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本”教育
2015-09-10李桂华
李桂华
摘 要: “本立而道生”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有了根本,方法的问题就容易了。纵观当下的语文教学,讨论研究最多的是方法与策略问题,很少关注语文教学的根本。小学语文教学“本”之何在?“道”是什么?这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学生本位 缺失原因 落实措施
一、课堂中学生本位的缺失
时下总会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感叹:“现在的語文课上起来真没劲,越上越不知道该怎么上了?”“现在的学生怎么啦?上起语文课总是昏昏沉沉的,没有一点激情。”“课堂上我总共才设计那么几个问题,学生就是不开口发言,教学任务总是不能顺利完成,这课上得真辛苦!”……诸如此类的感慨,在语文教师中可谓此起彼伏。透过这些话语,可以感觉到如今的课堂中学生本位的缺失。
1.漠视语文。长期处在思维含量、参与面不大、个性选择机会少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个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对于语文课,相当一部分学生完全抱着一种冷漠态度,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能力欠缺。由于参与实践的机会不多,一些学生已习惯课堂上看老师唱独角戏,偶尔看看个别学生的“精彩”表演。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状态,其语文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发展。口头表达糟糕,写作文痛苦,阅读能力没有明显提高,一些合作探究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3.人文缺失。在知识本位和教师本位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量增加,效率越来越高,但教学效果却越来越弱。在“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积极性”这方面,可以说是“无效果”乃至“负效果”的。
总之,在课堂中,学生本位的缺失将导致学生的思想贫乏、语言贫乏、读写贫乏、兴趣贫乏等,最终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本的缺失。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本的缺失原因
1.过于凸显教师主导,淡化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为了方便教,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把学生严密地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内,淡化自主学习。这是一种变相的灌输,无疑是对学生学习个性发展的禁锢,是一种典型的师本教学。
2.过于追求预设“完美”,弱化动态生成。有时课堂教学预设得过细、过于“完美”,往往会弱化动态生成,于无形、无意中给学生套上枷锁,限制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让人有种走教案的感觉。整堂课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因为学生一直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3.过于突出知识本位,忽视三维整体。过于重视知识技能的习得,不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落实,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教师很少给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创造必要的机会和条件,所以课堂上思不思考、讲不讲对一些学生来说是无所谓的。学生缺乏选择的机会,只能跟着老师亦步亦趋地走着,这与当代青少年学生广泛的兴趣、炽热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的个性发展趋势极不吻合。
三、在课堂中具体落实小学语文生本的措施
1.“先学后教”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先学后教,在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激起探究的欲望。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好学生做好预习是先学后教的关键。预习是最重要的自主学习。通过预习,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与疑问,上课的状态不一样,参与交流的愿望增强。
2.“不教而教”,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不教而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交流思考后得出结论,从而受到感悟,课堂中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相信学生。如上《慈母情深》这一课时,我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前提下,让学生讨论:“我该不该把要来的准备买书的钱给妈妈买罐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结合文本的理解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应该。因为妈妈这么瘦,我看了都心疼,作为儿子应该买罐头慰劳一下妈妈。”有的说:“不应该买,因为妈妈后来指责我了。她是知道我要买书才给我钱的。”……这样通过交流辩论,学生对文本进一步学习。其实不管买不买都可以从文本中找到根据,我只是以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的理解,收到很好的效果。
3.课堂讨论,让学生在思索中求知。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主要构成和生成者,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思维方式、合作能力、提出的问题乃至错误的看法,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如教《别饿坏了那匹马》一课后,我结合后面的口语交际内容:《别饿坏了那匹马》中守书摊的残疾青年说自己家的马需要草,显然他不是在说真话。有人会说,说假话就是撒谎,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有人则认为,生活中有时需要善意的谎言,你是怎么认为的?请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学生跃跃欲试、畅所欲言。这种逆向思维讨论和正向思维讨论相辅相成,大大提高学生思辨的密度,启发自由思维,增长知识。
4.课外拓展,让学生在搜集中提升。生本语文不仅可以从课内着手,课外也可以进一步延伸。比如在一年级教学中,为了扩大识字量,课外布置学生到广场上、公园里搜集诗文佳句、公益广告、警示用语等。学生可以带着小本子摘抄,遇到不会的地方向游人请教,这样既能欣赏美丽的喷泉,又能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真可谓一举多得。学生非常乐意做,如在学了《各具特色的民居》后,让学生收集我国其他民居的特点,以幻灯片、手抄报的形式汇报交流。依托学生,让他们自主创造、自主活动,从而在搜集中提升。
总之,课堂之本在于学生,学生的精彩才是真的精彩。“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去展示。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一个高度,让他们去攀登;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评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为学生搭好舞台,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展示。与学生融为一体,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自主评价,从而最终自主发展。只要勇于探索,生本课堂一定会绽放绚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欢.课堂情境中的合作创造力评估及其困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9).
[3]杨占华.如何运用检测和评价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J].考试周刊,2013(1).
[4]杨泉良.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干扰[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