成》设专章节论述井穴,且放在经穴讨论的最前面,其意义在于突出和强调井穴在全身经穴中的重要地位。《针灸大成》中提出井穴治络病,强调其对脏腑功能的重要调整作用以及关于井穴刺灸特点的详细论述,证明杨继洲在前人基础上,将井穴作用具体化,凸显井穴治疗作用是其主要学术主张[16]。
总之,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对穴位的考证和论述是较为全面和客观的,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临床价值,从中可以理清治疗耳鸣、耳聋疾患的施穴方略,同时也为针灸文献的系统挖掘整理提供有益借鉴。
:
[1]姜岳波,黄彬,郑志新.耳鸣耳聋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3,11(11):65-67.
[2]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等.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69.
[3]温红岩.杨继洲及其《针灸大成》的学术思想浅析[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4):39-40.
[4]薛清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针灸推拿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60-162.
[5]张缙.略论《针灸大成》的版本[C]//杨继洲《针灸大成》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汇编,2005:10-18.
[6]裘沛然.中华医典[M/CD].湖南: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
[7]杜万银.古今文献中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的处方整理及取穴规律的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8]HAN M,KAMBER M.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56-258.
[9]于长春,贺佳,范思昌,等.数据挖掘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1):1250-1252.
[10]沈以淡.简明数学词典[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00.
[11]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2.
[12]许辛寅,江钢辉,沈创鹏,等.浅谈《黄帝内经》对耳鸣耳聋的针灸治疗原则[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2(17):1361-1362.
[13]戴铭,林怡,李成文.杨继洲针灸学术思想述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0(10):2205-2207.
[14]徐彦龙.《针灸甲乙经》治疗耳鸣耳聋的特点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2):49-50.
[15]伍丽蓉,范郁山,曾懿懿,等.“以井为始”浅析[J].河南中医,2012,32(3):351-352.
[16]陈以国.《针灸大成》论“井”浅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7):427-428.
Acupoints for treatment of deafness and tinnitus in great compendium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DAI Jianyu,CHEN Yiguo,SU Zhuang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College,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
ObjectiveReveal the acupoints rules of the ancients'treatment of tinnitus and deafness by mining and sorting the literature about deafness and tinnitus in Great Compendium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based on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MethodsEnter search terms such as ears to retrieve the full text of Great Compendium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Screen the pieces of information selected by inclusive criteria and exclusive criteria,and establish a database.Reveal the general rules exist in the data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frequency statistics and relevance analysis.ResultsThe authors bring 85 pieces of effective information,from 23 chapters,into this paper from Great Compendium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Among them,there are 28 pieces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dialectical treatment of tinnitus,57 about the treatment of deafness,12 about the common acupoints in treating deafness and tinnitus.Conclu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mall differences in selecting acupoints of treating deafness and tinnitus;the local acupoints were selected mainly but the meridian acupuncture as a supplement;and the physicians of past generation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use of Jing-well points to treat tinnitus and deafness.
Great Compendium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deafness;tinnitus;acupoints
R245
A
2095-6258(2015)04-0817-03
10.13463/j.cnki.cczyy.2015.04.059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一般项目(L2013370);辽宁省科技厅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131074)。
戴俭宇(1979-),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针刺机制研究。
201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