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支持体系下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帮扶问题研究

2015-09-10赵雅仪

考试周刊 2015年53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赵雅仪

摘 要: 随着高校招生、缴费制度改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社会焦点问题,自然而然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本文在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支持体系 贫困大学生 心理帮扶

在中国,“贫困生”是高等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据统计,一般高校中,贫困生占学生总人数的30%~40%,家庭特别困难的占10%~15%。这些贫困生大多出身于落后地区、农村或城市的失业下岗职工家庭,举步维艰的生活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与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贫困生现象”,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奖学金资助力度、提供勤工俭学岗位、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力争探索建立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体的资助体系。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减轻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笔者根据调查了解到,这些贫困大学生中的一部分会因为大学集体生活中面对的贫富差距构成的悬殊对比而产生负面情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贫困”,这些“双困生”面临非常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在给予贫困大学生经济帮助的同时,心理帮扶同样重要。

一、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自卑。自卑是贫困大学生中最突出又普遍的典型心理问题。虽然大多数困难生刚入校时自强不息,刻苦上进,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的未来,但是由于经济带来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他们常常因为交不起学费而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为缓解经济压力,他们经常寻找打工的机会,每个学校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困难生有靠勤工助学补贴生活费的经历。经常打工挣钱对正常学习造成不良影响,打工分散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大多数困难生来自偏远地区,教育水平本来就跟不上,导致困难生成绩跟不上,在专业排名靠后。成绩不好,再加上大学校园里、社会上确实有一些人对贫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在某种程度上加剧贫困生的自卑心理。他们对自己没有自信,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常常自惭形秽,抬不起头。由于自卑,缺乏对贫困的正确认识,他们封闭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甚至拒绝学校和社会上提供的经济资助,不愿学校安排的勤工助学活动,进而形成恶性循环,经济越是困难,这一特征越突出。

2.社交能力弱。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走入大学、健康成长和社会化的基本条件。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完善人格,增进交流,可是大部分经济困难大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后最有压力的是人际交往。部分困难生都有强烈的人际交往需要,但是人际关系中物质的匮乏和知识的缺失导致经济困难大学生压抑着自己的人际交往,不少人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不参加集体活动,不与同学交流,从而封闭自我。甚至有些学生因为在人际交往上产生的失败感怨恨自己的父母,怨恨自己的家庭,发展到怨恨同学,怨恨社会,严重的话会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或者不切实际的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马加爵事件”就是经济困难大学生遭到不公平待遇后不良情绪无法释放而导致怨恨学生走上犯罪道路。由于人际关系问题给经济贫困大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是不言而喻的。

3.自我认同感低。大学困难生在对自我进行评价的时候,往往评价较低,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无法持肯定态度。他们承受着相对贫困的压力,生活的贫困让他们只能追求最基本的自我需求,就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他们要为自己的衣食住行担忧,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对他们来说望尘莫及,他们在行为上表现为缺乏自信,没有勇气,不敢尝试新鲜事物。他们表面上好像相安无事,能够顺其自然,但是压抑的情绪往往累积到随时会爆发。当生活中遇到没有料到的事情,如考试不及格、失恋、找不到工作时候,当这个压力无法释放、不能应付的时候便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悲观的生活态度,累积到一定程度会爆发。他们无法认同自己,无法尊重自己,心理问题愈发严重。

