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2016-10-19蒋倩

中国市场 2016年36期
关键词:学生本位教学误区德育课

蒋倩

[摘 要]文章在研究德育课新课改方针及各种教学理论及策略的基础上,结合对各个专业学生的观察和沟通,对德育课堂具体实施提出了一些见解,以求达到更高的教学效率,因材施教,能让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快乐德育、快乐学习。

[关键词]德育课;教学策略;教学误区;学生本位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6.205

如何让德育课教学变得精彩,让学生享受在课堂,成长在课堂?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一边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再强调要狠抓学生的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学的重要性;一边是学生认为德育课比不上专业课,学不学无所谓。以至于德育课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出现怪现象:教师压力大,学生不像话。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强调“要成才,先成人”,学生在下面交头接耳者有之,玩手机者有之,睡觉者有之。因此,探讨德育课教学,提高其教学课具有重要意义。

1 中职德育课现状分析

①德育时间安排不合理,形式单一,强调学科渗透,往往难以落实,流于形式。②师生互动、案例分析,教材、资料缺乏。③教学人员紧,任务重,不好安排德育工作,缺少德育激励机制。④德育老师缺少对口培训机会和管理。

2 中职德育课教学的误区

2.1 误区之一: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

德育课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多方向、深层次、整体性的。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说教”“检查与考试”是非常片面的,这不利于教学大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正落实。著名教育专家赞科夫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同时要得到全面的发展。仅限于智力开发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特殊的具有多重任务的德育课更是如此。事实上,德育课教学如果在目标上存在“单一性”“低标准”“小范围”的情况,就自然地会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思想,限制了教学思路,就会阻碍学生各方面能力和个性心理的发展。

2.2 误区之二:教学心理氛围的“逆反性”

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且在德育教师中也存在。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对实践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对德育教师言行特殊要求的潜在压力等。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现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的乏味;对社会上存在轻视德育教育现象的认同;对应试而要求大量背诵的厌倦;对简单古板教学的不满;对教师言行不合“理论要求”的不解;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抵触等。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德育课教学效果的取得。

2.3 误区之三:教学情感上的“消极性”

众所周知,德育课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理论的阐述较为枯燥,因此,教师如果不能使学生情感上的“消极性”朝“积极性”上转化,必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德育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事实上,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位教育专家说得好,“精彩的课堂教学,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的演练,不如说是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

3 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更好地组织课堂活动

按照德育课新大纲要求,课堂活动需重视学生自身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乐学、会学。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活动中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不束缚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2)创设相应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应注意向学生提问,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去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多问为什么,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索兴趣。

(3)在活动中,教师要以与学生同等的研究态度参与到活动中,和学生同观察、同探索、同思考、同解决。

(4)教师应对学生的发现表示热情、关注,进行适当引导。

(5)活动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应共同总结活动过程中的现象,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大纲,掌握德育课的学科性质与任务,认清课程目标和要求;还要认真研究课本,将活动的设置与课程目标和课本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而对于那些与课程目标关系不大的活动完全可以舍弃。只有这样,课堂活动才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2 摆正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德育新课程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形式,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新知让学生发现、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教师不能是“主演”,而应是“导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当然教师也要给学生参与的时间、空间、氛围等以及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趋势。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

4 对中职德育课教学方式的一点思考

卡耐基说:“一两的参与重于一吨的说教。”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给予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的机会,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观察及良性沟通之后,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上课最初的五分钟。

德育的四门课程宗旨是: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由学生向职业人转化,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使学生具备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的素质,通过《经济政治与社会》让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通过《哲学与人生》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德育课的四门教材都注重生活德育,学生不论处于哪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学生缺乏理性总结,但是学生都对周围的同龄人观念有所认同。因此,由学生来讲解关于课程的相关故事或案例或时事新闻,说说自己的看法,无疑是体现学生主体的好方法。同时,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才能力、沟通能力都有所锻炼。这样,利用好上课的前五分钟,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的参与率和学习效率。

上课的前五分钟,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还有助于教师主导性的发挥。在学生讲解故事之后,教师顺理成章地导入课堂的话题,既自然又流畅。此外,还可以利用故事贯穿始终,举一反三。

一方面,学生都具有很强的表现欲,为了在课上利用好这五分钟表现自己,自然会在课后好好加以准备,搜集各项材料,充分利用资源,成为课堂资源整合的巧妙部分。

另一方面,教师将这五分钟的讲述,由各位评分,结合教师的评分,计入最终的学习考评,成为学习效果评价的一部分。

中职学生是未来的劳动技术大军,其道德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素质的提升。中职学生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最佳平台,德育课更是能贯穿各门学科的最好桥梁,只有不断探索、思考,才能真正让德育融入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快乐学习德育,成为振兴国家的栋梁人才。

参考文献: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学生本位教学误区德育课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开卷考试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