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唐画论色彩语汇探析*

2015-09-17王玲娟李燕

关键词:考工画论单音节

王玲娟 李燕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

先唐画论色彩语汇探析*

王玲娟 李燕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

本文根据俞剑华主编的《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中唐代以前的画论梳理出绘画类色彩语词30个。按时代的先后划分,客观地描写了先唐时期的绘画类色彩语词;其次对这些绘画类色彩语词按照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进行了分类描写分析;最后对其中三组易混淆的色彩词:红、朱、赤、赫、丹;素、白;绚、绣、采进行了辨析。

先唐;绘画;色彩;语词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下文简称为《类编》)是俞建华先生在浩如烟海的古代画论中,披沙炼金,分类整理,删订增补,校勘错讹,编成的一部完整而可靠的研究古代画论的工具书。该书收集了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的几千年绘画的理论,主要分为泛论,品评,人物,山水,花鸟畜兽、梅兰竹菊以及鉴藏、装裱、工具和设色六个方面。本文以《类编》中的先唐的泛论、山水以及品评的内容为研究范围,来梳理先唐绘画类色彩语词,包括各种颜色词和相关短语。

一、绘画类色彩语词的整体呈现

在《类编》的先唐画论中关于绘画类的色彩语词主要有:素、绚、绀、緅、红、紫、朱、青、白、黑、玄、黄、文、章、黻、黼、绣、采、纯皓、鲜微、绿、炎绯寒碧、高墨犹绿、下墨犹赪、丹、赫、赤、丹青、随类赋彩、以色貌色。

本文将通过多角度来呈现、分析先唐绘画类形容性色彩语词。笔者根据时代的先后,把先唐部分的绘画类色彩语词分为先秦时期、魏晋时期和南北朝时期三个阶段来分析。

先秦时期:素、绚、绀、緅、红、紫、朱、青、白、黑、玄、黄、文、章、黻、黼、绣、丹青。

周积寅:“中国画有5000年的历史,而画论的产生要晚得多,若以春秋孔子论画算起,至今已有2300多年。”[1]112确实,先秦两汉时期并没有关于绘画方面的专书,而是在各大经典书籍里略带提及绘画方面的内容。所以在先秦两汉时期,关于绘画色彩方面的思想、言论主要都是简短的泛论。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以礼论色、以色证“理”。而这些色彩语词主要以单音节为主。色彩语词比较丰富,正色、间色都有。

先秦时期的绘画类色彩语词主要出自于《论语》和《考工记》这两部著作。在《论语》中孔子在论述礼的过程中,提及了一些关于色彩的言论,其中也能窥探出其关于服饰绘画色彩的思想。《考工记》主要是把色彩与五行结合起来,然后讲述了在画缋之中如何设色的问题。

魏晋时期:采、丹、赫、赤、纯皓、鲜微、丹青。

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关于绘画的专书,东晋主要有顾恺之关于山水的《画云台山记》以及品评《魏晋胜流画赞》。但同时也有一些泛论,其中不乏关于绘画色彩的言论思想。魏晋时期关于绘画色彩的语词主要出自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和泛论。由于魏晋时期不仅有泛论,还有具体的绘画专书以及品评,所以该时期的色彩语词不仅仅是具体的各种颜色色彩词,而且还包括关于色彩设色的语词。

南北朝时期:朱、绿、白、丹青、炎绯寒碧、高墨犹绿、下墨犹赪、随类赋彩、以色貌色。

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南朝时期,关于绘画的专书很多,山水、品评都很丰富。南北朝时期关于绘画色彩的语词主要出自王微的《叙画》、萧绎的《山水松石格》。所以该时期的色彩语词比较独特,关于绘画设色的短语比较多,体现了该时期绘画丰富多样的色彩观念。

二、绘画类色彩语词的分类描写

现在对《类编》的先唐部分的绘画类色彩语词按照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进行具体的分类描写分析。从上文整理的色彩语词可以看出,主要以单音节为主,兼有少数的双音节以及四字格的短语。

