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引来作文的“源头活水”
2015-09-10冶永龙
冶永龙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南宋朱熹的七言诗《观书有感》,传诵千年,历久弥新。究其原因在于其用巧妙贴切的比喻,道出了读书与获得新知两者的密切关系,甚有哲理。而张小兵老师的“活的”作文教学理念的提出,可以肯定地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应是他在作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感悟和总结,已经超出了所谓尝试的层次。总之,不难从中得到一个明确的启示:此诗适用于读书,亦适用于作文。张小兵老师的理念给人的巨大启发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让学生的“半亩方塘”达到“一鉴开”的状态。
在作文中学生的“半亩方塘”不是课本,不是课外书,而是学生的头脑和心灵的世界。这个“半亩方塘”的清澈与否,关系到其映出的天光云影能否月白风清。
时下的网络、网游,各种媒体、读物,扰乱视听,充斥于“半亩方塘”。学生的方塘不再清澈,而是污浊脏臭,甚至于成了臭泥塘。如果这里已看不到“真、善、美”的影子,又何谈以“一鉴开”的明镜之态去观照世界呢?
老师的任务是告知学生选择有品位的书来读,首先要培养学生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基本能力,然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眼光和审美品位,教会他们从正当的渠道获取正面的信息,让正能量的水流入学生的心田。
2.让“天光云影”时时入眼,久留于“方塘”。
“天光云影共徘徊”,徘徊者,有久留之意,亦有久留之势也。不可以捕风捉影,亦不可转瞬即逝,倏忽不见。如果阳光照不到心田,而长时间乌云密布,随即暴雨倾盆,心塘中无非雨打残荷、零落芭蕉,而难见“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要让真、善、美之光常照心田。
老师可以做的事很多,比如,推介好的报刊杂志、电视节目,推介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列出书目,供学生参考。
3.“问渠那得清如许?”多多总结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
教会学生写作文是一件需要长期探索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有失误也有成功,有汗水也有掌声,有痛苦也有喜悦。凡此种种,都是有价值的精神财富,老师一定要多多感悟、总结,多多阅读、充电,让自己尽快地有一桶水甚至长流水。让学生心清如水,自己也必须有如水之清心。
4.给学生引来作文的“源头活水”。
学生的作文,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一些波动现象,或会产生厌倦感。老师在此时,不仅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现状,并及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善于开发学生在作文中的积极的思想因素,把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提起来:(1)要了解作文创新方面的新信息,尤其关注高考。(2)要多给学生传授作文的方式、方法。(3)要鼓励学生多写小练笔,学会“打磨珠子”。(4)要教学生学会串珠成链,去完成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