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评价

2015-09-10陈莉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评价

陈莉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提高课堂评价的艺术,是促进朗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让评价语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价形式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关注评价的主体和角度,让评价切实、有效,真正为朗读教学服务。

[关键词] 朗读教学;评价;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进行理解。叶圣陶说:“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由此可见,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呢?笔者认为,及时进行有效、合理、恰当的评价是指导学生朗读的重要途径。应从教师的评价语、评价的方式和评价主体、角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评价语言充满“语文味”

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朗读,教师评价语言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自身朗读情况的认识。朗读的评价语不仅要有激励和指导作用,更要形象生动,具有诗意美感,幽默深刻,令人欢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提升。

(一)结合语境评价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的语境对学生的朗读直接作出反馈,或者根据文本的提示语进行评价、指导。例如在《蓝色的树叶》文章中以对话为主,并且对话前面有许多提示语。如:学生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根据提示语“吞吞吐吐”“皱着眉头”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在评价时,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提示语,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结合语境评价,不仅能对学生的朗读起到指导作用,还能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使用幽默语评价

幽默诙谐的语言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添加剂。对朗读的评价,教师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画家和牧童》的一段朗读:“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学生在朗读时,语速缓慢,没有一点称赞之意。教师玩笑道:“哎呀,看来这两个称赞的人年纪不是一般的大了,连说话都慢吞吞,没一点精神了!”学生一听,哈哈大笑。读的学生也马上意识到,于是再试,便加快了语速,读出了称赞之意。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悟到朗读此句、此段的处理方法。

(三)利用修辞法评价

如教学《乡下人家》一课:“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教师在学生读完后这样评价:“你们读得像这歌声一样,真好听。”看似顺手拈来,但用这样的修辞手法来评价,恰到好处地表扬学生读得轻柔优美,读出了欢快的情绪。

二、评价形式尊重“个性化”

(一)多元化评价,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必定带有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独特的感悟。所以在教学中,发展个性必须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朗读环节当然也不例外。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朗读训练的评价更应注重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她是我的朋友》文末阮恒的回答“她是我的朋友”,看似短小的一句话,学生朗读却呈现五花八门的状态,这时教师的评价语是这样的:“你强调了‘她’,这个字,可见,这个女孩子的生命在阮恒心目中的位置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你读的这个‘朋友’,让我们感受到这两个字分量好重呀。”“多么真诚的回答,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阮恒的为人,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像这些评价,教师完全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不但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学生的个性五彩斑斓,在朗读中也会自然流露。教师要珍视学生个性的闪光,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挥洒自信,勇敢地表现自我。

(二)延时性评价,给学生更多的空间

对于朗读教学评价时机和尺度的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即兴的精彩评价固然能激起个别学生情感的火花,但缺乏深思熟虑、草率的评价也往往会扼杀学生朗读的欲望和激情。

在朗读教学中,可以看到教师对第一个站起来朗读的学生大加赞赏:“你的朗读简直太精彩了,老师和同学都没法和你比……”然而,在教师作出这一评价后,后面想朗读的学生可能会缩起小手,原本具有的朗读的欲望和激情会一下子烟消云散。但课堂是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所以,教师为了给更多的学生创造锻炼的空间,有时候要延缓评价的时间,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朗读训练的机会,给学生创造更大的提升空间。

(三)生成性评价,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

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学生的即时生成。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让学生朗读一段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于是教师微笑着凑到该生耳边说:“你这样读,小动物们会被你吓跑的。”学生马上意识到问题,便动情地表现出“窃窃私语”的朗读效果。动态生成的评价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能体现教师智慧的。

三、评价主体、角度体现“多样化”

(一)多角度评价,提升朗读的综合品质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也往往会围绕“正确、流利、感情”这六字来做文章。例如:“你读得很流利。你的朗读很有感情。你没错一个字,读得很正确。……”诸如此类的评价在语文课堂上比比皆是,这类评价对于指导学生的朗读显然是空洞乏力的。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因此,对学生朗读也要注意从多角度入手进行评价,关注朗读的技巧。

(二)自我和互动评价,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

在朗读教学中,学生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可以让学生略有所思,然后,一遍更进一遍,使学生更能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从而达到乐读、善读、会读。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多向互动交往的过程,朗读教学亦是如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参与评价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可以修正自己的不足。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发现彼此的优点,以此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可在学生进行互动评价之前,先作示范,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指导,让学生掌握评价别人的技巧,从而形成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倪中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评价的三种方法[J].新课程(小学版),2009,(1).

[3]范建民.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评价[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4,(1-2).

责任编辑 吴晶晶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农村初中英语朗读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