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训练在啦啦操项目中的应用

2015-08-26陈丹利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9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尖子功能性专项

陈丹利(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功能性训练在啦啦操项目中的应用

陈丹利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功能性训练在我国体能训练中的蓬勃发展,以康复为主的功能性训练被广泛用于体操、篮球、跆拳道等运动项目,在运动康复领域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已得到验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调查啦啦操训练内容的现状,分析啦啦操应用功能性训练的重要性,探讨功能性训练在啦啦操项目中的应用,目的在于提高啦啦操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水平和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功能性训练;啦啦操;应用

功能性训练源于运动理疗和康复训练领域[3],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以康复为主要目的的功能性训练被广泛用于体操、篮球、跆拳道等运动项目,且大多数是用来改善运动员和参与者的各关节的稳定性、肌肉控制、力量和耐力,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功能性训练是较全面的训练,在康复领域,功能性训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论证[2]。

据研究调查表明[11],在啦啦操项目中,其训练内容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的训练方式为主,无论是舞蹈还是技巧啦啦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都会发生各关节部位的运动损伤。因此本研究以调查啦啦操训练内容的现状,分析运用功能性训练的重要性,探讨功能性训练在啦啦操项目中的运用,为啦啦操项目的训练内容与方法手段提供参考,对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和提高啦啦操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功能性训练在啦啦操项目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功能性训练的参考书目、中国知网上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结合啦啦操项目特征加以分析总结,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1.2.2专家访谈法 通过访问武汉体院运动训练教研室体能训练方向的专家教授,收集相应资料,对功能性训练的定义及与篮球、游泳等运动项目的相关研究作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 功能性训练的本质与哲学原理

2.1功能性训练的本质 由于功能性训练在我国竞技体育和大众健身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所代表的立场和侧重点不同,因此对功能性训练有着不同的认识。

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认为,功能性训练是指那些涉及运动链中每一个关节在不同平面的加速、减速及稳定性训练动作。而美国运动委员会认为,功能性训练是训练身体动作的活动,包括平衡性、稳定性、核心训练和动态运动训练。而学者Michael Boyle认为功能性训练从本质上就是有目的的运动训练[1]。

国外学者Santana J.C.表明:功能性训练是提高运动员跑、跳、爬等人类基本的运动能力并运用于竞技训练领域的一系列运动活动。而对于非运动员来讲,功能性训练则主要用于预防和恢复运动损伤[2]。Michael P.Reiman也认为,功能性训练就是普通人和运动员为完成具体的运动目标,由身体多组肌群和多个关节共同参与,并使练习的条件尽量与实际运动环境相似的训练方式[1]。

武汉体院李丹阳认为,功能性训练就是通过全面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身体运动系统的工作机能,以达到更好发挥竞技水平的训练方法体系。还特别强调多关节、多方位、融合本体感觉的训练,以达到运动中动力链的高效,动作模式稳定与整个运动过程能量使用的经济性,同时兼顾保持基本生活能力所需的身体素质[3]。

国内学者董德龙认为,功能性训练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包括功能性力量、速度、耐力等训练。从全局的角度找出运动员个体的弱点,而功能性力量训练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全面和突出功能性力量训练,注重肌肉之间的协调发展,采用有效的训练方法,达到高度的身体协调能力[1]。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可看出,功能性训练都是在其训练目的、方式上加以阐述,但很少对功能性训练的本质进行分析,最终可得出,功能性训练是以传统训练为基础,塑造专项能力为根本目的,运用国外的训练器械(如TRX、绳梯、瑞士球等),为提高运动员的核心稳定、平衡协调、控制力等身体素质技能,并预防和恢复运动项目训练中运动损伤的一种训练。