单音节:素、绚、绀、緅、红、紫、朱、青、白、黑、玄、黄、文、章、黻、黼、绣、采、丹、赫、赤、绿。

双音节:纯皓、鲜微、丹青。

四字格:炎绯寒碧、高墨犹绿、下墨犹赪、随类赋彩、以色貌色。

从上文可以看出,《类编》的先唐画论中,出现了丰富多样的色彩语词,不仅有具体的一些绘画色彩词,也有关于绘画设色原则的短语。《类编》先唐画论中的色彩语词的相关释义、所在原文及出现的频次,见以下诸表。

第一,先唐绘画类色彩语词共30个,单音节绘画类色彩语词就有22个,占了73﹪左右。体现了上古和中古前期的汉语,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其中“素”这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形容词。但本文主要是研究其作为色彩的形容词,所以下表统计也是只统计作色彩的形容词。

色彩语词 释 义 出自篇章 句例 出现频次然其用与素素《说文解字注》:“白致繒也。以其色白也。故为凡白之称。”[2]662《〈韩非子〉论画》《伟长论画》《山水松石格》《续画品并序》.髹筴同。孰知其素.与?素.屏连隅。眼眩素4.缛,意犹未尽。绚 《说文解字注》:“采成文曰绚。”[2]649《〈论语〉论画》素以为绚.兮。1绀 《说文解字》:“帛深青扬赤色。”[3]274 《〈论语〉论画》 君子不以绀.緅饰。1緅《说文解字》:“帛青赤色也。”[3]278《康 熙 字 典》:“染纁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则为緅。”[4]929《〈论语〉论画》 君子不以绀緅.饰。1红《说文解字注》:“帛赤白色也。春秋释例曰,金畏于火,以白入于赤。故南方间色。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2]651《〈论语〉论画》 红.紫不以为亵服也。1红紫.不以为亵服紫《说文解字》:“紫,帛青赤色。从系,此声。”[3]274《康熙字典》:“邢昺疏:北方间色。”[4]919《〈论语〉论画》《〈论语〉论画》《画云台山记》《画云台山记》也。恶紫.之夺朱也。作紫4.石如坚云者。紫.石亭立。朱《说文解字注》:“赤心木,松柏属。朱,木名,引申假借为纯赤之字。糸部曰,絑,纯赤也。是其本字也。”[2]248《〈论语〉论画》 恶紫之夺朱.也。1青 《说文解字》:“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3]106 《〈考工记〉记画》 东方谓之青.。1西方谓之白白《说文解字》:“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數。”[3]160《〈考工记〉记画》《叙画》《画云台山记》.。白.水激涧。画一白3.虎。黑 《说文解字》:“火所熏之色也。”[3]211 《〈考工记〉记画》 北方谓之黑.。1玄《说文解字》:“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3]84《〈考工记〉记画》 天谓之玄.。1黄 《说文解字》:“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聲。”[3]291 《〈考工记〉记画》 地谓之黄.。1文 《说文解字》:“错画也。象交文。”[3]185 《〈考工记〉记画》 青与赤谓之文.。1章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花纹”。[5]491 《〈考工记〉记画》 赤与白谓之章.。1黼 《说文解字》:“白与黑相次文。”[3]161 《〈考工记〉记画》 白与黑谓之黼.。1黻 《说文解字》:“黑与青相次文。”[3]161 《〈考工记〉记画》 黑与青谓之黻.。1绣 《说文解字》:“五采備也。”[3]273 《〈考工记〉记画》 五采备谓之绣.。1

采 《说 文 解 字》:“文 章也。”[3]185《〈考工记〉记画》《伟长论画》五采.备谓之绣。若有似乎画采.。1赤 《说文解字》:“南方色也。从大从火。”[3]212《〈考工记〉记画》《画云台山记》南方谓之赤后一段赤.圻.。2西连西向之丹丹《说文解字》:“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一象丹形。”[3]106《画云台山记》《画云台山记》《画云台山记》.崖。画丹.崖临涧上。东面丹3.砂绝蕚。赫 《说文解字》:“大赤皃。从二赤。”[3]213 《画云台山记》 当使赫.巘隆崇。1绿《康熙字典》:“<说文>:帛靑黃色也。<释名>:绿,浏也。荆泉之水於上視之,浏然绿色,此似之也。<博>:绿,间色。”[4]926《叙画》 绿.林扬风1

