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实验,促进初中数学的知行合一

2015-09-07徐秀玲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数学实验知行合一初中数学

徐秀玲

[摘 要] 初中数学不只是抽象地研究数与形,初中数学需要借助初中生的认知特点,确保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均得到充分运用,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知行合一. 数学实验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数学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类似,但又具有数学的本质特征. 本文以“勾股定理”为列,阐述如何通过数学实验实现知行合一.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实验;知行合一

数学实验是一个新兴事物,在百度中输入数学实验关键词会发现,其更多地指向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大学数学实验,这意味着,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数学实验还没有得到广泛认识,更别说理解了. 但事实上,初中数学又蕴涵着丰富的数学实验内容,从基本的合情推理,到数学课堂上的数学活动,其实都有数学实验的影子. 有人这样界定数学实验的内涵:为获得某种数学理论,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问题,实验者运用理性的手段,在数学思维活动的作用下,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进行探索、研究活动. 这样的界定指明了数字实验的基本含义,但对实验本身特点的描述不够充分. 笔者梳理其他相关资料后发现,数学实验具有实验特性,选择数学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并以一定的步骤加以运用,也是数学实验的基本因子. 在这样的视角之下,数学实验既具有动手的含义,又具有动脑的要素,从而具有数学探究特征. 从这个角度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应当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

需指明的是,数学实验作为一种操作性活动,其有利于数学知识与数学行为的巧妙结合,也有利于数学教学的知行合一.

初中数学实验的理论梳理

根据笔者对相关理论的梳理发现,在自然科学及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实验所充当的作用除了作为科学概念的背景之外,就是作为科学规律的探究的某一个环节存在. 事实上,数学与科学关系密切,很多科学家本身也是数学家,而大数学家欧拉也说,“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数学也不例外. ”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实验应当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呢?笔者以为这首先是一个理论问题.

研究表明,数学实验的出现形式与科学探究中的形式并无质的区别,具体到数学探究的过程中,以数学实验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常常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情境的作用自不必细说,数学情境对于数学问题的提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情境对数学认知平衡的作用上. 研究表明,良好的数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受到冲击,从而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一旦学生的问题经过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那就成为一个有形的数学问题. 从数学探究的角度来看,适合学生解决的数学问题才是有意义的.

第二步:作出数学猜想. 对于提出的数学问题,其答案可能是什么?一般来说需要经过学生的猜想过程. 猜想不是没有依据的瞎想,猜想是学生结合原有的认知经验,并对新问题进行可能性判断的过程. 猜想不一定正确,但一般来说猜想必须有依据. 有无依据,一般是衡量学生猜想质量的重要指标.

第三步:设计数学实验,验证数学猜想. 猜想是否正确,需通过证明. 一般来说,证明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数学推理,即通过已知的数学规律进行逻辑上的推理,其需要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此时的加工对象是抽象的数(包括符号、公式等)与形;另一种是数学实验,数学实验也需要逻辑思维,但其表现往往是形象的数学实验,其往往需要形象思维超过抽象思维. 相比较而言,后者对于更多的初中生具有普适性,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情境下,数学实验因为需要的时间更长,因而常常为教师所放弃(当然也有可能是数学教师无运用意识).

第四步:进行数学实验,收集实验现象及数据. 根据设计的数学实验步骤,利用相应的器材(这里所说的器材不一定是有形的器材,与自然科学的探究不一样,数学实验中的器材更多的是相关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收集相关数据.

第五步:得出数学实验规律. 数学规律的得出依赖于实验的结果,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规律分析.

第六步:对规律进行数学化. 上一步骤中得出的数学规律往往是经验性的,对于经验性的朴素数学规律进行数学化处理,使之变成科学的数学规律,是数学实验的最终步骤.

上述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数学实验过程,其既类似于自然科学中的实验步骤,又具有明显的数学特征:其一,其面对的对象是数学的;其二,其过程中用到的是数学工具与数学思维;其三,其结果需要数学化.

初中数学实验的教学实践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数学实验的运用既具有普遍的共性,又与具体的数学内容相关. 一般来说,想要寻找一个精细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数学实验模式,几乎不可能. 但在宏观步骤(如上)的指导之下,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去设计一个数学实验,那是可能的. 现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探究过程.

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其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关键在于教学重点的确定. 笔者认为,对于本内容的教学,探究的过程是重点,因此问题的提出相对就应简单一些. 笔者提出的问题是:中国数学研究有一个规律叫“勾三股四弦五”,它是什么意思呢?西方的古老数学中有一个数学家叫毕达哥拉斯,它有一项重要发现,是什么发现呢?通过古代中外两个殊途同归的数学研究引入课题,算是一种情境创设,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提出问题与猜想环节,笔者也没有花太多的时间,主要任务有二:其一,借助直角三角形,解释“勾三股四弦五”的含义;其二,介绍毕达哥拉斯的发现(具体可以参考教材,这里不赘述). 然后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满足这样的规律呢?

学生的猜想这时往往有困难,因为这个问题学生不具有猜想的知识基础,无论答案是“是”还是“不是”,往往只能是学生的无意识判断,不宜花费太多时间.endprint

在设计实验与实验验证两个环节,数学实验的魅力可以得到充分彰显. 首先是实验的设计,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可以转换成什么?而学生的答案往往是:长度. 这个时候,学生很少想到面积. 于是,第一个数学实验往往不是利用面积来证明,而是利用纯粹的长度来证明. 笔者在实验中借助应用软件,可以相对精确地测出两条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然后求出它们的平方,并去检验其是否满足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一关系. 有意思的是,学生还会下意识地在纸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刻度尺去测量. 笔者以为这也是有价值的,尽管其不精确,但实验思想却是正确的. 但就算是借助计算机软件,其关系也不是十分精确.

面对这样的困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测量和计算的方法,是纯粹的数学意义. 而某一条边的平方还具有几何意义!这样的引导,容易让学生想到正方形的面积,于是学生的思维就由测量计算转向寻找与三条边相关的面积关系——这是这一数学实验的核心所在. 传统数学教学中,为什么会想到用面积关系来证明勾股定理,这是难以突破的. 但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去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恰恰会为后面的实验探究奠定基础.

至于后面的实验过程,同行们倒是比较熟悉,这里也不赘述,只是需要强调的是,实验的最后需要进行数学化. 因为学生得到的结果往往是经验化的表述,“一条直角边的平方,加上另一条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是学生最容易产生的说法,而由其引导到最终的勾股定理过程不容忽视,这里要跟学生强调数学语言的简洁性.

到此,数学实验过程全部结束. 分析这段过程,发现其既与传统数学教学有重叠的地方,又有所不同,而不同之处,往往也是数学实验的关键之处

基于数学实验的初中数学教学

今天,我们认为数学是研究数与形,而数与形又是高度抽象的,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总认为抽象是数学的特征. 其实这一认识是片面的,尤其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要充分展示其形象性,而形象性的重要手段就是数学实验.

在笔者上面所举的例子中,既有必要的抽象思维,又有丰富的形象操作手段,无论是学生粗糙的测量、计算操作,还是借用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其实都是数学实验的思想体现.

因此,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学要高度重视实验的价值,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得到协调运用,让动手和动脑能够相互促进,这对于学生认识数学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而言,也是重要的实现途径. 数学是知,实验是行,数学实验,无疑有效地促进了知行合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实验知行合一初中数学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