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2016-11-16孙丽娟
孙丽娟
【摘要】本文探讨了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即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个性化、多样化的考核办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个性化 多样化
民办高校的学生本身英语基础相对较薄弱,艺术生和非艺术生水平差异较大,专科和本科的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也大不相同。因此,统一的教材和教学进度,以及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而言,不能使他们学有所用,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都不能使大部分学生通过期末考试。这样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无疑不适合民办高校的学生。民办高校的学生,语言基础虽然相对比较薄弱,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实践能力强、敢于尝试、敢想敢说,这些特点是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
一、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个性化、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民办高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下面以笔者所任院校14级会计学专业专科(简称“会专”)、建筑工程专业专科
(简称“建专”),以及14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简称“汉教”)、美术学专业本科(简称“美本”)大学英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为例(统计分数均为卷面分数),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个性化、多样化教学模式探索的必要性。
由上面两个表格和统计数字说明,在笔者所任民办高校中,不同专业之间,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的差异很大:会专75%的学生分数达到60分之上,而同样的一份试卷,建专50%的学生分数60分以下;汉教69%的学生是70分以上,而美本50%的学生70分以下。在同一个班级之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以建专为例,该班的最高分是92分,最低分只有17分;本科状况也是如此,汉教最高分是95分,最低分只有34分。综上所述,在民办高校中,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应该是统一的,而应该是个性化、多样化的,只有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符合各专业、各班级、各个学生的需要。
二、大学英语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设置
1.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Graddol (2006)在预言未来的英语教学时说:“不会再只有一种教学模式,一种学习方法,一种学习动机,一种教学大纲,一种英语教材,一种测试方法,甚至一种英语供学习”。我们不能在抛弃一个统一、规范的课程要求和教学模式后,又去建立起另一个统一的、规范的课程要求和教学模式。
笔者的总体构想是提倡更适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2+1+1+n”模式。笔者提出这种教学模式的标准是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现实情况。众所周知,民办高校的学生英语水平严重参差不齐,尤其是民办高校的艺术生。艺术生和非艺术生英语水平的差距非常大,艺术生本身英语水平也非常参差不齐,这就不能按照现有的模式进行教学。此外,这几年,民办高校学生中考研的越来越多,但是其英语水平有限,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类必修课只开设两年的时间,这就为民办高校考研的学生造成了非常大的障碍。因此,笔者提出了更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的“2+1+1+n”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其设想如下:首先“2”既指艺术生和非艺术生分开,又指大一学年的两个学期的英语教学;“1”可以是继续考研的学生可以再多加一学年的学术英语课程;还可以是语言文化类的选修课,包括跨文化交际、英语名著与电影欣赏、圣经故事、欧洲文化入门等;同样也可以是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实践课程,包括演讲、戏剧表演、电影配音、辩论等。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需要,选择性地学习不同的英语课程,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又有利于今后学术或专业的发展。
2.由基础英语教学向专门用途英语转化。现在许多人对大学英语无限制的打基础,不与专业结合提出了质疑。胡庚申(1998)提出,如果大学英语的教学只是在沿用旧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里打基础,就必然会使大学英语的教学严重滞后。程雨民(2002)和章振邦(2003)觉得大学生从中学毕业之后,来到大学学习就应该直接过渡到专业英语学习,而不必再学普通的英语。顾海兵(2004)提出我们应该缩减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时间。以上学者的观点对于民办高校的具体情况而言,稍显极端,但是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的不同的专业让他们选择上不同的专门用途的英语(ESP)课程,例如,空乘专业可以选择乘务英语课程,金融专业可以选择金融英语课程,旅游专业可以选择旅游英语课程等。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重要的不是语言基础知识,而是专门用途的英语。这些课程可以使学生们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为专业的学习以及研究做好语言上的准备,提高他们在专业学习上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技巧,并为他们将来在职场上做好充足的语言准备。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个性化、多样化
1.多媒体教学。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个性化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计算机能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机学习的时间,让他们不但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还有利于教师进行监督,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有利于教师进一步修订教学计划。
2.微课。微课教学(Microteaching)早期对应的中文翻译是微格教学。当微格教学法从培训教师某些教学技能的培训拿到寻常教学的环境作为常规的教学活动时,便构成了“微课教学”。它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用微课形式教学;一种用微课资源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课、微信、校园网等互动平台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仅基于学生学习的普遍特征,而且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资源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等特点(2015)。这样的课堂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们真正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做到上课有所收获。
3.翻转课堂。所谓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
四、大学英语考核方式的个性化、多样化
由于民办高校专业与专业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用一份统一的试卷没有办法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衡量。其次,现在的试卷只是对学生们读写能力的考核,高分成绩的学生读写能力和交际能力不一定就优秀,反而大多时候,他们根本就是“哑巴英语”。再次,在民办高校中,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有一批平时不怎么学习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的一段时间,突击一下,成绩反而比平时刻苦学习的学生要高。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而且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导向,那就是平时可以不学习。基于上述情况,笔者提出,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要分成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包括教师评估、网络评估、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终结性评估包括口语考试和期终考试,而这种考试阶段性测试,每月一次。
五、结语
本文探讨了构建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分析了其必要性,提出了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即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个性化、多样化的考核办法。通过上述研究和探讨,笔者认为,在民办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上,只有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才符合学生们的实际,才有利于学生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改变现在大学英语教学在民办高校的尴尬情况,才能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胡庚申.“双外 ”教学法: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5):26-28.
[2]程雨民.入世形式下的外语教改[J].外国语,2002(6):10-12.
[3]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顾海兵.值得反思的高校公共外语教育制度[J].南方周末, 2004.10.25.
[5]束定芳.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J].外语界2005 (9):2-7.
[6]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27-32.
[7]刘万辉.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8]Graddol,D,2006,English Next[M].London:Latimer Trend & Company Ltd.
[9]Vygotsky,1978,Mind in Society 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