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味语言 走进作者

2015-09-10胡纯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32期
关键词:整体感知月令

胡纯

《葡萄月令》这篇散文有汪曾祺代表性的散文语言风格,有着诗歌的纯粹,雅致的情趣,给我们爱与美的熏陶。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提升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是我们语文老师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一堂语文课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有一个课堂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

一、抓关键词“月令”,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这篇课文,有的老师不想教,认为“结构简单随意,语言平淡,手法没有艺术性”,其实,文章只是摆出一副流水账的架势,但仔细品味却是别出心裁、别具一格的。作者将葡萄的栽种过程和生长过程有机结合,不但结构严谨,而且详略有致。它的结构和内容是紧密相关,是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阅读教学沿着作者的写作思路,就可以探得文章的真谛。所以我的教学设计首先是抓住关键词“月令”,让学生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通过师生讨论,了解了“月令”是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其相关事物,其实是古代的《礼记》里薄薄的一本书,汪先生对这本书非常的喜欢,他觉得在这种特别时空框架里,特别能反映中国人在大自然里生命的过程和角色,像诗一样美丽无比,所以他的这篇文章就叫《葡萄月令》。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葡萄12个月的栽种和生长情况。“葡萄月令”写出了葡萄从春出窖到夏长到秋收到冬藏的一个完整的生命形态。

二、自由诵读,体会汪氏散文语言特色

国内有一位评论家评论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的话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了。”确实,汪曾祺自己也说过:“语言是活的,滚动的。语言是树,树的内部的汁液是流通的。一枝动,百枝摇。”这“活”的语言怎么来体会呢?体会语言的滋味的最佳方法是朗读和咀嚼。 我就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觉得最能体现汪曾祺语言特色的段落自行朗读,带着感情去读,品味。在此基础上学生交流、分享学习的成果,了解语言的平实自然、口语化,多用短句,多白描的特点。

三、提取关键词句,领悟汪曾祺先生道法自然的智慧

1959年,受“反右”政治运动的牵连,汪曾祺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村,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认真地种葡萄。但是我们却读不出失意或愤懑,透过这些文字,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乐观,恬淡,享受的汪曾祺。如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亲自品读出汪老的这种人格魅力呢?

我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学生活动,即请学生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要点的基础上进行缩写。学生展示答案,师生合作修改后与原文比较,通过比较发现,缩写后的文段是说明文,汪曾祺散文的境界,就是将说明文的内容写成了散文,如诗,这就是说汪曾祺的散文。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学生不难答出“熟悉种葡萄的人”“还要懂一点文学”。教师适时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并展示汪曾祺女儿汪明一段回忆父亲的文字。

汪明:往事漫忆——关于爸

7岁入小学时,老师问,你爸爸叫什么名字?怎么写?我搞不清楚,又问,在哪个单位工作?我也不知道。我问妈,她说:“爸爸在沙岭子下放。”“沙岭子”这个地名印在我脑子里,“下放”是怎么回事,我还是不明白,记得一天早上睁开眼睛,看到地上堆了好多大土豆,桌上有口蘑,还有一瓶淡黄色的什么油,后来知道是黄油。一个蓬头垢面、穿着旧棉袄的人坐在床边贪婪地吃东西。他抬眼见我醒着,马上笑着扑过来,用又黑又硬的胡子茬扎我,弄得我喘不上气。妈笑着说:“是爸爸!”那天下午,爸主动提出去幼儿园接汪朝回家,他不认识路,妈让我陪他去。

路上,他用力拉住我的手,我觉得有点陌生不知该和他说什么。

我小声地哼着当时流行的歌剧《三月三》里的歌,爸惊喜地说:“我也会唱,我在这个戏里演胡宝财!”幼儿园的老师领着汪朝出来,她呆呆地看了爸一会儿,一脸要哭的样子,缩在老师身后不肯跟我们走,老师疑惑地问我:“这真是你爸爸吗?”爸的表情怪不自在的。回家的路上,爸背着汪朝,连蹦带跳地走,还发出阵阵怪叫,汪朝咯咯咯地笑起来,爸爸好得意。穿过胡同的时候,一群孩子追在后面喊:“没羞没羞,那么大还背啾!”

请学生从中找出关键词句,通过品读这些词句,了解艰难处境中的汪曾祺先生的乐观、豁达。汪曾祺先生的这篇散文,没有深刻的主题,没有发人深省的警句,有的只是平常的劳作,平淡的语言,平和的心态!但它却能让我们受到爱与美的熏陶,感悟生活智慧。

猜你喜欢

整体感知月令
月令体农书中兽医知识书写特点探析
月令禁忌视域下战国秦汉时期的政治运行机理管窥
徽宗朝丰亨豫大的政治理想与月令的文体新变
清宫月令承应戏改编略论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探索
运用“四步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调整思维,突破阅读教学模式
浅谈“整体感知”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张《月令解》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