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设计与实施

2015-09-15边琦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工作坊研修学科

边琦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简称“提升工程”),围绕“应用”这一核心任务,在能力标准、课程标准和测评标准的引领下,旨在通过“培训—测评—应用”,建立中小学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新机制,推动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有益发展。为全面落实提升工程实施要求,制定有效的培训方案和课程方案,我们从内蒙古全区选取地区和学校样本进行了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

● 调查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有基础教育学校约3000所,教学点约400个,学校专任教师约20万人。考虑到地区、城乡、民族等多方面的差异,本次调查选择两个市、四个旗县区的数十所学校进行。调查采用问卷、个别访谈、集体讨论等形式,问卷及访谈对象主要以一线教师为主,主要内容包括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的开展情况、应用能力水平、教学应用现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实施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组织管理、培训形式、考核评价方式、培训内容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总共发放问卷487份,回收476份,有效问卷389份。

● 调查结果

①教师的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满足信息化教学的开展。②信息化环境适应能力偏低。③教师自制教学资源困难。④民族教育教师信息应用能力偏低。⑤城乡学校信息化程度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正相关。⑥培训内容与形式明显影响培训学习态度与效果。⑦网络研修与实践结合、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等形式远远高于其他方式。

● 地区培训规划

1.制定区域推进计划,提升区域研修社区地位

根据项目推进整体计划,制定全区推进计划,以旗县区为单位按年度遴选具体区域,充分发挥旗县区教研地域优势,进一步整合教研室、师训中心等单位力量,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地区研修方案、监督机制、测评方案等。设计线上研修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工作坊”作用,组建同学科跨校学习共同体,引领本学科教师开展研修,形成有效的区域性学科研修社区,使学科“教师工作坊”成为地区性学科研修交流的主要渠道,同时加强“教师工作坊”坊主的监督与考核,有效激发坊主积极性。线下研修活动配合“教师工作坊”,设计具有特色与创新,可操作性强,能够有效促进跨校交流合作的主题,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区域实施应突出对项目校的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措施。针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与发展需要,制定教师网络课程选学指导性意见,参与制定学校应用性评测与发展性评测的方案和监督实施。

2.构建完整支持体系,分层培训

为培训项目能够落到实处,全区构建多层次项目支持服务团队,支持各区域项目的实施及培训效果。考虑项目的延续性,支持服务团队应定期进行人员审核,以确保2017年完成“提升工程”目标。项目支持团队主要包括全区专家团队、旗县区学科研修团队、工作坊指导团队、校长等。团队成员在完成网络研修的基础上,以集中面授交流的形式统一思想与认识,提升服务指导能力。服务支持团队培训主要以教师参与式培训为主要模式,解读“提升工程”能力标准、课程标准、测试指南;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案例、校本研修案例、工作坊案例;提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认识和实施能力;构建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各级服务社区和网络指导引领平台。

3.一线教师基于远程培训与“送教下乡”结合模式

充分利用“三通两平台”优势,一线学科教师主体以网络研修培训为主,教学点和民族学校教师采用“送教下乡”集中培训与交流。要求各类网络培训机构按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课程标准、测评指南等要求,结合自治区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教师应用能力实际,选取相关的课程内容(主题),基本划分为基本理念、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数字学科教学资源的教学应用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四个维度。分学段学科设置必修与选学模块,理论学习与实训相结合,要求有高校专家理论解读,一线教学名师案例分析,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讲解等,发挥“教师工作坊”的作用,主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落到实处。

学科教学资源支持下的课程教学主要面向教学点教师,建议培训目标为提升教师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利用卫星与互联网提供的教学资源,采用讲授、启发等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交互多媒体环境下以教为主的学科教学主要以盟市所在地中小学教师为主,建议培训目标定位为提升教师在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主的多媒体环境下,采用讲授、启发等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建议面向教育信息化发展高地区中小学教师,其培训目标集中在提高教师在网络及移动学习环境下,优化学习任务设计、合理组建学习小组、进行学习过程监控,以及组织开展探究学习的能力。

4.以应用测评监督网络培训学习质量,推进区域资源建设

围绕“应用”这一核心,测评指南明确要求应用测评与发展测评相结合,强调“应用”的延续性和发展性。学校应根据自身的信息化环境,结合学段、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教师在进行网络研修的同时,设计与制作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可以选择讲授型课件、主题网站、交互式课件、课堂实录、微课等多种手段,既检测了教师网络学习的成果,又建立了校本资源库。民族授课学校根据语言环境和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组织开发本民族特色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

猜你喜欢

工作坊研修学科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