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现状及有效提问设计的原则
2015-09-10张莉
张莉
摘 要: 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可以运用到文本的导入、知识的新授、课堂巩固训练、课堂拓展延伸等活动中,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从阅读教学现状看,提问存在一定问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要有效, 教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应尽可能贯穿于整个课堂提问设计中。教师要做到有效提问应遵循适度性、兼顾性、预设性和效果性的原则。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有效提问 设计原则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有效提问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的推广,语文阅读教学发生了可喜的转变:讲解减少了,发问增多了,学生更活跃了,课堂更生动了……在引起这些变化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提问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现象依然较普遍,尤其作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教师不注重运用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开展课堂活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缺少抓住提问的时机,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引导;学生解答问题后也没有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设计研究具有必要性。
虽然处在新课改的环境中,但一些教师缺乏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设计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导致课堂提问低效,违背教育的初衷和目的。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问题:提出的问题肤浅、琐碎,提出问题太复杂,提出的问题学生参与面有限,提问时机把握不准,对学生的回答评价单一。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有效提问设计原则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要有效,教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是尽可能地贯穿于整个课堂提问过程。
(一)适度性原则
1.提问的难易程度要适度
教师在课堂上要更注重学生的智力和“最近发展区”,问题的设计应是在未知的和已知的之间,做到难度适中,如引导学生学习《归园田居》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问题一:陶渊明是第一位把田园风光写入诗歌的诗人,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不少陶渊明的作品,哪位同学帮忙回顾?
问题二:归隐田园陶渊明笔下的园田很安静,他描述为桃花源,请你考虑他的生活真的那么好吗?学生以前学过的作品中有没有写他真实生活的呢?《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里有没有?《归园田居》第三首有没有?
这样设计提问就充分考虑了学情,关注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们联系作者的生平和有关诗文学习《归园田居》,学生的思路一点点被拓展开来,既活泼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2.提问的数量要适当
课堂提问假如过量过密,学生被问得晕头转向,容易疲惫、厌倦,无益于深入思考。如果提问太少太稀疏,那么学生很难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直接导致课堂缺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不利于教师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更不利于教师了解学情和掌握学生的状态。因此,教师课堂提问是否有效,教师还应设计适当数量的问题。一般一节课围绕一个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设计三四个问题为宜。
3.提问要把握梯度
梯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要有条理性,经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详细到概括、由感性到理性问题构成教学的思维链,环环相扣,拾级而上,从低层次思维引导学生向高水平思维目标推进。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按照课本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和知识累积的次序设计问题,辅助学生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获取新知。如引导学生学习巴金的《小狗包弟》一文时,一般老师都会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写“小狗包弟”?如果这个问题在教学一开始提出来,学生一下子很难回答,是因为学生没有对课文进行整体、深入的会意。如果在细读文本之后,通过对作者的创作用意领悟以后提出来,问题就会水到渠成。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写‘小狗包弟’”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概括和梳理“文章写了小狗包弟的哪些事”,接着应该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才能有效回答“作者为什么会写‘小狗包弟’”这一问题。
(二)兼顾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在进行阅读教学课堂提问设计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对症下药地进行阅读教学提问设计。如讲授《囚绿记》时,围绕文本老师设计可这样设计几个问题:
1.“绿”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何作者要囚“绿”?绿是怎么样被囚的?囚“绿”的后果怎样?
2.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请用一句话作简要概括。
3.从一般到具体的理解课文的内容,想一想作者对“绿”有怎么样的情感立场?
4.“囚绿”后,作者如何理解绿色?被囚的藤怎么样?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抒发一种眷念之情吗?