第二,双音节绘画类色彩语词,虽然只有3个,只占整个先唐绘画类色彩语词的10﹪,但也不可忽视。首先,双音节语词比单音节词所表达的概念更为准确,如:纯皓,是指纯白色,与“素”意义大同小异,但是“纯皓”表达的意义更为准确,强调不含一丝杂色,而“素”没有这么严格,指白色,表达的概念外延比较广。其次,双音节语词表达了一个整体的概念或者是绘画色彩思想,如:鲜微,是顾恺之在《画云台山记》中提出的。由于山高人远,所以,衣服的色彩要画得清淡而微弱。由此可见顾恺之在作画时敏锐的观察力。“丹青”在《类编》中,是一个词,代指绘画。但是在最早的时候,丹青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最初就是指中国古代绘画常用的朱红色、青色两种颜色。由于丹青这两个词经常放在一起使用,所以逐渐凝固成一个词,从两个颜色词的短语变成一个名词,意义也发生变化,用“丹青”这一词来代指绘画这一总称。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绘画最早的时期,是重色彩的。

色彩语词 释 义 出自篇章 句例 出现频次纯皓 纯白色,不含一丝杂色。 《伟长论画》 而纯皓..之体斯亡1鲜微《中国画论选读》:“鲜,意义很多,如:鲜少、鲜明、鲜味等,这里当作鲜少解,鲜微就是清淡。”[6]52《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先秦汉魏南北朝卷》:“淡而微弱。”[7]131《画云台山记》 衣服彩色殊鲜微..1

写载其状,托乏丹.青.。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父子俱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丹青《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红色和青色的原料,借指绘画。”[8]252《文考赋画》《士衡论画》《〈颜氏家训〉论画》《山水松石格》《述画记》《续画品并序》《续画品并序》..。或难合于破墨,体向异于丹青..。草隶继父之美,丹.青.亦工。夫丹青..妙极,未易言尽。丹青..道湮,良足为慨。

第三,四字格绘画类色彩短语虽然也不多,只有5个,约占整个先唐绘画类色彩语词的17﹪。但是却体现了先唐丰富多彩的绘画色彩思想。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炎绯寒碧”体现了色彩冷热观;“高墨犹绿”、“下墨犹赪”则体现了水墨山水画的色彩观;“随类赋彩”体现了要依据物类之色而加以文饰的色彩观;“以色貌色”体现了画家用色彩去染绘山水之形表的色彩观。

色彩语词 释 义 出自篇章 句例 出现频次炎绯寒碧《中国画论选读》:“在近代色彩学把色彩分成热色、冷色两种。红、橙、黄属热色,青、绿、紫属冷色。而这种分法在中国古代一千五百年以前就有了。绯色是红色,所以是热的;碧色是青绿,所以是寒的。”[6]104《山水松石格》 炎绯寒碧....,暖日凉星。1高墨犹绿《中国画论选读》:“画水墨山水,只有墨色,也要画得山上有绿的感觉。”[6]107《山水松石格》 高墨犹绿....,下墨犹赪。1下墨犹赪《中国画论选读》:“赪,赤色。画水墨山水,只有墨色,也要画得山下有红的感觉。”[6]107《山水松石格》 高墨犹绿,下墨犹...赪.。1随类赋彩《中国人的色彩观》:“‘类’不是‘具体’的,而是泛指的、范畴性的。‘彩’不同于‘色’。‘彩’,《说文》训为‘文章也’。‘随类赋彩’应是依据物类之色而加以文饰。”[9]159《古画品录》 四随类赋彩....是也。1以色貌色《中国人的色彩观》:“‘貌’就是‘写’的意思,‘以色貌色’应是画家用色去染绘山水之形表”[9]159《画山水序》 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1

三、绘画类易混淆色彩词的辨析

以上是对《类编》先唐部分画论的绘画类色彩语词的分类描写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中的一些易混淆的单音节颜色词进行分类辨析。

