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三全”主题教研实施的保障

2015-08-15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新课程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三全教研组研讨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丁 丹

浅析“三全”主题教研实施的保障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丁 丹

“三全”主题教研是三全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是以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主题,在课堂观察和个人反思的基础上,引进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要素,引导教师围绕某一问题,有系统、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开展学习探究的活动。“三全”主题教研的有效实施需要从人员、组织、管理、资源、制度等多方面给予保障,才能实现“全员参与、全程研究、全体受益”的新型校本教研模式。

“三全”主题教研;保障

“三全”主题教研是三全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是以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主题,在课堂观察和个人反思的基础上,引进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要素,引导教师围绕某一问题,有系统、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开展学习探究的活动。本文从人员、组织、管理、资源、制度等多方面探讨了实现 “全员参与、全程研究、全体受益”的 “三全”主题教研的条件保障。

一、人员保障

1.领导重视是关键

“三全”主题教研是基于学校的行动研究,是立足学校,为学校发展服务的。作为校长,首先要具备 “全员参与、全程研究、全体受益”的思想,站在促进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建立学校发展愿景,以教师发展为本进行学校 “三全”主题教研运行和管理机制的设计,确定不同阶段学校主题教研的方向和重点,提供 “三全”主题教研实施的保障条件。其次,校长要把 “三全”主题教研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优先考虑和安排学校 “三全”主题教研工作,以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身份出现在 “三全”主题教研中,树立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和发展意识,及时为教师解决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确保 “三全”主题教研的有效实施。

2.主体能力是根本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的主体包括校长、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和教师,主体所具备的能力直接影响着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的实效。

(1)问题提出能力。在以问题研究为核心的 “三全”主题教研中,问题的提出和共性问题的选择是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需要具备问题提出的能力,积极、主动发现和提出研究问题。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教学过程中的困惑、集体备课过程中的疑问、教学情境以及学习交流活动中的感悟都是问题产生的来源,教师要善于在这些过程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江陵中学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中积累了很好的收集、确定问题的操作经验。

从教研组长的角度来看,教研 (备课)组长需要具备提炼和选择共性问题的能力。教研 (备课)组长应在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中和平时工作中收集本组教师教育实践和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出需要全组教师一起研究、探索的共性问题,从而确定本组校本教研的研究专题。

(2)学习能力。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在开展教研活动前围绕问题学习研讨,这就对教师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能够结合研究的问题迅速搜集学习材料 (包括理论知识、实践运用等),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理论和方法,研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运用、迁移、重组中,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教研 (备课)组长的学习能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获取信息能力,针对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提炼出来的共性问题,教研组长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快捷、简便、有效的方式获取准确知识、信息,能迅速判断并收集与解决本问题有关的学习材料,并在组织教师开展学习活动前预先学习;二是理论内化能力,教研 (备课)组长要能迅速地学习相关理论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指导教师开展理论学习;三是迁移运用能力,教研 (备课)组长能较好地运用相关理论迁移、重组、创新性地研究解决问题,在学习案例和研讨过程中能敏锐地挖掘出闪光点和改进点,能从不同的教学案例中寻找出解决教师共同教学问题的一般策略和规律。

(3)组织策划能力。首先,教研 (备课)组长要做好预设和计划并设计好教研活动方案、教学方案、观察工具等。要根据观察任务和观察内容特点对组内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地分工,保证每人都有明确的观察任务;其次,教研(备课)组长要有序地组织、实施各种类型的学习研究活动,如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叙事研究等;第三,教研 (备课)组长要组织全体人员围绕问题解决的有效性进行讨论交流,尽可能地形成一定的共识或总结出适宜大家在教学中运用的一般策略和规律。

(4)观察能力。 “三全”主题教研是建立在观察研究基础上的,教研过程中每一位参与研讨的教师都要有明确的观察任务,要注意课堂观察的严谨性和实效性。首先,要有明确的观察对象,有对授课教师教学行为的观察,有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情况的观察,还有对个别学生典型行为的观察。其次,要有明确的观察内容,即围绕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的主题,将研讨的问题分解成多个小问题,每组教师负责对其中一个小问题进行观察,确保观察有针对性。第三,教师在观察的同时要做好真实、详实的记载,处理好观察与记录的关系,避免出现只看不记或只记不看的现象,以免遗漏掉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信息。

