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文本解读越过了界

2015-09-10沙立卫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7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

沙立卫

[摘 要]文本解读应有其度,否则会使阅读教学承载过重的负担。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要精确合理,凸显文体意味;文本解读要开掘有度,符合学生认知;文本解读要契合价值,谨防天马行空;文本解读要宏微结合,彰显文化意蕴。

[关键词]文本解读 精确合理 开掘有度 契合价值 宏微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9-061

随着深度语文在阅读教学中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很多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总是贪多嫌少。事实上,文本解读应有其度,越过了界就会产生曲解,甚至是误解,从而使阅读教学承载过重的负担。如何才能合理进行文本解读呢?

一、文本解读精确合理,凸显文体意味

合理正确地解读,是解读文本最基本、最保底的要求。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感知文本的信息内容,更要求教师要从语文教学的视角提炼出契合学生探究借鉴、语言感知的价值点和训练点。

例如,在教学《春联》这篇课文时,很多教师将“读懂春联的特点和作用”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结果语文课成了“品德与社会”课。怎样进行文本解读,确立怎样的目标才能符合语文本体特征呢?教师在深入解读的基础上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步骤:(1)通读课文,提炼关键词,感受春联的特点与作用。(2)借助课文中列举的五幅春联,在诵读感知、替换比较的过程中感受说明文举例子的重要性。(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介绍这几类作用?其内部之间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让学生懂得说明文中所举的例子既要进行合理分类,也要规划顺序,更不能重复。

这样的教学始终将学生的核心关注力聚焦在语文本体特征上。通过整篇课文的教学,学生不仅获取了相应的内容知识,更促成了阅读方法的体悟积累,提升了阅读能力,为习作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文本解读要开掘有度,符合学生认知

万事皆有度。文本解读也要追求深浅上的平衡与和谐。文本解读一旦过深,虽然可以彰显教师个人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但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学生只能成为看客;而解读如果过浅,学生难以掀起思维风暴,如同在文本表面进行平行滑翔,学生也就兴趣索然,甚至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

例如,在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时,教师将先前学习的《江雪》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比照中思考:同样是写雪景和垂钓,为什么会形成得意与失意两种完全不同的局面?在学生一筹莫展之际,教师只能自我解答:因为两位诗人的哲学主张存在差异,一个是儒家,一个是道家。教师将两者不同的主张阐释了一遍,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茫然不知所措。

很显然,教师对两首作品的解读超越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学的内容也完全不在学生前任理解和期待范畴之中,也就导致课堂走向了高耗低效的教学尴尬中。

三、文本解读要契合价值,谨防天马行空

文本自身创作时的意蕴会因为年代、地域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变化,加之阅读主体不同的经历、思维特点的迥异,对文本解读也会产生多元化。但必须指出的是,多元解读并不是任意解读,自主个性也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文本有着自身的价值取向,多元解读的翅膀不可能飞跃文本意蕴所不能企及的范畴,一旦这样的界限被突破,多元解读必然会误入天马行空的肆意路径中。

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时,学生都对牛郎织女的遭遇倍感难过,而对王母娘娘棒打鸳鸯的心狠手辣的行为深恶痛绝。但一位学生却表示王母娘娘秉公执法、大义灭亲,值得赞颂。显然,这样的理解定位有悖于民间故事中群众对自由的向往、对统治阶级无比痛恨的基本价值取向。于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制度合理性的角度对学生这一越界认知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认知的错位。

四、文本解读要宏微结合,彰显文化意蕴

文本解读需要深入文本的语言细节,感受蕴藏于文本细节中的价值情愫,但仅仅局限于文本也是不够的。教师可以文本为圆心,根据文本的价值主题提炼出相应的文化意蕴,从而拓展文本的主题范畴,做到既有微观透视,更要宏观把控。

例如,在教学《少年王冕》时,教师引导学生潜入文本语言,在紧扣关键词语的基础上感受王冕对母亲的孝心和好学的优秀品质,而在升华认知,揭示主题时,教师及时补充“君子务本……孝悌者也,其为仁之本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两句话,让学生知道王冕作为《儒林外史》中文人形象的最高典范,是“孝顺、自强”的典型代表,最后教师相机介绍了《儒林外史》这部书,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这样的教学,学生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一篇文,而是一类人、一部书。正是由于教师在文本解读过程中,着眼于教材文本,放眼于整个文化意境,从而使得这篇课文的教学走向了更为辽远的境界。

总而言之,文本解读是践行阅读教学的基础,教师解读的成果为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甄别、教学策略的遴选都提供了有效的资源支撑。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
关注文本解读浅谈《拿来主义》背后的现实意义
基于文体学理论与策略视野下的《孔乙己》文本解读
解读文本,回归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