张永言在《上占汉语的“五色之名”兼及汉语和台语的关系》中,将上古的所有颜色词(共348例)按其词义归纳到五色(黑、白、赤、黄、青)大类下,然后依据其音义特点归入若干小类。[10]177-216现结合《类编》先唐画论色彩语词单音节词的具体情况,将颜色分为六大类,即在五色(黑、白、赤、黄、青)的基础上,增加杂色这一大类。这里的“杂色”是指:多种多样的颜色,是两种以及两种以上的颜色相间相杂。杂色这一类与其他五类最大的区别在于:杂色是至少两种颜色相间,但这几种颜色并不融合,不生成一种新的颜色;而其他五类则是单纯的一种颜色或者是几种颜色相融合,生成一种新的颜色。现根据以上单音节词的词义,将这22个单音节词分别归入黑、白、青、赤、黄以及杂色六个大类中。

青 青、绿赤 红、朱、赤、赫、丹、紫、绀、緅黄 黄白 白、素黑 黑、玄杂色 绚、文、章、黻、黼、绣、采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六类颜色词中,赤类8个,最多;其次,是杂色7个;再以下就是青类、白类、黑类各2个;最后,黄类只有1个。在这六类颜色词中,青类中的青、绿,争论较多;赤类中,红、朱、赤、赫、丹这五个词,词义十分相近,但仍有差别。而且古今意义不同。杂色中,绚、绣、采这三个词词义也很相近,五彩具备。文、章、黻、黼四个词主要是两种颜色的相间相杂。

首先,辨析赤类中“红、朱、赤、赫、丹”这五个易混词。在肖世孟的《先秦色彩研究》一书中,对“红”、“朱”、“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证。他的观点是:“赤的本义是大火的颜色,火的红色应该是赤的中心词义”。[11]69“‘朱’作为颜色词表示颜色则是其假借义,其本字应当是‘絑’,絑的本义是与丝帛有关的颜色。”“在先秦文献中,表示服饰色的‘朱’和‘赤’具有‘散用不别,同用有别’的特点”,“当‘赤’指狭义的正色‘赤’时,‘朱’和‘赤’是同义的”。“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朱’和‘赤’又是有严格区分的。在针对古代礼制服饰的色彩时,‘朱’和‘赤’代表不同的等级,朱的等级是最高一级的,代表天子级别的颜色,朱的颜色要深于赤”。[11]92-93“从红的字形看,红是一种丝绸染色的专名。”并且“作为颜色词的‘红’应该与红蓼的颜色是有关联的。红蓼的红色花穗是一种浅红色,是这种植物极具个性的特征,颜色词‘红’的颜色特征应当来自红蓼的花穗颜色”。[11]95-96本文认为此说比较合理。通过追本溯源、分析比较,很好地区分了这三个意义相近、很难分辨的词。

现重点就赤类中,红、朱、赤、赫、丹这五个相近的词来做个比较分析。根据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以及《现代汉语词典》等相关工具书,主要是对这五个颜色词做一个古今词义的对比以及这五个赤类的颜色词颜色深浅的比较。

词义 深浅程度古义(唐朝以前)今义 古代红 粉红色、桃红色 大红色 最浅丹 丹砂、朱砂;红色 红色 次浅赤 红色,比朱红稍浅的颜色 泛指红色 不深不浅赫火红色 已不用来指红色,而指显著、盛大次深朱大红色 红色 最深

从以上的表格,我们可知:在古代汉语里,赤类颜色词是以赤为核心,为基本语义;而在现代汉语里,却是以红为核心,要表达各种不同的红色时,都是以“红”为词根来造词的,比如:粉红、梅红、大红等。在古代汉语中,这五个赤类颜色词的深浅度由深到浅是:朱、赫、赤、丹、红。

其次,“素”和“白”也需要区分开来。虽然这两个词有时是同义词,但是有的时候还是有区别的,比如使用场合。肖世孟在《先秦色彩研究》中认为:“在作为描述服饰的具体颜色时,‘素’所指的是织物的本色,‘白’所指是染白的服饰色彩”。[10]134作为色彩的形容词的“素”在《类编》中出现了多次,这里“素”的意义也都是指物体的本色。“素”已经由先秦时期指织物的本色扩大到指其他物体的本色。但是《类编》中出现的“白”却并非如此。《考工记记画》中的“白”是“五正色”之一。而在《叙画》、《画云台山记》中,也并不是先秦时期的“染白的服饰色彩”,而是运用在具体的绘画当中,视觉上和“染白的服饰色彩”一样的颜色。“白水激涧”是指绘画中用颜料描绘出水在急速地流动中冲击形成的白色浪花。“白虎”是指用颜料画成白色的老虎。总而言之,很多时候,“素”和“白”同义,都表示具有白色的外部效果。《类编》中的颜色词“素”和“白”最大的区别是:素是指物体的本色,是天然的;白是人工调配或者染色形成的。

