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E—Learning平台的开发研究
2015-09-15陈怡怡
陈怡怡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内容滞后、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师怕教、学生厌学等问题,提出基于网络的E-Learning平台的开发研究,改善学习现状,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者。首先,优化E-Learning平台资源库,对滞后的内容去其冗余、取其骨髓、补其精华,让学生觉得好用、愿用;其次,合理搭建E-Learning平台各功能模块,引入微课程,转“教”为“学”,让学生易学、愿学;最后,巧用Web技术的交互性,建立E-Learning平台评价机制,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使其愿学、乐学。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基础;E-Learning平台;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7-0135-03
英国科学教育的倡导者斯宾塞曾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由此可见,采用传统的“硬塞式”知识技能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中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改变现状,中职院校必须大力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很多教师觉得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学生喜欢的学科,但却出现了“计算机专业教师怕教,中职学生厌学”的怪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材内容滞后、冗余,专业特性不明显
计算机软件、版本更新升级快,教材推陈出新的速度往往滞后于实际发展的步伐,从而造成教材知识内容陈旧、滞后的现象。中职与九年义务教育的各年级段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缺乏连贯性,知识技能重复率高;中职与普高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有较强的学科专业性,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侧重点不同,如会计电算化专业对Excel操作要求较高,而文秘专业更侧重于Word操作的熟练程度。照本宣科,“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内在及社会职业的需求,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师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方法受约束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相对不足。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教师唯恐学生听不懂,喋喋不休,手把手演示操作,想通过不断的重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却适得其反,教师“硬塞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学习带来了疲惫感,厌学情绪自然产生,学习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3.学生学习态度怠慢、评价机制不积极
中职学生的自我约束力相对较弱,对自己要求不高。近几年来,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分的高文凭宣传,使部分中职学生觉得前途渺茫、毫无出路,缺少学习兴趣。由于没有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课堂上比较随意,一旦觉得无聊或无法接受的知识内容,便会看课外书、玩手机、聊天等。教师满腔热血而来,心灰意冷而去,进课堂变成一种心理负担。
● E-Learning平台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1989年,英国人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 Lee)最新提出“World Wide Web”概念,Web译作网络或互联网,它能够将信息通过超文本传输实现网络共享。[1]E-Learning平台是基于Web的学习平台,也称之为“在线学习”平台,它的存在可以助推学生学习。它动态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可以解决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滞后的问题,同时迎合中职学生畏约束、喜动手的学习特点,优化课堂学习效果,走出“课难教,课难上”的困境。
● 开发研究E-Learning平台,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助推者
开发研究E-Learning平台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目前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内容冗余、知识滞后的问题,避免教师重复讲授,把学生从机械模仿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学习的助推者,为学生在学习道路上不断注入前行的动力。
1.优化资源库,助推学生愿用
采用教育技术手段,助推学生愿用此教学平台,资源库的建立和优化相当重要,资源库不仅要有而且还要精。
首先,构建资源库要解决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内容滞后、专业性不明显的问题。教师要活用教材[2],对教材进行大胆筛选,去其冗余、取其骨髓、补其精华。精选、重组出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Web学习资源库。
E-Learning资源库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学生层次性和学习内容专业性的问题。教师改传统的备教案为备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构建不同专题的学习内容,改变学习内容的单一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充裕的学习材料和实践素材。以《Excel 5.3.3排序、筛选、分类汇总》一课为例,旅游专业以“旅游费用预算”为主题, 而财会专业班的以“理财产品收益率排行榜”为主题进行教学。
多位任课教师把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所备内容进行汇聚整理,就构建了E-Learning平台下的“学习资源库”,这不仅实现了学习内容、学习素材的多样化;而且也避免了一位教师准备不同学习内容所带来的超负荷工作。
E-Learning平台下的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可选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愿用此平台,且让学习不再成为空中楼阁。
2.科学构建平台,助推学生愿学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一直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普遍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厌学情绪尤为严重。如何扭转乾坤,让中职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除了教师教学理念需要发生转变外,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学习的支撑点,搭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环境。
E-Learning平台是一个基于Web的“在线学习”平台,它可以容纳大量的学习资源,并且学习时间与地点不受限制。[3]它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空间上的灵活性迎合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
利用E-Learning平台灵活性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导学、任务实践、微课学习、在线测试、评价、成果展示和师生讨论等功能集为一体。利用此平台,在课堂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学习,并把学习延伸到课外。基于网络的E-Learning平台搭建结构如图1所示。
为了助推学生的学,引入“微课学习”模块。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4]这个名词是美国的戴维·彭罗斯教授提出的,其中短小精悍是微课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因为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问题,所以利用微课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自身学习的困惑,从而使学习变得容易。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E-Learning“微课学习”模块设计中主要以一个知识点或操作点为单位,长度控制在3~5分钟左右。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符合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研究所提出的“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的原则。[5]这样的设计也让E-Learning平台的学习模块更具有科学性,让学生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中。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愿学,还要保障学习活动的流畅性,因此在学习设计上要按照章节进行编排,学生选学活动流程为“进入主页—目录—选择章—选择节—选择学习主题”。导学情境要符合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专业和社会需求出发,构建学习专题。
在基于E-Learning平台的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参与到其中,功能模块框架的搭建就必须根据课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调。例如,进行复习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技能脉络,可适当加入“学习导图”模块,如图2所示。
E-Learning平台搭建原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知识结构和操作界面设计上要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只有以学生和课程的要求为出发点,科学地构建平台,让学生觉得易学、愿学,才能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平台。
3.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平台,助推学生乐学
在计算机基础的课堂中,采用E-Learning平台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的同时,教师如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通过评价助推学生积极快乐地投入到课堂中来?要解决这些问题,课堂评价就变得尤其重要。以生为本建立的“多元化评价”[6]更多是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它带着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的人文关怀,给予其指导性的评价;它不是单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而进行的多元化评价。
为了实现“多元化评价”,确保师生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的有效性。可在E-Learning平台中巧用Web技术的交互性,利用ASP结合数据库建立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的评价模块(如图3、图4)。
以“多元化评价”为理念,巧用Web交互技术建立的评价平台,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让学生参与评价,在自评与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使其明白自身的学习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学会给自己把脉,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在每次的评价中学生都会收获到一丝成功的喜悦。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人文性的多元化评价,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中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只有巧用E-Learning平台,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的知识;教学中注入更多灵动的“音符”,学生才能愿学、乐学。“活”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以灵活、弹性为特点的中职计算机基础E-Learning平台,必然会助推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迈出快乐、坚实的步伐。
参考文献:
[1]Bestet.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 Lee):万维网之父[EB/OL].2012-9-18http://wwwtakefoto.cn/viewnews-22320.
[2]武马群.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2).
[3]汪洁.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设计[J].教学培养,2011(4).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5]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
[6]韩宁.关于学习的评价到为了学习的评价[J].中国考试,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