对于前4个问题,绝大多数中等生、学困生可以通过圈点关键词句的方法有效回答出来。而对于第五个问题则需要联系文中反映时代背景的相关信息和作者简介材料等会意写作用意,这样难度较大的问题不妨让优等生解答。如此课堂发问设计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关注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准、理解能力和学习基础,显示兼顾性原则。
(三)预设性原则
阅读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而生成问题的过程,它是教师、学生真实情感和智慧思维的碰撞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教学资源的预设,又有过程状态的预设。在备课时教师要做的是如何使问题预设不留痕迹,预设学生的学习过程、预设学生在活动过程当中大概生成的问题,以及预测学生对某一问题做出的反应和可能做出的回答。要做到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应该不断地在预设的基础上生成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笔者在执教《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文章时,根据新闻的文体特征预设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是新闻的新闻,出版一次震惊了世界,并荣获1958美国‘普利策奖’,它的价值体现在哪?”这个问题抛出去几分钟之后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能够有效回答,笔者便适时补充了文章的背景知识什么是“普利策新闻奖”,同时又指导学生联想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的“忘却的救世主就要降临的吧,我正有写点东西的必要了”,开启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点拨下,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生成了《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的价值。
(四)效果性原则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过,分析一节课不仅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更要分析教学效果。那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设计效果怎么评价?
1.问题的设计要有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应从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作用出发,设计出符合语文阅读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相适应的教学问题,体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所起的指引作用。
如执教《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可拟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常识;(2)学习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十三年》。那么《左传》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烛之武是谁,他为什么要退秦师?学生为了有效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课前对本文的文言字词进行疏通,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浏览全文,整体阅读文本,借助工具书,课文下的注释梳理文意;(2)学习抓关键词,梳理文章脉络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为了顺利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设计如下问题:秦师有同伙吗?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烛之武为何不选择说晋军而选择退秦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略烛之武的才华和品德。
情感价值观教学目标可以设计如下:烛之武是如何退秦?没有使用什么策略?运用这个问题,启发学生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领略烛之武的才华和品德。
围绕教学目标有效设计问题能帮助教师有效推进阅读课堂教学进程,更能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沿着课程规范进行教学,可以减少阅读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问题的设计要有助于课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中设计的问题,言语的表述必须正确、准确,明确、明白。设计的问题要尽量不让学生在理解上有迷惑,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一般来说,小说文体的教学紧扣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设计问题;写人记事的散文和写景抒情的散文紧扣散文的语言、思想内容和情感设计问题;议论文紧扣论点、论据、论证设计问题,说明紧扣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设计问题。
执教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一课时,可以抓住这篇文章的关键词“清、静、悲凉”设计出“在作者笔下,北平的秋天有何特点?他抓住哪些景物形象来突出故都的秋的特点?从哪些描写角度来写的”的问题。这样设计既围绕文本提纲挈领抓住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又带动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深入理解,不仅让学生学习文本写了什么,而且引导学生学习是怎么写的。
3.问题设计要合理拓展延伸
阅读教学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与课堂拓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文本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拓展与延伸,做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如果仅仅是老师在忙碌,那么仅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很少参与教学活动,即便老师的水平再高,对学生自身发展而言都是无效的。这样的提问设计不能称之为有效。执教《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可抓住文本第一句话“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设计问题。可设计的问题是:“秦晋为什么要围郑?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具体分析。”同样是教授这篇文章,有些语文老师是在课堂上直接介绍“重耳流亡”和“城璞大战”两个典故。显然前者的做法是基于知识的合理扩展文本,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重耳流亡”和“城璞大战”两个典故的好奇心,尊重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直接介绍两个典故的教法,虽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则是被动接受,这与新课程的理念是想违背的。比较这两种教学方法,前者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较后者要好得多。
课堂提问的最大优点是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多项的互动交流。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不是教师一个人出彩的舞台,而是教师立足于文本,经过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精神。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有活力,才能真正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伟涛.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改在线,2010,(3):6.
[2]胡东华.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提问技巧[J].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II,(1):73.
[3]张金霞.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设计[J].新课程研究,2010,7,(191):34.
[4]田卫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开出智慧的花[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5:36.
[5]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73.
[6]钱理群.以“立人”为中心——关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J].语文学习,2000,(1):7.
[7]王辉.讲究提问技巧,放飞思维翅膀[J].基础教育参考,2010,(12):73.
[8]杨素春.有效提问: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J].基础教育参考,2011,(2):45-46.
[8]崔学鸣.教育的秘诀是让学生感受到爱[J].中国教育学刊,2010,(1):39.
[9]马磊.阅读课问题教学的实践策略探索[J].语文教学之友,2010,(10):16.
[10]洪松舟,卢正芝.提问: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08,(2):30.
[11]李志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原则[J].甘肃教育,199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