二、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帮扶的措施

1.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体系。心理咨询可以在老师和经济困难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桥梁,独立的心理咨询室让来访者有安全感,增加信赖感,心理咨询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心理咨询在增进和维护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近年来,心理咨询也在高校得到比较快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总体来说,心理咨询在高校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尤其针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咨询扶持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健全心理咨询体系:首先要深刻意识到心理咨询对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尤其是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经费,建立单独的心理咨询室。其次,高校要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将心理咨询宣传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课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开设包括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性格教育、人际交往关系指导、挫折教育、爱情教育、创新教育、就业教育、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等课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娱乐、主题活动等活动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训练,特别要注重快乐、宽容、大方、幸福、和谐等情感培养,掌握科学的调节心理方法,在自身修养及心理学技能的指导下使自身潜能得到开发,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能够承担各种风险、压力和挑战,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2.扩大心理咨询的队伍。发挥班主任和心理委员的作用是很大的。班主任是一个班级里学生学业和精神上的导师,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可以让经济困难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专业,认识到学校的重要性,从而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学习上,不要分散精力;而班级心理委员是开展这一工作的最基层人员,首先他们是同龄人,有相似的经历,容易相互理解和沟通。其次,他们每天生活在一起,不仅可以实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且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当有学生的情绪发生波动或者有异常反应的时候,及时寻求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发挥学生工作者的作用。辅导员是长期工作在学生第一线的人,他们直接面对大量学生,辅导员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尤为重要。

首先辅导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方法,并且从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就要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对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个性特点、心理问题有全面认识和了解,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针对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指导。并且通过定期开展专家讲座、板报宣传、心理沙龙等形式与途径进行心理帮扶。

其次,辅导员要注意通过人文关怀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提出表扬,多鼓励、关爱他们。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方面刻苦认真,欠缺的是人际交往能力。如果在此方面对他们进行特别耐心的培养,贫困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将会得到全面提升。通过社团或者学生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或者通过社团锻炼,让他们找回自信。此外,召开专门针对贫困大学生工作会议时都应低调行事,尽量避免在其他学生中产生对贫困大学生的非议。

再次,辅导员在开展班会或者从事学生工作时的态度会影响学生对社会整个价值观的认识,当今社会和大学校园里确实有些对贫困大学生的歧视和不认可的现象,但是辅导员作为亲身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让学生感到不适。贫富差距不应该影响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过去的是无法改变的,但是贫困大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坚持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状态。辅导员在工作时无论是年度评奖评优,还是确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又或者是竞选班委时候都应该一视同仁,并且积极鼓励有能力、有想法的困难生展示自己,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平台。此外,辅导员在认定困难生时候要做到公平公正,现在各个地区对困难生的认定标准不同,所以辅导员在认证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不能真正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则有可能错误认定。贫困大学生本身心理就比较敏感,部分学生情感可能有时过于灰暗和偏执,辅导员的公平、公正能让他恢复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判断。让他坚信只要努力就有机会,正确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对他走向社会有积极的意义。

最后,辅导员应经常组织班级活动,或者开展类似成长小组、户外拓展活动。大学生只有上课的时候才碰到一起,感情没有中小学的时候深厚,而经济困难学生由于比较敏感,往往可能因为和别人不熟悉,因为别人的一句玩笑话或者一个蔑视的眼神而受到打击。如果经常开展主题班会,通过辅导员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风,抑制攀比的风气,通过礼貌、理想、包容等信念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一个班级活动组织多了,班风引导正确了,那么将会塑造成一个积极友好团结的集体,生活在集体中的成员能感受到来自集体的爱和温暖,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有爱、共同进步,还能感受到彼此的尊重和平等。这样不仅对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很大,而且使整个集体树立集体荣誉感,学生的友情得到提升和巩固,个体的差异会被抹平,做到爱和分享,差异则被抹平。

参考文献

[1]鲁晓华.资助与激励——浅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9).

[2]林良夫,吕澜,费英勤.高校贫困生助学策略管见[J].教育发展研究,2004(03).

[3]薛浩.高校贫困生现行资助体系中亟待改善的几个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07).

[4]姚虎.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浅析[J].经营管理者,2009(05).

[5]季枫.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创新探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6]谭成华.浅谈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11).

[7]侯文.浅析我国高校现行资助政策的利与弊[J].科技信息,2010(15).

[8]胡芳.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困境及对策探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9]张正武.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模式再思考[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02).

[10]夏吉莉,刘景刚.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反思与展望[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2).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
浅谈在精准扶贫政策下的大学生资助的新思路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和EAP模式下的关困助学新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刻板印象威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贫困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研究
贫困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观研究
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