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七年级数学的有效教学

2015-09-10李伟

考试周刊 2015年80期
关键词:方法指导趣味课堂第二课堂

李伟

摘 要: 有效教学一直是教师们探讨的主题,尤其是在二轮课改深入开展的形势下,探讨有效教学更见其必要性。本文从起始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视,新、活、趣构建生动、趣味课堂,注重方法指导,开辟第二课堂等方面,谈谈七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和实施措施,以胜任新教材的改革。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趣味课堂 方法指导 第二课堂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对每一门学科都信心百倍,但大部分学生会随着知识难度的逐步加深,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这成为七年级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尤为普遍。广大教师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使尽浑身解数,但由于方法不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积极性的调动,数学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关键是方法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方法得当,注重兴趣的培养和维持,数学教学定会实现由低效到有效、高效的飞跃。

一、注重趣味课堂的构建

七年级数学贴近生活,呈知识性、现实性、趣味性、时代性等特点。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的酵母,用“活的东西教活的学生”维持学生的兴趣,力求方法求新,构建趣味课堂,尽量方式求活,构建生动课堂,促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如七年级上册的“数学与生活”第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式的灵活,以构建新、活的数学课堂。

如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交通灯、左拐、右拐、禁止停放车辆等标志的图片,让学生感到这些标志无不与数学中的图形相关;展示陶瓷的对称美;展示北京CBD财富中心建筑群、香港的建筑、东方明珠等的图片,使学生从这些建筑中看到各种各样的几何形状;提出话题:当我们行走在大街上,常看到不同形状的图案的地面,这些形状有正方形、菱形、正六边形、平行四边形等,这些形状的地砖铺成平整、无间隙的地面;再展示雪花的对称美,奥运会五环旗的标志,奥迪的标志,桑塔纳的标志,宝马、别克、奔驰、丰田、三菱等名车的标志等,借助这些图片,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真谛。

除了展示图片外,还可以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如一块蛋糕切三刀,可以将蛋糕切?摇 ?摇块?下水道的管子为什么是圆形的而不是三角形的?

再如在学习《数学与生活》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越圆越满”的问题情境:王爷爷家养了许多羊,羊圈长60m,宽35m,可是羊越来越多,这个长方形的羊圈容纳不了这么多的羊了,王爷爷正在犯愁,孙子走过来说:“爷爷,把这个长方形的羊圈改为正方形的吧,面积是60×35=2100m■,如果改为边长是45m的正方形的羊圈,不用再加任何栅栏,面积就可以达到?摇 ?摇m■。”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聪明的你,一定能想出更好的方法,把这个羊圈改得更大,能说说你的方法和理由吗?于是,经过讨论和探究,越“圆”越“满”的答案浮出水面。

二、注重方法指导

数学思维性强、逻辑严密,这是多数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巧妙设计思考性的问题,并给予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中感悟数学的核心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思维和方法。

如,根据计算找规律:

1+3=4;1+3+5=9;1+3+5+7=16;1+3+5+7+9=25;1+3+5+7+9+11=36

……

那么,请你猜一猜、想一想:1+3+5+7+…+15=? 1+3+5+7+…+29=? 1+3+5+7+…99=?

这样的思考题,既有游戏的色彩,又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更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愉快地投入到思考和探究中,便于以后的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对于这个思考题的方法的点拨也很关键,如1+3=4=2■,1+3+5=9=3■,1+3+5+7=16=4■,…至此,1+3+5+7+…+15=8■,1+3+5+7+…+29=15■=225,1+3+5+7+…+99=50■=2500.

三、关注第二课堂

兴趣的培养,紧靠课堂45分钟,效果不显著。如果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就可实现课堂内外的完美整合,使课堂教学和课外复习、预习等珠联璧合。

如学习七年级数学的第一章中,有一道数学思考题:用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等,构思出新的图案/图形。这个思考题不妨留到课外,让学生亲自用手搭建一下,搭建出一个或几个新的图形,以便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会设计出“吊车”、“婴儿车”、“眼镜”等,真正将几个图形有效合并在一起,将三角形、圆、平行线等枯燥的图形组合成充满生命力的图案,使发散思维能力充分得到发挥。

总之,兴趣的培养并不是学好数学的唯一要素,但是兴趣的培养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本为本、以生为本,坚持实施新课改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千方百计构建学生乐学的生态课堂,将数学教学走向高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乃斌.如何夯实初中数学的基础——七年级数学学习简谈[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11).

[2]周瑞香.逐步减少七年级学习分化的对策[J].考试周刊,2012.(43).

[3]邵月梅.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9).

猜你喜欢

方法指导趣味课堂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
“趣味课堂”在技工院校语文课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写书面表达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刍议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方法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