2.2功能性训练的哲学原理

2.2.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功能性训练要训练的并不是独立的肌肉而是一种将人体多关节、多肌肉群联系在一起的动作训练方式,在比赛和训练中,运动员表现的运动能力并不是单个关节、单肌肉实现的,而是在神经中枢的指引下,全身各关节、各肌肉群共同作用表现出来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身体各关节、各肌肉也是普遍联系的,只有当各个部分加起来,组成一个整体时,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功能性训练强调的核心训练、平衡与稳定性、柔韧与反应、与传统训练相结合正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只有提高各关节、部位的能力,才能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和预防其运动损伤的效果。当然所有的训练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啦啦操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要用最合适的方法将啦啦操项目的特征与功能性训练方式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运动表现。

2.2.2质量互变规律 马克思主义原理表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而量变转化为质变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状态和形式,事物不断地循环往复,这就构成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无限循环过程。在功能性训练中,量代表的首先是训练的强度、大小、次数等,再者考虑专项动作训练的质量,即训练多方向、多关节、多肌肉群的特点。每个项目运动员的功能性动作经过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和提高阶段——自动化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竞技成绩得到提高,在训练过程中,教练通过提高训练时的运动速度、减少间歇时间等提高运动员的动作质量。

功能性动作的筛查(FMS测试)表明,运动员在具备一定灵活性、稳定性能力的基础上,开始循环往复的训练,经过量的积累变化最终引起质的飞跃,形成稳定的动作模式,最终构建出完整的最优化的体能金字塔模型[6]。在啦啦操项目的训练中,无论在技巧上还是舞蹈啦啦操上,所有的组合动作(操化)、难度动作(翻腾、跳跃、转体等)都需要一直练、重复练、不断练,找到方法正确练,使运动员对啦啦操动作产生自动化的状态,能轻松自如地完成动作难度,这样便能达到运动员的最佳运动水平。

2.2.3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功能性训练虽然是一个全面且系统的训练,但其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训练过程中,根据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遵循人体自身各关节部位的适应规律,制订符合运动员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强度和负荷量、持续时间与间歇时间,只有运动员具备了充分的平衡性、稳定性和灵活性之后,才能有效地完成动作模式,功能性训练才能在啦啦操项目中展开。

在啦啦操项目中,随着运动员训练的时间和对项目的熟悉度,为了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水平,教练员要强调并重视运动员基础的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主要体现在整体训练和全方位的训练、身体姿态控制、肌肉整体平衡、肌肉功能最优化、神经控制、拉伸-缩短模式等训练要素方面,各个部分的训练都很重要,若是某部分的训练没做好,就会影响整体的能力和水平,若是每部分都做好,整体的水平就会得到大大地提升。所以说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部分作用于整体,整体也反作用于部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 啦啦操项目训练内容的分析

据2010-2013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可知,啦啦操由技巧啦啦操和舞蹈啦啦操组成,是一个集体项目。主要以舞蹈动作为基础,加上配合及难度动作,与其身体重心平稳的形式展现出来。技巧啦啦操是一项将体操、健美操速度及基本技术、基本的舞蹈元素与相关技能类难度项目相结合的运动。技巧啦啦操中高超的难度技术动作的完成,需要底座、尖子和保护运动员三者之间娴熟、默契的配合,以及较高的专项技术能力[12]。

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的训练分为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12],一般训练主要包括力量、耐力、柔韧、平衡等身体素质的训练;专项训练包括两者各自的成套组合动作、啦啦操32个基本手位与动作之外,还包含归属于舞蹈和技巧啦啦操各自特点的难度动作(图1)。

啦啦操项目的训练内容基于啦啦操竞赛规则而定,训练方式主要以传统的跑步、俯卧撑、团身跳、控腰腹为主,因运动员身体素质不高和教练员训练方法不佳,训练效果不大,成绩不突出,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能得到较大的提升,而且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易受损伤,阻碍了啦啦操项目的快速发展。

4 啦啦操项目应用功能性训练的重要性

图1 啦啦操项目的训练内容

图2 功能性训练的“金字塔”模型

4.1功能性训练应用的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Gary提出了动力链(运动链)理论,并成为了功能性训练的理论基石。他认为,用一个“链条”将参与运动的人体全身各关节和肌肉进行关联和功能整合,这个“链条”称为动力链(运动链),这种将肌群的概念进行整合的特点就是动力链理论的核心之一[4]。其理论是在更宽阔的视角上了解关节运动及肌肉群收缩的功能。在动力链的动量传递过程中,人体核心部位的脊柱-骨盆和髋关节联合部位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即人体核心部位主要具有产生、传递和控制力量的功能[4]。

