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参与式”教学探讨
2015-09-10鲁建珍
鲁建珍
摘 要: 在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载体,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被设置成一种对意识形态进行灌输的工具。这种模式在极大程度上损害了思想品德课原有的育人功能,不能有效发挥课程功能。本文通过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对“参与式”教学进行探讨,为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作用提出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教学 思想品德 “参与式”教学 教学模式
1.“参与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在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改革的重点和目标。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体制僵化,对学生的教育和考核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因此,“参与式”教学的应用已经成为思想品德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点。
1.1“参与式”教学的概念
参与式教学,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活动形式,使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和实际相联系,并通过自身感悟,对所学理论进行再认识、再发现和再创造,进一步将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最终达到将理性认识应用于实际的教学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将理性认识扩展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作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充分发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的教育理念。“参与式”教学的核心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带动课堂氛围,贯彻教学民主的教学理念,建立一个师生平等、氛围和谐的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切实的体验进行探索,发散思维,激发学生潜能。
1.2“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参与式”教学的根本是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中对“教”和“学”的定义,通过学生参与其中的方式和教师引导的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改变以往“填鸭式”机械教学,通过自我体验和切身感悟,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将课堂转变为学生的体验场所,带动课堂氛围。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参与式”教学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
1.2.1互动性。“参与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从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通过学生的自我认知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和吸收,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平台,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考、质疑和探索,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理论学习之间的互动,将学生的学习理念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1.2.2开放性。“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指导的过程中,不再拘泥于书本,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现状,对教材内容进行引申,通过实际例子或者课堂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发言,并激励学生主动表现自己。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应用多样的教学形式,通过精心策划和合理组织,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这种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的指导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活跃。
1.2.3综合性。传统教学理念是教师讲、学生听,对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记忆”实现的,这样往往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应当满足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当对教材细心研读,然后精心策划活动,而学生应当勇于参与,大胆实践,在活动中进行知识的感悟和思维的扩展,在加深对教学内容记忆的同时,对理论进行升华。
2.“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其意义
2.1“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主要是以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通过从思想、人文、实践等方面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模式符合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理念。首先,在伦理学理论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是通过一定情境的体验并获得感悟,然后通过自身内化形成的,这种过程是一种环境的熏陶,不能通过简单的传授做到。其次,在哲学理论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要得到深入的认知就必须实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通过引导使学生懂得知识获取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填充。最后,在心理学理论中,激励是“参与式”教学得以实施的基础理论。通过满足外在条件,激励学生实践,并满足学生的内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理解和内化,满足自身需求并得到满足。
2.2“参与式”教学实施的意义
“参与式”教学模式,给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一个改革的方向,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来说,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首先,“参与式”教学激励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学习习惯。“参与式”教学主张对教材内容进行引申和开拓,通过将教材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以往照抄照搬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和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同时,准确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握,并利用大量知识旁征博引,这就激励教师不断学习,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我。
其次,“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相对枯燥,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而“参与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通过讨论、演讲、表演、辩论等方式,将教学内容立体化,开拓学生思维,建立一种关心互助、尊重宽容、平等沟通、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再次,“参与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通过改变以往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学习方式,“参与式”教学更注重学生参与,通过讨论、质疑和探究对新知识进行获取,同时激励学生提高自己收集信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对知识的理解由被动接受改变为主动获取。
最后,“参与式”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通过利用各种教学模型,进行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对教学中的理论进行理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和表现欲,鼓励学生通过对自我的表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
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十分重要。“参与式”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通过采取各种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潜力的开发,激励学生表现自己。通过各种教学模型的建立,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和主人公,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应有的作用,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张萍.初中思想品德课参与式教学的实践[J].教育界,2013,(20):152.
[2]谢荣华.初中思想品德课之“参与式”教学模式构建[J].成才之路,2015,(12):20.
[3]张韬.如何提高参与式教学在农村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J].东方教育,2014,(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