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促精彩生成
2015-09-10杨永兵
杨永兵
摘 要: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设使教学走向有序,生成使教学充满灵气。教学因精心预设而精彩,教学因精彩生成而出彩。从预设中注意的问题及促使精彩生成策略两方面进行阐述,以追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间的动态平衡,使二者有机融合,让课堂焕发活力。
关键词:精彩生成;课程资源;生成空间
生成性课堂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时间分配等,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教师要多措并举,努力追寻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达到预设与生成的融合。
兵法中有“不打无准备之战”,教学亦如此。在课前,根据学情,教师必须对教学任务和课堂可能出现的“意外”有一个初步、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会游刃有余;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才可能使预设为学生的“有效生成”提供丰富的生长点、着落点。
一、精心预设
1.预设要有针对性
适合学生的需要才是最好的,才是最有效的。因此。教师在预设时,要重视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构建符合学生实际,保证授课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备课时构建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学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预设真正“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
2.关注各种课堂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在课前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有针对性地整合教材,通过选择、补充、调整内容,让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生成。
3.预设要有弹性,给学生留下生成空间
教师在考虑课堂,预设时,首先,无论是在学习目标的制订上还是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都要体现弹性要求,要为课堂中学生的实际表现调整内容预留空间或时间。其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要有弹性。设计教学预案时对时间、学生练习设计上都要留有余地,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追寻“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平衡,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显现课堂魅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精彩生成
1.生成不能偏离教学目标
预设和生成的本质和价值取向就是有效教学。教师不能为了生成而生成,而应根据教材和学情,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以更好地促进目标的达成。预设要凸显教学目标,生成要彰显教学目标。
2.生成要着眼有效教学
生成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满足学生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善于捕捉相关信息,对有价值的生成,将其视成重要的课堂资源加以利用,而价值不大或无效的生成,要正确引领,及时处理,确保动态生成高效有序。只有让“生成”走向“有效”,只有将“生成”与“有效”的和谐结合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真实的课堂状态。
3.合理把握生成与预设的度
教学本身就是“度”的艺术。“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实际,巧妙地作出‘无痕迹相应的变动”。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预设而又不拘泥于预设,要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为此,教师要注意分析学生的生成是否有效,是否偏离整体教学目标;要适可而止,对无效的生成要巧妙地引到主体上来,同时教师要注意火候,像厨师做菜一样控制好课堂气氛的“温度”,该放手时必须放,该回归时一定回得来。
4.教师角色转变,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
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体验,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需求中的生成。一是和谐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想质疑,促进动态生成。二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三是鼓励合作交流,把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在交流倾听中调整思路,掌握方法;在合作中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从而开挖动态生成的源泉。四是学会倾听,用爱倾听学生的声音。五是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成教学资源,发挥教师引领作用,使生成更加有效。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只要教师有民主的思想、宽容的心态、明锐的眼光、广博的知识,就能焕发生成,就能容忍生成,就能抓住生成,就能引领生成,就能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平台,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激起“千层浪”,让预设与生成共融合、同精彩。
参考文献:
[1]殷晓静.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刘玉昕.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