动作模式是人体基本的功能性动作,是各项运动竞技能力实现的关键之一。已有专家学者研究出了功能性训练的“金字塔”模型,调查表明啦啦操项目更适合陈杰[5]做的“金字塔”模型(图2)更符合啦啦操项目的特征。啦啦操项目中任何完整的、复杂的难度动作都是由简单的动作模式构成的,啦啦操专项化的动作模式,运用功能性训练可使运动损伤的几率变低。功能性训练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专项能力[3]。啦啦操项目核心区、力量、柔韧都很重要,专项素质各有差异变化,在训练过程中,既要强调与其他项目共有的动作模式,也要注意啦啦操项目本身的动作训练模式,通过改善动作模式来提高啦啦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表现,促使啦啦操运动员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4.2啦啦操项目应用功能性训练的作用 啦啦操项目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每年的参赛人数都在增加,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就更需要重视啦啦操的动作技术,同时也要预防运动损伤。功能性训练既能提高啦啦操运动员在专项上的技术能力,而且还能预防运动员损伤,因此功能性训练对啦啦操项目来说,是一种较合适的训练方式,并且也能促进啦啦操项目在我国持续、快速地发展。

4.2.1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 现代功能性训练理念认为:平衡能力、柔韧性、灵敏性以及协调性构成体能素质的基础,是力量、速度和耐力发挥的基础[5]。功能性训练颠覆了传统的训练结构,其重视运动员在不稳定状态下的核心区训练,其常用的器械是TRX(悬吊)、绳梯、瑞士球等,在啦啦操训练中,结合这些器械,根据不稳定状态,激发运动员或参与者正常情况下无法训练到的肌肉参与运动,增强身体的核心稳定性,强化核心力量,提高啦啦操动作技术的训练效果。

传统的力量训练都是以增加训练量和强度来达到训练目的,而功能性训练创造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在训练器械上区别于传统的器械,其有助于稳定脊柱,改善身体控制力和平衡性,而功能性训练在啦啦操项目中会注重啦啦操运动员专项性的训练,了解啦啦操项目的本质规律和核心因素,在训练的过程中对力量训练加以创新,提高啦啦操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促进功能性训练在啦啦操项目上有效并合理地应用。

4.2.2预防运动员运动损伤 啦啦操项目是在三维空间下进行的多关节运动,常见的啦啦操力量训练主要是单维度的大负荷运动,教练员一般采用大负荷的训练方式来发展啦啦操运动员或参与者上下肢的力量素质,若运动员或参与者某肌肉、关节部位力量差,练习者肌肉发展失去平衡,这样就易造成运动损伤。

啦啦操项目中尖子运动员和底座运动员受伤现象较多,尖子运动员会有手臂骨折,脚踝扭伤,而底座运动员经常会被尖子砸到、脚踝、手臂等损伤,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配合不佳、身体素质不好等。功能性训练遵循系统性原则,有效地在运动员或参与者核心区和四肢力量的基础上,重视发展运动员的柔韧性和稳定性,以达到高效地身体素质。运用功能性训练要针对啦啦操项目的特征,为保证肌肉均衡发展和深层小肌肉的运动,采用独特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有专项动作特点的训练方式,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5 功能性训练在啦啦操项目中的应用

在啦啦操项目中,功能性训练是将啦啦操运动员已获得的身体素质完全表现出来,主要强调的是训练的质量,与身体素质训练相结合,重视多种体能素质的整合训练,以科学化地提高训练效果为导向进行训练,预防运动损伤,提高啦啦操运动员的专项能力。

