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9-10郑静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个体差异翻转课堂

郑静

[摘 要] 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翻转课堂,推动了课堂教学从“单纯知识导向”向“综合素质导向”的转变。翻转课堂教学关注自主构建,是对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性回归。翻转课堂教学注重实践生成,实现了课堂教学从“预定式”向“生成式”的转变。翻转课堂教学兼顾个体差异,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与方式来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既强化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它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构建学习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翻转课堂;自主构建;实践生成;个体差异

传统教学“教”与“学”不统一,无法满足人们差异化的需求。信息数据技术改变了人类知识获取与生产的方式,满足了个性化学习需求。尤其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翻转课堂,推动了课堂教学从“单纯知识导向”向“综合素质导向”的转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既强化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它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教学关注自主构建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到:“任何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只会让人们头脑空空、一无所获。”只有在早期教育中融入寓教于乐的成分,我们才能更快地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在现行学校教育体系下,教师站在学生和知识的中间,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在翻转模式下,学生可以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进度、学习方式,直接进行知识学习;教师通过网上了解分析、课上巡回观察,从以往“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课堂教学前学生自主学习的远程帮助者,课堂教学中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者。以《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为例,笔者让学生在家观看一段时长4分钟的PPT录屏式教学微视频,由“青岛世园会国际馆哪国花圃面积大”的问题引入,按学习先后顺序列举出小学阶段学的6种平面图形,回忆它们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梳理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为解决“青岛世园会国际馆哪国花圃面积大”的问题做好知识铺垫。

学生在家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学习进度,边看边思考,通过按平面图形种类或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等不同整理方式,用画图、表格、集合等不同的展现形式整理概括小学阶段的平面图形面积知识,完善认知结构,建立知识网络体系。显然,翻转课堂凸显了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自主性,是对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重新审视,是对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性回归,是对以学生为教学本位的重新构建,它带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的重构、教学具体内容的创新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翻转课堂中的短视频,学生无论是在等车、坐车还是户外休闲时,都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一堂微课程,轻松自在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这种教学模式适应了终身学习的需求,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翻转课堂教学注重实践生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应该说,这种教学理念无疑是重大的历史进步。但客观地讲,实践探索等学习方式是需要耗费一定时间的,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体系下,由于受教学时间、空间、进度等因素的制约,这些学习方式实施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已经进行了有目的、有方向的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时间大大减少,这就为学生的实践探索等学习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由于在课前对一些学习难点进行了学习,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实践探索过程也会随之大大缩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对他人观点进行批判,从而在思维的碰撞、意见的分歧、情感的交融中,相互启发,彼此激励,共同进步。

《纳税——生活中的百分数》一课的教学,以往大多数教师一般都采用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即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生硬地套用公式。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理解力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笔者先制作了一个微视频,以学生表演的纳税小短剧,引发“我们是否该缴税”的讨论,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热情。有的学生提出:生活中都有哪些税?税收都为我们做了什么?笔者顺势让学生观看一个在网上非常受欢迎的微视频《五分钟让你读懂中国的税》,然后学生自学课本,完成微习题。同时使用Moodle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谁看了视频,并完成了习题,这样更容易地锁定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平台发贴或语音视频向同学发难和挑战,或向老师求助。笔者要求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既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独立学习的表现、协作学习的表现等方面,并且要求至少有两位同学对自己进行评价,再对他人的评价进行小结。学生结合老师的评价,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使学生在更加合理的评价方式中迅速地成长。因此,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点评者、学生探究兴趣的激发者和参与积极性的调动者,必须构建实践性、生成性、开放性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从“预定式”向“生成式”的转变。

三、翻转课堂教学兼顾个体差异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祖先在2000多年前对此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论语》中,就记录了孔子“因材施教”的光辉教育思想。现行学校教育体系实行班级授课制,在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推广普及教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由于按照统一的学习时间和进度进行课堂教学,教学固定化、程式化,学生思维上的不同和天赋上的差异被忽略,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

翻转课堂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与方式来学习,即便学习进度慢了些,学生也不会受到他人的指责和嘲笑,不会因为自己跟不上而担惊受怕。教学视频会一直保留在网站上,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不断地温习。翻转课堂也减少了教师课堂上一遍遍的重复讲解,有利于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翻转课堂教学由于兼顾学生个体差异,是对班级授课制弊端的修正和弥补,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因材施教”思想的生动实践。在教《圆柱体积》一课时,笔者通过录制微视频,让学生在家观看、回忆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联系发现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与方法。如果遇到不懂的,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仔细揣摩直到理解。这相当于把教师带回了家。同时,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引导下,学生有目的地开展预习活动,这样的预习就更有深度、更有成效。这样,课堂教学就能让学生基于自身需要,展开方法与过程的演示。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需要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个性特点及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视频制作、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辅导释疑等环节的教学活动,因此对教师的备课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科研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翻转课堂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对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需要,由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学习,实现了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是主动顺应形势,积极引领变革,还是消极被动等待,落后于时代发展,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不同价值选择。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3]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3).

责任编辑 王 慧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翻转课堂
浅谈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探讨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