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5-09-10刘晓寅

考试周刊 2015年81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

刘晓寅

摘 要: 经典的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经典的古诗文蕴含着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审美情操,不仅能给学生带来道德上的熏陶,还能产生文化上的感染和影响,古诗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积极的作用。如何从引入入手引导学生学好古诗文,培养阅读兴趣,是教学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古诗文教学 课堂引入 引入艺术

在经济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经典的古诗文蕴含着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审美情操,不仅能给学生带来道德上的熏陶,还能产生文化上的感染和影响。古诗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积极的作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呢?笔者认为要从课堂引入着手。课堂引入的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师生就课文内容进行有效讨论。课堂引入是课堂活动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入如果十分成功,那么会对课堂活动的开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笔者在古诗文教学时一般会采取以下引入方式。

一、由故事引出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的语文内容是有限的,语文的学习却是无止境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接触一些知识,有的时候我会在引入时特意准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比如《晏子使楚》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选自《晏子春秋》。我首先在课堂上补充讲述关于晏子使楚时的一个小故事: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笔者为何要选这样一个故事?其实《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每一个章节都由一个小故事组成,这些故事都是围绕晏婴开展的,这些故事都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所以能选择的故事很多,选择这一个故事,一是因为它简单而且有趣,二是因为学生小学接触过,三是因为这个故事是笔者为课堂设置的一个悬念,这是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中在楚国发生的第一个故事。在引入的时候,有些学生注意到了“第一个”,在课堂上对晏子这个人物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并且在课堂的尾声主动问有没有其他有趣的故事,可见笔者的目的达到了。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用在一些记录人物言行或者是人物轶事的古文中,比如《人琴俱亡》、《论语(八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文章。由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引出另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这种引入方式,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最重要的是它是最快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

二、由背景引入文本

古诗文之所以让学生觉得难以接近,是因为古诗文的作者离我们十分遥远。我们现在的阅读是快速而片段式的,成年人尚且沉迷于网络片段式阅读的快感中,对于孩子来说,更是难以沉下心阅读,难以真正沉浸到文本中。笔者在讲古诗文时,采取背景导入的方式。

比如在讲《记承天寺夜游》的时候,笔者介绍了苏轼的形象:

还记得说着“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他吗?还记得说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他吗?他是谁?他在你心中是怎样的形象?

这样学生就对苏轼有了大概的印象,并且对苏轼记录下的月夜很感兴趣,阅读兴趣浓厚。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苏轼其文与其人有较大的帮助,有些孩子课后还找《苏东坡传》看。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经历特别坎坷的作者或者写于比较动荡朝代的诗文,比如《泊秦淮》,在阅读前一定要介绍清唐朝已经非常衰落和腐败;《归园田居》,要介绍陶渊明的坎坷与归隐原因;《小石潭记》,如果学生不知道背景,那么一定不会读懂作者的悲凉心境及借山水派遣内心的孤寂与苦闷。背景的介绍,不仅仅为调节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补充一些文本中没有的知识,这对学生语文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三、由情境带入情境

有时,教学中会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境,需要我们借助环境、音乐、背景、图画等媒介帮助学生创设情境,以便学生意会其间的内涵。

如讲《水调歌头》时,为了帮助学生创设情境,笔者在导入前配上了乐与展现朦胧月色的图片,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入: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他联想到了……

这段导入将孩子们带到了朦胧的月夜,与苏轼一起怀念至亲,这种引入方式特别适合情境感比较足的文章。比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风雨大作的情境,又如《记承天寺夜游》,可以给学生一副月光如水的图画等。这一方法便于学生理解诗文中的某一画面,甚至有时会顿悟。

四、由旧知引入新知

“温故而知新”,对于知识点繁多、课堂任务偏重的语文学科来说,更适用。因为知识是连贯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接受新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果教师以旧知识导入,就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触类旁通,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教授《桃花源记》时,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同为记的《小石潭记》,让他们总结记是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的一种文体。再让学生浏览即将学习的《桃花源记》,看看是否也具备这样的特征。如此,学生对“记”这种文体增强了认识,在学习时轻车熟路。甚至教师可以带动学生联想曾经学过的《爱莲说》和《出师表》,进而小结古典文学中的学过的其他文体如“说”、“表”等,学生的记忆和积累又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有时,新知识未必需要旧知识才能获得,但与旧知识的联系可以调动他们的记忆或发散他们的思维。比如在教授《荷》专题时,我要求学生回想曾经学习过的有关荷花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知识的循环往复,对名句默写大有裨益。

总之,高质量的课堂引入,能快速提高学生古诗文阅读的兴趣及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极积极的作用。这样的引入在学生心中会成为活水,滋养他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秦安兰,袁利.课堂教学引入方式的设计《教学心理学丛书·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应重视“素读”
小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摭谈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审美教育研究
谈用典手法的鉴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