功能性训练是一个全方位的训练方法体系,啦啦操项目采用功能性训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通过采用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方式,塑造啦啦操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在技巧啦啦操训练中,力量、柔韧、平衡及反应力都是底座、尖子运动员必备的身体机能,而且核心区训练、平衡与稳定的训练、力量训练、柔韧及反应训练都是啦啦操项目应用功能性训练所必须的训练内容(图3),主要是为了整合身体的多种素质,达到啦啦操专项化真正的需求。

5.1以核心区为主的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是功能性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地用于运动项目中,啦啦操项目尤其需要核心训练,已有研究表明,核心是核心区域的简称,核心是指膈肌——盆底肌间的区域,即“腰椎——骨盆——髋关节”构成的关节组织联合体,囊括附骨骼、肌腱、肌肉与韧带等组织[6]。核心区训练是功能性训练的关键,是身体全面训练计划实现的基础。核心区域在动量传递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人体运动链的枢纽环节[3]。啦啦操运动员完成翻腾、跳跃、转体等难度动作时更需要较好的核心力量。

图3 功能性训练在啦啦操项目中的应用

啦啦操运动员在完成翻腾、跳跃类和转体类难度动作时,只重视外在的训练,有时会忽略身体核心部分的训练,恰巧核心区域的训练又是啦啦操运动员训练的关键部位,稳定、高效的核心区力量使啦啦操运动员能更好地完成较高的难度动作并有助于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不管在啦啦操训练还是在赛场上,技巧啦啦操尖子运动员在完成抛接、托举、金字塔难度动作期间,由于身体姿势不断变化、左右移动变化、重心起伏变化,在整个动态过程中,尖子运动员需要依靠较强的核心力量来调整身体姿势和保持躯体平衡稳定的状态,为了完成高精尖的动作技术质量,尖子运动员的核心区域须控制好全身的姿态。美国舞蹈啦啦操运动员在完成转体、挥鞭转这一系列难度动作时,很轻松而且动作很美,而我国啦啦操运动员在挥鞭转这一类难度上技术不高、技巧不好,当然这还需要较强的核心训练才能更好地完成。

5.2以平衡、稳定为主的训练 啦啦操项目中,运动员在完成难度动作时,根据转动力矩的物理学原理,在封闭的个体保持恒定的原理下,下肢产生一个向前的转动力矩,其他部位必然要产生一个相反的转动力矩,这样才能达到身体的平衡状态。平衡性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神经肌肉控制效率为目的的、系统的、渐进性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啦啦操训练过程中,功能性训练是将自身体重作为阻力并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进而强化运动员的平衡能力。

啦啦操项目中,训练和比赛中的平衡主要源于重心的控制,尖子运动员需要在底座运动员的支撑上完成柔韧、力量等难度动作,因此重心的控制对尖子运动员来说极为重要。同时,李丹阳[3]表明改善肌肉和外部的运行效能有助于运动时募集到更多的主动肌神经元,减少对抗肌带来的阻力,并且有助于减少运动损伤,产生高效的、更大的肌肉力量。尖子运动员在空中完成动作时,一定要重视重心的控制,这不但可以完成高质量的难度动作,还可以减轻底座运动员托举的力量,尖子运动员控制好,底座运动员配合好,加上后点保护,这样就能做出完美的啦啦操技巧难度动作。舞蹈啦啦操中更需要较强的平衡力,较多的转体动作,如运动员没有较好的平衡控制和重心控制是没法做出漂亮且优美的难度动作。5.3 以柔韧和反应为主的训练 功能性训练是结合了传统训练和专项训练的训练方法,其主要作用于把运动已有的身体素质在完成动作时表现出来,利于运动员将一般运动素质向专项化的运动素质转变,其不仅要求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还要具有良好的柔韧素质。

功能性训练重视运动员运动素质和身体技能的结合,强调身体素质的均衡性和整体性,以人体动力链为理论基础,重视多关节、多维度的整体训练,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水平。

柔韧性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舞蹈啦啦操难度的高低,对技巧尖子运动员也是较为重要的。反应训练对技巧啦啦操尖子运动员来说是必须的,因为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尖子运动员必须要及时反应,这样才会减少损伤的发生。