最后,就“绚”、“绣”、“采”这三个近义词的词义作进一步区分。“绚”:有文彩,绚丽多彩的样子。“绚”侧重从整体给人的感觉方面来说。主要是从视觉上给人亮丽、绚丽多彩。不仅仅是从色彩上,而且也涵盖了色泽上的一种感觉。这是“绚”的独特之处。“绣”:《考工记》里所说的“五采备也”,“采”就是“彩”的本字,“五彩”就是指五色,即青、黄、赤、白、黑。也就是说五种颜色都具备了就称为“绣”。“采”有多种意义,其中之一就是“彩”的本字,即彩色。《类编》中有两处出现了“采”,都是这个意义。一处就是上文已经解释过的“五采备也”。另一处是:《伟长论画》中的“故学者求习道也,若有似乎画采”。意思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就如绘画时的颜色。根据文中上下文可知:这里的“采”特指绘画中后来涂的颜色,与画布原本的素白相对。

四、结 论

综上所述,文章首先根据《类编》中先唐画论梳理出绘画类色彩语词30个:素、绚、绀、緅、红、紫、朱、青、白、黑、玄、黄、文、章、黻、黼、绣、采、纯皓、鲜微、绿、炎绯寒碧、高墨犹绿、下墨犹赪、丹、赫、赤、丹青、随类赋彩、以色貌色。并从时代的先后对其进行了整体的呈现:先秦时期色彩语词已经很丰富,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魏晋时期虽然色彩语词并不是很多,但双音节色彩语词已逐渐增多,意义表达更精确,而且该时期更多的是具体绘画中的染色的语词;南北朝时期色彩语词主要是一些四字短语,体现了该时期绘画丰富多样的色彩观念。其次,用数据统计法、文本互证法对这30个语词从语言形式的角度按照单音节、双音节、四字格来分类,进行了进一步的描写分析。最后,重点对其中三组易混淆的语词:红、朱、赤、赫、丹,素、白,绚、绣、采进行了辨析。在古代汉语里,赤类的五个颜色词是以赤为核心,为最基本的语义场的;这五个赤类颜色词的深浅度由深到浅是:朱、赫、赤、丹、红。“素”和“白”最大的区别是:素是指物体的本色,是天然的;白是人工调配或者染色形成的。“绚”主要是从视觉上给人亮丽、绚丽多彩,不仅仅是从色彩上,而且也涵盖了色泽上的一种感觉;“绣”是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都具备;“采”是“彩”的本字,即彩色之意,特指绘画中后来人工涂上的颜色。

:

[1]周积寅.《中国画论大辞典》序[J].美术观察,2012(1).

[2]赵志远.中华名著百部·说文解字注[M].喀什: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2002.

[3]许慎.说文解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4]赵志远.中华名著百部·康熙字典[M].喀什: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2002.

[5]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俞剑华.中国画论选读[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7]杨成寅.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先秦汉魏南北朝卷[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9]江澄清.中国人的色彩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10]张永言.语文学论集(增补本)[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11]肖世孟.先秦色彩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

H109.4

A

1004-342(2015)01-124-05

2014-11-30

1.本文为2013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现象与观念——历史艺术学视角下的先唐艺术文献研究”(项目批准号:13YJA760047);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NCET-11-0553)阶段性成果;2014年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学术创新项目“先唐画论绘画类语汇研究”(项目编号:WXY14YJS004)阶段性成果。

王玲娟(1970-),女,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李燕(1991-),女,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考工画论单音节
“墙-壁”小考——《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墙壁部的评述与考证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一部完整系统的画论史—评张曼华《中国画论史》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考工动态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新书介绍:《考工司南:中国古代科技名物论集》
顾恺之艺术成就浅议
《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重叠考察
启迪和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