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让语文教学多姿多彩
2015-09-10全宇
全宇
摘 要:探讨了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所呈现出的多样化特点,通过五个方面的探讨来感受新课程的多样化在教学中的影响和实际
变化。
关键词:师生合作;新课程;多样化
语文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有的如获甘霖,有的充满困惑。在我眼里,一个“多”字不断浮现,内容“多”,方式“多”,评价“多”,每一个“多”都值得好好玩味一下,索性一次性都梳理一下,让我在这多样化的语文新课程中不致迷失,坚定地走下去。
一、教学主体的多样化
一直以来,就“谁是教学的主体”问题争论不休,倡导的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满堂灌听起来就缺乏学生主动性,满堂提问实际上也没有留给学生多少“领悟”的机会,课堂异常活跃,也许也只是在教师要求的范围以内……其实,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与小学、初中需要知识性传授和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不同,应该更加注重自我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人的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的是从兴趣开始,以接受为主,形成储备;有的是通过实践,体会为主。所以,在此,我并不主张所有的教学活动主体为单一的一类,根据语文课型的不同,我认为主体可以是多样化的。
1.教师为主
每当老师讲述书本以外没听过的知识时,学生就会聚精会神
地听。《百家讲坛》这一类节目,也以讲述为主,而听众是以接受为先;人在阅读任何作品时,实际上都是作者通过作品在进行讲述。所以,对于有的课题,教师可以以其渊博的储备,辅以生动的讲解,以讲述为主。比如,在讲解长篇小说类作品时,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储备有限,教师关于时代背景的介绍,关于小说内容的整体分析,关于精彩片段的分析,都可以引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而涉及一些不熟悉的文学流派时,教师可以旁征博引,做知识类的整体介绍。又或者教师本人对某一位作家特别喜爱和了解,有一定的研究,也可以就这一位作家进行全面介绍。如“鲁迅擅长于展现事实,而不会直接说明主题,反而让每一个时期的人们获得领悟”这一话题,老师引入《阿Q正传》或关于“看客”的片段来说明为什么现在的人看这样的小说还能获得很大的收获。新课程要求下的讲述为主,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应该表现得更为深刻,教师是从专家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把课堂作为讲座的环境来实施。
2.学生为主
在此,我不是想说一堂课中老师引导,学生主要活动的情况,而是教师只抛出一点,学生自由发挥,确定自己的完成目标,主导学习过程,展示学习效果的状况。
我布置了每堂课开始的前几分钟,一个学生简析诗歌的任务。学生挑选自己欣赏的诗歌,着重从意象、情感、手法等方面来简要鉴赏。大多数学生都会去查阅资料,当然,“照本宣科”居多,但至少是自己确定目标并实施完成的。但也有学生创造性地发挥了,出乎老师的意料。周×同学介绍了一首诗歌《春——致海子》,共八句,每句七个字,而每句第一个字合起来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颇有意味,而这是他自己的创作。余×同学介绍了两首词,《宫闱笑》以“琴箫笛,玉琉璃,丝绸帛缕,夜照天明”引出“挑灯盼,西更无影心凉半”的宫闱情感;另一首《无题》“二伶人,三擂鼓,斟酒作乐舞。过耳清风,人画卷上鬼作土,千年一程。七隐士,八圣人,饮诗伴农耕。心纳万民,纸映浓墨世犹苦,一挥即尘。”也都是她自己的创作。而蔡×同学对诗歌中的情感进行了专题讲解,本来几分钟的介绍变成了一节课的欣赏,全是她自己总结并找出相关诗歌来印证,虽然耽误了原来的教学内容,但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获得的更多,远比没有实效的教学来得有价值得多。
有时根据所讲内容布置的拓展训练,如学完《雨霖铃》,让学生仿写,可以是填词,可以是把此词的内容扩写出来,结果学生的习作展示,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才华。陈×同学写的《寄柳七——若三年只为擦肩而过》,文辞优美,无论截取哪一段似乎都可以自成为诗。还有为《雨霖铃》做的序,填的词,创作的散文都让作为教师的我受益匪浅。这样的课让学生和老师都收获颇丰,所谓教学相长,就是如此。
3.师生合作为主
这样的形式是整个新课程中较多的一种,可以是课文的讲解,如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我把整篇课文当作是一起案件,组建专案小组破案。老师就是专案小组组长,学生分成小组各自调查某一部分,如“现场勘查”“被害人资料收集”“寻找旁观者或相关人员并做笔录”等等,再将这些东西汇总,得出别里科夫的死因,完成对小说主题的探究。再如学习诗歌,在朗读中抓住情感,就需要师生的合作。这样的形式要注意一个原则,就是老师在课堂中“度”的把握,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操作性和引起思考的作用,不是简单的你问我答,要让学生有一种参与感,有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1.“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从最基本的读音、字形到文章的理解和创作,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多的。
2.文化、文学的悠久历史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诗词歌赋、文言白话、中国外国,每一种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碰撞,是精神的闪光。
3.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留心处处皆语文”,故教学内容可以说丰富多彩
常见招牌上的字写对了吗,著名主持人的成语用对了吗,一个事件背后所呈现的思想状态是什么,这些都可能和语文挂钩。
新课标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多样化。每一册课文内容都兼顾各方面内容,而写作又各有一个重点,几册书又形成一个整体。而有些方面的内容需要深入探究的,就要利用选修教材,丰富和补充这一类知识,如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鉴赏等。
由于内容的多样化,教师可以选择以教材为蓝本,也可以选择生活为基础。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各种教学内容,也可以根据自身擅长的方面作为一个学习的平台,通过深挖这一方面而获得各种