(5)总结反思能力。从教师层面来看, “三全”主题教研是建立在叙事研究基础上的,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三全”主题教研的基础,在开展研究之前需要教师个人有对研究问题的实践和反思,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讲自己看到的现象及思考,避免研讨中出现聊天式的讨论或泛泛而谈。研讨活动后,所有教师都要撰写参加此次主题教研活动后的体会与反思,撰写时要围绕问题的产生、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解决的效果展开,并进行反思。

从教研 (备课)组长的层面来看,首先,教研 (备课)组长在专业引领中要指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研究知识和方法,对讨论中的观点和经验进行归纳、提升,对实践行为进行理论链接,通过专业引领促使每次研讨都能形成一定的共识或总结出适合大家在教学中运用的一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规律,从而提高教研实效性;其次,教研 (备课)组长对教研活动的反思要围绕本次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的教研目的或目标达成情况、组织方法与过程、操作要求与制度执行得是否到位等方面进行。反思的内容包括:①教研目标是否达成,若没有达成分析原因,便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改进、再观察、再研讨,直到问题解决;②教研活动的组织方法和过程是否使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③教研活动中各环节的操作要求是否合理;④教研活动中教研制度的执行力如何,是否保障了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等等。由此,通过多方面的反思,就能形成完善的教研活动案例或课例。

(6)专业引领能力。首先,校长要具备对学校主题教研活动进行指导和引领的能力,引领和把握学校校本教研的方向,及时提出新的学习要求、研究要求和制度建设要求。同时,要定期与分管校长和科教主任一起研究 “三全”主题教研组织实施中的困难与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促进学校 “三全”主题教研管理水平的提升。

从教科室主任的角度来看,教科室主任要通过对学校校本教研计划、活动、过程、成果及资源的管理,实现对组长和教师进行 “三全”主题教研方向引领,学习引领、研究引领、发展引领和文化引领。引领本校教师运用叙事研究、观察研究、课例研究等方法开展 “三全”主题教研;引领教师向同伴学习,向名家学习,向网络学习,向书本学习,学习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理论,学习课程标准,学习研究方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教研组和备课组建立对话、合作、反思、探索、共享的新教研文化。

从教研组长的角度来看,教研组长在专业引领中要指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研究知识和方法,对讨论中的观点和经验进行归纳、提升,对实践行为进行理论链接。通过专业引领实现每次研讨都能形成一定的共识或总结出适宜大家在教学中运用的一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规律,提高教研实效性。因此,教研组长要承担起教研组开展 “三全”主题教研的专业引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引领能力。

在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中,研讨的过程是主持人引导教师们思考、探究。一次成功而精彩的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主持人的引领能力对于整个活动的成效起着关键的作用,不容小觑。研讨活动的每个环节,主持人都应该承上启下进行小结,涵盖大家研讨的主要观点,组织大家做简单地归纳。活动接近尾声时,主持人就要能进行适当总结和提炼,引领大家提升观念,对某些问题做更深入地分析和思考。

二、组织保障

机构健全、职责明确是 “三全”主题教研实施的组织保障。学校校本教研组织机构包括三个方面 (领导小组、项目小组、专家委员会),四个层级 (校长、职能处室、年级组、教研组),涉及五个部门 (教务处、教科室、三个年级)。为使组织机构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应对各组织机构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要求,尽可能提供人财物的保障。比如,教科室重在理论培训,实践引领,教务处信息中心负责网络技术保障,年级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等。明确职责与合理分工是各部门有效整合的基础,是 “三全”主题教研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

三、管理保障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的管理保障包括活动计划管理、活动过程管理和活动效果管理,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管理保障,为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1.活动计划管理