在专项训练的过程中教练也可适当地加上训练反应力的练习,可以提高应变能力和反应时间,使运动员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训练过程中,也要注意适当的拉伸练习,不仅能增强其柔韧性,又能缓解运动损伤带来的不便。

5.4与传统训练相结合的训练 功能性训练需要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能力,如果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达不到要求,便无法提高其运动能力。而力量训练是各项训练的基础,它也是功能性训练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是指以提高全身肌肉整体工作能力和效率为目的,强化身体躯干部位和各关节周围小肌肉群的稳定辅助作用的力量能力。功能性力量训练是基于人整体的运动链协调运动的,其注重对人体运动的整体性,强调完成动作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以及在人体各项运动过程中的协调用力。

技巧啦啦操训练中最常见的力量训练方法也就是俯卧撑之类的基本练习法,尖子运动员和保护运动员的力量要求比底座运动员的力量要求相对低些,底座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承担的全是尖子运动员整个人的重量,若尖子运动员没有做好核心及重心的控制,底座运动员的托举压力是相当大的。舞蹈啦啦操中虽然没有过多地托举、金字塔类难度动作,但力量训练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在啦啦操训练中,教练应突出力量训练的全面性、协调性和针对性,注重运动员肌肉之间的协调发力,找到对啦啦操项目迅速到位的发力特征,找出运动员在力量方面的不足,运用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啦啦操运动员的协调用力。

6 结 论

1)功能性训练主要以传统训练为基础,塑造专项能力为根本,提高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平衡协调力以及控制力等素质,并预防运动损伤。体现的哲学原理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质量互变规律、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2)啦啦操项目的一般训练包括力量、耐力、柔韧、平衡等身体素质;专项训练除啦啦操32个基本手位和成套组合动作之外,还包括舞蹈啦啦操的平衡与柔韧类、转体类、跳跃类难度动作,技巧啦啦操的金字塔类、抛接类、托举类、翻腾类、口号和保护与帮助类难度动作。

3)功能性训练是以“动力链”为理论基础,以核心区和平衡稳定性为主,与传统训练相结合,以柔韧和反应的训练为主,将肌肉群进行整合,改善啦啦操动作模式,循序渐进地进行,有利于增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竞技成绩,并预防其运动损伤。

[1]董德龙,王卫星,梁建平.振动、核心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5):106-107.

[2]崔德刚,邱芬.功能性训练的科学性诠释及其运用[J].体育成人教育期刊,2013,12(6):78-79.

[3]李丹阳.功能性训练:释义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0):71-76.

[4]刘洪燕.篮球运动员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理论基础[J].山东体育科技,2011,33(4):13-14.

[5]陈杰,陈月亮.功能性训练研究进展述略[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3):68-70.

[6]龙斌,李丹阳.功能性训练的科学内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 47(2):72-76.

[7]魏小芳,刘勰,姜宏斌.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探析——科学训练方法新视域[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8):48-51.

[8]李春雷,夏吉祥.田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4):108-112.

[9]于红妍,王虎,冯春辉,等.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的理论思考-—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6):509-512.

[10]曹森.我国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11]高丽.技巧啦啦操专项体能训练内容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12]2010-2013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8328dc7102768e9951e73822.html.2015-07-13.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Training in Cheerleading

CHEN Dan-li
(Graduate College,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There is a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functional training in the physical training in China.The functional training based on rehabilitation is widely used in gymnastics, basketball, taekwondo and other sports events.Its validity and practicability have been verified in the field of sports rehabilitation.Based on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present situation of cheerleading training,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functional training in cheerleading and discusses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training in cheerlead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thlete’s special technical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ports injury.

functional training; cheerleading; application

G804.3

A

1004-7662(2015 )08- 0084- 06

2015-08-05

陈丹利,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健美操、啦啦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尖子功能性专项
赶牛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尖子坐抛物线及其几何性质拔高训练答案与提示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培养“尖子”造就精英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