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护理在烧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2015-08-15李秀华
李秀华 郭 晶
(贵州省人民医院烧伤科550002)
我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共收治248名各部位烧伤患者,通过正确的体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其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24例,其中男71例,女53例,小儿患者占48例,年龄13天新生儿至91岁,平均33岁,烧伤部位:躯干烧伤44例,头面部烧伤21例,臀部会阴部烧伤7例,四肢烧伤52例,根据《黎鏊烧伤学》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标准[1]分为:轻、中度烧伤78例,重度烧伤35例,特重度烧伤11例,经精心体位护理本组轻、中度患者烧伤创面无疤痕形成;重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后有色素不均匀,但无瘢痕增生及挛缩畸形。
2 方法
2.1 体位护理
2.1.1 休位摆放的原则体位摆放的基本原则是使关节处于功能位置,不同部位的肢体功能位置不同。烧伤患者经常采用使躯干放松的体位休息,如肢体的内收、屈曲,然而这样的体位加上瘢痕等因素容易导致肢体挛缩,故病人最舒适的体位往往是促使肢体挛缩的体位。因而在烧伤后,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掌握肢体的正确摆放位置。
2.1.2 休位摆放的目的对抗疤痕挛缩,即使挛缩发生也使肢体的挛缩发生在能发挥最大功能的位置上,减轻肢体水肿,减少疼痛。
2.1.3 辅助用具 枕头、沙垫、海绵垫、支具绷带、布垫、夹板、矫形器等。
2.2 实施方法
2.2.1 小面积烧伤患者 小面积轻度烧伤患者体位应保持功能体位,减轻烧伤畸形,一般烧伤患者根据烧伤创面部位的不同指导患者采取适宜的体位。以患者舒适不痛,创面暴露不受压,便于观察和处理,有利于大小便护理为准,安排适宜的体位。
2.2.2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体位 大面积烧伤病人卧床时间长,从早期就应注意容易出现畸形部位的体位摆放。使体位保持在功能位和对抗挛缩位,以预防瘢痕挛缩导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伤后48h之内应平卧位,若伴有休克,应采取抗休克体位即头部抬高15~30°,下肢抬高30~45°,以利于呼吸、脑血液供应、头面部消肿以及下肢静脉回流。
2.2.3 头面部烧伤患者的体位 头面部烧伤患者早期多采用半坐卧位或者仰卧头部垫高体位,可减轻肿胀,有利于呼吸。头下垫海绵垫或者气圈。
2.2.4 颈部烧伤患者的体位 颈前烧伤患者采取平仰体位,颈部垫软枕适当垫高,使头稍向后仰,颈前伸展充分暴露创面,防止颈前挛缩畸形;颈后及两侧烧伤要注意保持颈部中立位,防止两侧皮肤挛缩畸形,颈部可用软枕固定制动,患者体位较为舒适时,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制动[2]。
2.2.5 躯干、腋窝烧伤患者的体位该部位烧伤的患者需采取仰卧与俯卧交替变换的体位。使创面充分暴露,可用翻身床,若后背创面较大,应以俯卧位为主,仰卧位、侧卧位为辅。腋窝烧伤患者需抬高患肢,可采用患肢垫高或悬吊方法,既能保持舒适不疲乏,又能使创面很好的暴露并且不受压。
2.2.6 四肢烧伤的体位护理 四肢烧伤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自由卧位,但是不能压迫创面,需将患肢抬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手背烧伤患者,应指导患者腕关节掌屈位,手掌或全腕烧伤患者,腕以背屈为主,保持虎口张开,掌指关节屈曲,指关节伸直,全手烧伤应保持手功能位或抗挛缩位。膝关节伸侧烧伤的患者,膝部垫沙垫,微屈10~20°。若膝关节屈侧烧伤,应保持伸直位,必要时用支具固定。踝部烧伤:应保持中立位,踝关节背伸90°,抬高足部,病人的脚蹬在床尾放置的海绵垫或支具上,防止跟腱挛缩形成足下垂烧伤早期即可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防止血栓形成、关节僵硬等发生。
2.2.7 臀部会阴部烧伤体位 臀部会阴部烧伤患者多采取暴露疗法,应保持髋伸直位,双下肢充分外展使会阴创面充分暴露,防止皱折处积液,减少细菌生长,可使用翻身床和小儿人字床进行翻身体位护理。
3 小结
烧伤患者,特别是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由于创面疼痛,长期卧床及不正确的体位摆放、都可造成关节挛缩,压疮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专业的体位护理能使病人即感舒适又充分暴露创面,减少了创面受压和潮湿,有利于创面的愈合以及关节部位的功能恢复,同时又能有效预防压疮、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正确的体位护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黎鳌.黎鳌烧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14.
[2]伍素华,胡嘉念.烧伤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