通过组织、协调、督促学校和教研组层面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计划的制定、实施和实施效果评价,让学校、组长和教师都能围绕既定的目标,秩序井然地在逐步实现各自分目标的基础上保证总目标的达成。具体来讲,首先,要通过调查分析教师共性问题和共同发展需要,制订学校“三全”主题教研的年度主题、学期主题和月主题,使这些主题的研讨能解决绝大多数教师的共性问题,确保 “全体受益”。其次,要明确校本教研计划的基本内容要素,如背景 (学校已有的基础、需求)、指导思想、实施目标、实施的时间与工作计划、实施措施、实施主体等,确保学校“三全”主题教研计划执行到位。

2.活动过程管理

建立 “三全”主题教研工作档案。按照科学的 “三全”主题教研工作程序,详细记录 “三全”主题教研过程中的全员参与、行动跟进、全程反思、全体受益的 “四到位”研究情况;对 “三全”主题教研过程中的学习培训、教学实践、科学研究 “三结合”和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三结合”的工作现状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以便对“三全”主题教研的过程进行跟踪与督查。

建立 “三全”主题教研研究档案。教师在参与 “三全”主题教研过程中,详细记录自己在参与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环节时的感悟、反思和体会,确保每一位教师在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过程中做到 “全程研究”。

3.活动效果管理

学校要依据 “三全”主题教研的全员参与、全程研究和全体受益的特点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将过程性考评与终结性考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评相结合,开展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效果检查和评比。首先,建立“三全”主题教研活动评估小组,或委托教科室对学校的“三全”主题教研活动效果开展评价。其次,建立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效果的评估指标,全面、客观地评价 “三全”主题教研是否实现了 “全员参与、全程研究、全体受益”。

四、资源保障

资源保障是指一切可以用来支持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开展的支持系统,支持系统包括时间、专家、培训、经费、资料共享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基于 “三全”主题教研的 “全员参与”特点,为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开展提供时间保障,为教师开辟出专门的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时间表,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集中进行教研活动;确保教研组、备课组有固定的时间开展学习研究活动。

基于 “三全”主题教研的 “全程研究”特点,为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专家资源和培训平台。一方面,通过定期聘请校外专家及学有专长的优秀教师做专题报告,示范引领,现场指导等形式为教师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和智慧支持;另一方面,建立本校专家培养计划,开展多层次的由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织的辅导讲座,培育本校的专家队伍,力争将教师培训迁移到学校中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随时针对问题进行培训。

基于 “三全”主题教研的 “全体受益”特点,建立学习研究资源平台。设立学习资源、研究课案例资源、叙事反思资源、教研活动资源栏,将全校教师优秀的学习研究资源分类汇集,让所有教师开展 “三全”主题教研时,能通过这个学习研究资源平台方便地获取学习研究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学校还可在学习研究资源平台上为每组设立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外出培训、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等类别的主页,形成各组资源的分类、展示、交流和监督。

提供经费保障,学校需要辟出专项资金来支持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经费主要用于购买学习研究资料和硬件设施、 “三全”主题教研成果奖励等。

五、制度保障

任何一所学校都要依靠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保障生成成熟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进而可以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校的办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打造特色文化的过程,表现在 “三全”主题教研活动上也是如此。

制定有效的 “三全”主题教研制度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 “三全”主题教研管理制度。② “三全”主题教研研究制度。③ “三全”主题教研学习交流制度。④ “三全”主题教研评价保障制度。⑤ “三全”主题教研监督和反馈制度。

建立、健全保证 “三全”主题教研良好运转的制度,要立足学校实际,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制度激励人的作用的实现,要有利于为学校教师的发展创设空间,提供条件,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使每位教师都充分发挥自主精神,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学校每位成员由受制于制度而渐渐变为受益于制度,将制度要求内化为一种习惯,积淀为一种传统,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编辑:朱泽玲)

G632.4

A

1671-0568(2015)33-0035-03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普通高中三全主题教研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1A071)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三全教研组研讨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方法的研讨
坚持“三全”原则实施“三项”工程构建德育工作新体系