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差钱 但缺爱——教学《秋天的怀念》有感

2015-08-15左映红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秋天的怀念差钱史铁生

左映红

(重庆市巴南中学校)

一、事件

学习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就准备拿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品味一下他所写的其他优秀篇章。我先让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合欢树》:自读,分组读,齐读,谈感想。接下来我投影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让学生赏析。坐在后两排的学生说看不大清楚,于是我就决定为学生范读一遍。当读到“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时,我禁不住哽咽了,就在这时,我听到了“嘻嘻”的笑声,这笑声是一个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长期跟随婆婆爷爷一起生活的男孩子发出的。我的心不由得一阵颤动。这是一篇写“母亲”在“我”脾气因双腿瘫痪而变得暴怒无常时好不容易劝定“我”去北海看菊花散散心而她自己却突然发病,临终时舍不下对儿女的彻骨牵挂的感人篇章。课后,我问该生为什么笑,他回答说:“老师,哪有那么感人嘛,你居然都要哭了!”我听了,不知道该对他说什么好。文章的怀念之情是那样的苦涩、凄切而悲凉,而我们现在的学生竟然一点也体会不到。

二、分析

现在,不少学生的父母外出挣钱,将幼小的孩子丢给老人照管,只在每月往家里寄回一笔钱就万事OK 了。长此以往,孩子与父母间的关系除了钱似乎就已经没有多少别的东西了——亲情随着长期的两地分隔变得生分、淡薄。因此,现在的许多留守孩子大多不差钱,但却缺乏爱——缺乏父母的关爱,从而也缺乏爱他人之心!

三、思考

怎样才能让留守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而也学会爱他人呢?

四、对策

第一,学校可以要求外出家长经常给孩子写信。杭州曾经举办过“民工子女教育大讲堂”,杭州灵栖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陆建华就建议父母多给孩子写信,并认为那是向孩子传递爱的比较好的方式。他说:“文字具有不可替代性,能给人以想象力,还能保存反复阅读,亲情需要爱的刺激,不能只靠电话,所以希望各位家长尽量花点时间给留守子女写信。”确实,写信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家长们这样做,既可以赢得孩子的信任,又能锻炼孩子的写作能力,还能减轻孩子的孤独感。

第二,要求父母多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与孩子交流。外出务工父母完全可以利用电脑、电话等现代通讯工具与孩子交流。亲切地与孩子谈心,循循善诱地教育孩子,注重对孩子思想修养方面的教育。

第三,要求父母给孩子打电话时要讲技巧。留守孩子因为长期和父母分隔两地,容易生疏,时常就会觉得没有什么话可以跟父母说。这时,就要求留守孩子的父母在给孩子打电话时要讲究技巧,不能老是问“表现怎么样”“乖不乖啊”之类的话,而应该多问一些孩子周围的情况,比如说同学、朋友;多问一些跟孩子自身有关的话题,比如说身高、外貌等。这些都是跟孩子沟通的好话题。

第四,要求家长利用孩子的长假时间让孩子亲身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难处。许多孩子的父母在外实际上干的都是脏累苦的活儿,为了多攒点儿钱,省吃俭用,任劳任怨。有时,为了赶工作进度,在酷暑中迎着烈日冒着中暑的危险加班加点地劳作。饿极了也是能凑合就凑合一顿。这样苦干,还不就是为了让孩子的生活好一点!但这却不一定能得到孩子的理解。如果孩子亲眼看见这些情况,将有助于使他们深深体会到父母辛勤付出背后的深沉的爱,有助于促使孩子养成节约、自立、自强的好品质,有助于促使孩子成人、成才。

猜你喜欢

秋天的怀念差钱史铁生
画与理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不差钱』的李白与『穷到家』的杜甫
《秋天的怀念》语词运用背后的情感解码
“差钱”也演“励志”剧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的意象创新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碎思
史铁生:心魂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