语文的技能和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改革课程的实施方式,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力。高中新课程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双方在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个性的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语文教学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教应服务于学。有效的高中教学需要尊重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认知、个性、社会性都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展,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更适合于从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语文学科内容的丰富要求教师对于不同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而要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单凭单调的一种教学方式难以实现。而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培养。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既可以用传统的讲授、讨论等方法也可以用探究的手段进行教学,还可以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如探究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而讲授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条理性表达能力等。体验式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从意识上的“想学”发展到掌握方法的“会学”,再到走出课堂的“坚持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使学习有内在动力的支
持;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使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才能增进学生的发展。
比如,借助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内容,可以营造课堂氛围,创设课堂意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利用“课堂前三分钟”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诗词文章(还可以是自己创作的),再进行一定的点评,学生会积极准备轻松鉴赏诗词的方法。再如学完苏轼的短文《游沙湖》,让学生也来模仿着抓住景物的一个特征来写人生感悟,写成之后,每个学习小组先自我品评,选出公认可展示的作品,再朗读原作,并附上点评。学生由“桥”想到了沟通,由“两江相汇”想到清浊分明,出淤泥而不染……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的,最易打动人。
2.追根溯源探究学习
探究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学习更注重掌握探究的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使之面临问题情境,让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一个对学习者的能力提出挑战,尽可能发挥其创造潜能的过程。
语文新课程的内容很丰富,教师可以通过专题式的讲授来进
行探究,比如学习现代诗《川江号子》,就可以介绍作为非物质文化的“川江号子”,通过散文优美的词句来表现“川江号子”,通过诗歌意象来展现“川江号子”等。学习诗歌《妈妈》,可以通过不同的写作“妈妈”的诗歌来探究选取的角度,如何把一个大众的题材写出新意,写出动人的情节。我们还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对“项羽之死”进行研究,对四大名著中的人物进行研究等等。
3.集思广益合作学习
一开始就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组,将不同性别、学习能力和性格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内,形成一种差异互补,并设置组长。小组发言人可轮流担任,发言代表的是整组的意见。每个人在每次的学习中必须担任一个任务。师生对发言人的评价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要给予足够的时间确保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
比如讲解戏剧单元,可以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来演绎经典、了解经典;开展辩论,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思路;在模拟办案中,每一个人担任的角色都是对文本的解读;现代诗歌鉴赏让每一小组负责
一个单元,自己确定讲解主题,寻找资料,进行讲演。
4.积极有效接受学习
新课程不代表排斥接受性的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并不是学习者简单地、被动地将新知识容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它的发生需要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一系列心理活动。而有的内容通过接受学习可能更能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条理性的表达能力。
四、作业的多样化
以往的作业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检测,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忽视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兴趣的维护和利用,也不太
能体现学生的思考、交流和合作,从而无法准确地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进行准确认定。针对这些问
题,可以让语文作业在新课程理念下多样化起来。
1.识记类作业
检查识记类知识点的过手情况,如听写、默写等。
2.诵读类作业
训练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情感,在诵读声中陶冶情操。
3.合作探究类作业
这是综合性的作业考查,如布置学生演绎课本剧。这就涉及对课本的全面理解、适当改编、合作排演甚至道具、物美、服装等等。再比如,将选修教材中的现代诗和小说部分划分给各个学习小组,运用曾经学过的对诗歌及小说的理解方法,小组内分工,查阅资料,归纳要点,进行展示。学生通过朗诵音频、相关剧集的视频或制作精美的幻灯片进行展示,其效果并不比老师传授的差。不求达到学生对每个作品都深刻理解,至少在本小组准备的过程中可获得解读诗歌或小说的方法,可运用于今后的自我阅读中。
4.查阅类作业
学生查阅和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或延伸,或者是与此类似的
作品,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或翻阅有关书籍,更详细地认识、了解、补充和完善知识,从而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设计此类作业,教师应事先进行查找,对知识有全面正确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功底广博深厚,并留心发现学生在查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学生能较顺畅地完成任务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