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应重视“素读”

2017-02-10段晓华杨晓忠

新课程·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初中语文

段晓华+杨晓忠

摘 要:目前初中阶段古诗文教学的现状是效率不高,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兴趣缺少。提倡“素读”,可夯实学生的基础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分析目前教师在古诗文教学及学生在该方面面临的困境,重温“素读”这一经典读书法,解决学生背诵困难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读书方法;素读

古诗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既是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点,又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古诗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相比,教师需要花更多时间与力气去备课,耐心讲解,练习辅导。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古诗文教学陷入当前这种教与学的泥沼,其一是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背诵方法的指导,其二是学生没有掌握“素读”这种经典的读书方法。

一、什么是素读

“素读”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时不需要投入理解,只是将其反复诵读,烂熟于心,从而达到夯实文化根基的目的。即学习古诗文,教师学生均不必花大力气去解释一字一词,而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朗读背诵的过程中自己去体会作品的文字美与意境美。

二、初中生素读古诗文的必要

1.当前古诗文教学及学生学习现状

当前古诗文教学中,教师重视讲解,轻视诵读;重视题型训练,忽视朗读背诵;重视成绩高低,忽略语文积累;重视朗读表演,忽视文字濡染。造成学生的诵读惰性,课堂只愿“聆听教诲”,而不愿张口朗读,不能正确地断句,把握节奏韵律,感受不到蕴藏在文字中间的独特魅力,更不愿去背诵积累。我国自古就有素读的传统,“素读”也是我国古代诗文学习的有效方法。

2.素读古诗文切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及学习实际

初中生由于年龄尚小,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尚有不足,但他们的记忆能力却是超强的,其是记忆的黄金期和全盛期。“素读”对于他们学习古诗文是很好的方法。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里,共有古诗词及名家经典古文160多篇,涵盖了我国古代从先秦到明清的代表作家的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非常适合初中生素读积累。

3.“素读”为阅读和写作奠定基础

“素读”古诗文有很大的优越性。在广泛记诵,大量积累的基础上,语言的积累量、思想的感悟力都大大提高,为写作做了最好的储备。胸有点墨,腹有诗书,笔下才能行云流水,自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更强,写作时才能做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心灵和思想飞翔在字里行间,才能写出真正的“独抒性灵”的作品。写作离不开大量的阅读积累,离不开传统的“素读”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品位。

三、初中生学习古诗文的素读策略

1.培养浓厚的兴趣

“素读”古诗文,教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的,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开展各种形式的全校全级或班级背诵比赛、经典古文诵读赛、古诗文对句比赛、古诗文默写比赛、古诗文作家作品连线、诗文学习演讲等。设计好比赛程序与比赛规则、奖励机制等。或师生背诵竞赛,或课堂设置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兴趣,播放录音,教师范读,朗读表演等激趣。

2.教师的恰当引导

由于古诗文写作的年代较为久远,写作的背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大,字词的通假,古今异义,字音异读,字词的一词多义,句子的省略倒装等方面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出入,所以,学生理解困难较大,很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素读”古诗文,尽管不需要过多的理解投入,但教师引导仍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推波助澜。教师或从诗文的类别,或从句法特点,或从题材选择,或从相关故事进行引导,这样学生背诵起来就会轻轻松松,过后不易忘记。

3.“素读”要长期坚持

“素读”和任何读书方法一样,也需要持之以恒。古诗文背诵,是一个长期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读书历来不能速成。古诗文的累积讲究由少到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由数量的多寡到质量的升华,由囫囵吞枣到营养的吸收,最后内化成自身的语文素质。初中生“素读”古诗文,由开始的数量扩充不太理解到后来的消化吸收、甄别内化、思想成长、实践应用、指导生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4.“素读”应课堂内外相结合

“素读”古诗文,应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外积累为辅助。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背诵。采用指名提问、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同桌互查等方法来检查学生的背诵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的适当讲解就会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更好地起到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作用。古诗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背诵篇目,适当进行课外诗文积累,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将语文所学更好地渗透到实际生活中去。

5.有效的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他们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初中生古诗文学习的评价,应当遵循课标要求,尤其重视学生的背诵积累,把背诵积累名家名篇、诗文精髓作为衡量的标尺。例如,一名八年级学生,每学期背诵的古诗文应不少于25篇,否则就不能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胡锦沛.语文“素读”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从“意会”走向“言传”
巧用多媒体,教好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